-
公开(公告)号:CN11732843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6710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河谷区基于黏土压注的提水防风蚀方法,在干旱河谷区坡面1底部的沙面表层位置压注多根黏土土柱;并根据以下4个关键技术环节拟定实施黏土压注参数:确定黏土土柱设计高度;对应黏土土柱设计高度设计黏土土柱粒径配级;确定黏土土柱湿润半径;确定黏土土柱布设密度。充分利用河谷区水分充足这一先天优势,基于粘土的毛细水上升作用,在不施加任何外部动力的情况下,将河谷中水分运移到表层干土层,使表层土湿润降低风蚀。可持续性强;施工原理成熟,实操性强;材料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可以完全解决河谷区风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88244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710277381.1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沙区防止公路积沙的防护栏装置,包括波形护栏板、防阻块、立柱、端头,波形护栏板上设有多个长条孔。长条孔从所述波形护栏板上波处往下打孔,直到波形护栏板下波处,长条孔的宽度为5cm,相邻两个长条孔横向之间间隔5cm。长条孔的孔隙方向与主害风向一致。通过孔洞来调节吹过路面的流场,以达到防止路面积沙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6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71141.X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林丰源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生态袋顺坡摆放、锚固、连接,生态袋包括袋体、凸耳、固定支撑孔、粘扣带。粘扣带分布在生态袋两侧,圈面、钩面分开布设,凸耳分布在生态袋两侧,上有固定支撑孔。每一填充完成的长圆柱体状生态袋自坡顶摆放至坡脚,由锚杆通过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锚固在坡面上,每个独立布设好的生态袋最后通过袋体之间的粘扣带结合,形成覆盖坡面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36343.6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林丰源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实现自动化测量的电子式集沙仪,能实时监测一定区域内的风沙流,包括顶底圆盘、筒身、集沙口、集沙盒、传感器、外置风速仪、信息处理终端、光伏电池组。三种规格的集沙口上端分别焊接在不锈钢筒身的上、中、下三部分,筒身焊接与顶底圆盘之间,集沙口的下端接在集沙盒内,集沙盒下为传感器,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于信息处理终端上,同时连接在信息处理终端上的还有外置风速仪和为测量装置供电的光伏电池组。通过自动化的传感器装置实现全天候风蚀量的高精度测量,便于维修养护,采样方便快捷,数据较准确,弥补了传统周角是式集沙仪数据量少且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0487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377247.4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E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输结合的挡沙墙及其布设方法。该挡沙墙包括水泥插板、柔性防护网、挡沙墙立柱;水泥插板固定块在挡沙墙装配时使用,水泥插板插槽设于挡沙墙立柱上,水泥插板通过开口增加气流通过时能量损耗,水泥插板固定端将被装配到水泥插板插槽中,柔性防护网的网状结构通过固定端开口固定于挡沙墙立柱的锁扣上。防护体系布设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场地平整→预制挡沙墙→布设挡沙墙→布设完毕之后的维护。通过上部倾斜的结构特征加大能量损耗,下部柔性网状材料使得气流顺利通过,让沙相物质的起始沉积位置前移,不仅能提高挡沙墙的防护效益,还能保证防护体系发挥长效防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5662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376239.3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纤维毯固定流沙的植被恢复方法,先在流动沙丘上飞播或人工撒播沙生植物种子,然后在流动沙丘上覆盖植物纤维毯。植物纤维毯由废弃的秸秆、棕榈纤维和/或玉米纤维制作,孔隙度为0.3-0.5。植物纤维毯用沙柳条等废弃木本茎干为固定杆穿过,并插入沙地地表以下40cm。待降雨后,植物种从纤维毯空隙中萌发生长即可实现沙丘植被的恢复。可实现流动沙丘的表面覆盖以防治风蚀沙埋,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可降解,并且有助于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植物纤维毯降解后还可为植被恢复和沙土改良提供养分供应,从而大幅度提高流动沙丘植被恢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81931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185386.8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E01F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公路面状沙源沙害防治方法,首先将两道或多道阻沙栅栏以适当间距布设在线路防护带外缘;然后在阻沙栅栏与线路之间的区域布置固沙措施;之后当从面状沙源输移向铁(公)路线路的沙物质在外缘阻沙带堆积成沙丘后,在沙丘顶端增设阻沙栅栏以增大沙丘规模,最终将沙丘改造为阻沙堤。科学、经济、高效,可长期稳定的发挥阻沙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959219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254400.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土壤的取土钻,包括手柄、钻身、外壳;手柄的下部与外壳的上部通过手柄螺纹和外壳螺纹连接,钻身设于外壳内部并与手柄相接。钻身为筒状结构,并沿纵向开长条矩形缺口,钻身外壁上有标注刻度。外壳的下边缘是尖锐的,外壳的外壁有标注刻度,外壳沿纵向装有四个钢针,四个钢针沿外壳的圆周均布。解决了传统土钻适用性较差,费时费力的问题,简单实用、适用性较广且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379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310028009.9
申请日:2013-01-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方法,首先在所需要的造林地上按照设定的行、列间距栽植健壮的油松苗,栽植以后的2至3年内对没有成活的油松苗进行补植;当油松苗能够结出健康成熟的种子的当年春天进行整地,整地的方法采用穴状整地,形成种子富集穴;当油松苗生长到12年的时候,进行间伐、抚育,将行、列间距扩大一倍,然后进行条带状整地,形成种子富集槽;当种子富集穴或种子富集槽出现大量油松幼苗时,将部分幼苗移植到培养杯,培养健壮的油松幼苗,并通过未移栽的油松幼苗实现油松林的定株和密度的控制。经济、方便、林木的可持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52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53679.8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12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北干旱区防雪林配置方法,包括:乔灌结合的防雪林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乔灌结合的行带式造林配置,每带包括两行灌木、4行乔木,每两行乔木为一类乔木,乔木的株行距为3×3m,灌木的株行距为1×2m,林带间距为30m;防雪林灌木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两行一带造林配置,选择两种灌木为造林树种,隔带混合配置,株行距为1.0×1.5m,林带间距为10m;防雪林客土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三行一带的造林配置,选择两种乔木为造林树种,隔带混合配置,株行距为3×3m,林带间距为20m。通过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及林带间距,削弱风吹雪的风能,营造防雪林简捷、快速、经济、防护时间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