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53379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310028009.9
申请日:2013-01-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方法,首先在所需要的造林地上按照设定的行、列间距栽植健壮的油松苗,栽植以后的2至3年内对没有成活的油松苗进行补植;当油松苗能够结出健康成熟的种子的当年春天进行整地,整地的方法采用穴状整地,形成种子富集穴;当油松苗生长到12年的时候,进行间伐、抚育,将行、列间距扩大一倍,然后进行条带状整地,形成种子富集槽;当种子富集穴或种子富集槽出现大量油松幼苗时,将部分幼苗移植到培养杯,培养健壮的油松幼苗,并通过未移栽的油松幼苗实现油松林的定株和密度的控制。经济、方便、林木的可持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52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53679.8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12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北干旱区防雪林配置方法,包括:乔灌结合的防雪林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乔灌结合的行带式造林配置,每带包括两行灌木、4行乔木,每两行乔木为一类乔木,乔木的株行距为3×3m,灌木的株行距为1×2m,林带间距为30m;防雪林灌木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两行一带造林配置,选择两种灌木为造林树种,隔带混合配置,株行距为1.0×1.5m,林带间距为10m;防雪林客土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三行一带的造林配置,选择两种乔木为造林树种,隔带混合配置,株行距为3×3m,林带间距为20m。通过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及林带间距,削弱风吹雪的风能,营造防雪林简捷、快速、经济、防护时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217315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56710.9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地取根装置,包括钻头、取根部件、排水部件、手柄,排水部件连接在所述取根部件的外部,排水部件连接有注水管,取根部件的上缘和下缘分别与所述手柄和钻头连接。可方便的在沙漠、沙地采集任意深度的植物根系,可防止取根穴周围风沙土塌陷,避免了传统挖掘取根方法导致沙土塌陷,地表破坏严重的缺点,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准确度,大大减少了沙地取根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操作使用便利,各部件可组合安装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3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28009.9
申请日:2013-01-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方法,首先在所需要的造林地上按照设定的行、列间距栽植健壮的油松苗,栽植以后的2至3年内对没有成活的油松苗进行补植;当油松苗能够结出健康成熟的种子的当年春天进行整地,整地的方法采用穴状整地,形成种子富集穴;当油松苗生长到12年的时候,进行间伐、抚育,将行、列间距扩大一倍,然后进行条带状整地,形成种子富集槽;当种子富集穴或种子富集槽出现大量油松幼苗时,将部分幼苗移植到培养杯,培养健壮的油松幼苗,并通过未移栽的油松幼苗实现油松林的定株和密度的控制。经济、方便、林木的可持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52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10553679.8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12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北干旱区防雪林配置方法,包括:乔灌结合的防雪林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乔灌结合的行带式造林配置,每带包括两行灌木、4行乔木,每两行乔木为一类乔木,乔木的株行距为3×3m,灌木的株行距为1×2m,林带间距为30m;防雪林灌木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两行一带造林配置,选择两种灌木为造林树种,隔带混合配置,株行距为1.0×1.5m,林带间距为10m;防雪林客土造林技术模式:采用三行一带的造林配置,选择两种乔木为造林树种,隔带混合配置,株行距为3×3m,林带间距为20m。通过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及林带间距,削弱风吹雪的风能,营造防雪林简捷、快速、经济、防护时间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