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2191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02665.7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 C01B33/158 , B01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iO2气凝胶基光热功能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以SiO2气凝胶作为基体,以木纤维作为增强相进行复合,经碳化后,利用真空浸渍法将相变储能材料浸渍到SiO2气凝胶基体中。本方法通过对SiO2气凝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大了SiO2气凝胶的疏水性能,提高了SiO2气凝胶基体对相变材料的吸附能力,对相变材料封装率超过了85%,且在阳光下有效的将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为相变材料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来源广、价格低、加工简单、安全环保、应用范围广的绿色封装材料,并且利用木纤维经碳化后形成的碳化木粉颗粒的光热热效应实现光‑热转化,实现了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功能强化,为光热利用开发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778013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1161612.9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35/573 ,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质素基碳化硅木质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质材料制备方面的技术领域。以工业碱木质素为碳源,通过碳化,球磨,干压成型制备得到木质素基碳化硅木质陶瓷坯体。将工业碱木质素作为碳源引入碳化硅木质陶瓷的制备过程中,通过设计木质陶瓷碳坯的组分与加工工艺,调控成品碳化硅木质陶瓷的性能。既能开辟木质素高值化应用的新途径,为保护环境集约利用生物质资源做出贡献,也能有助于促进碳化硅木质陶瓷的致密化烧结和材质均匀化,提高碳化硅木质陶瓷的品质与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9961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1546209.X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1B32/05 , C01B32/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木材多级孔结构的碳化硅陶瓷衍生碳材料及制备方法,并介绍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方面的应用,属于多孔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亚氯酸钠脱除椴木中的部分木质素;然后以聚碳硅烷作为陶瓷前驱体,在经过处理的木材表面及内部通过浸渍‑裂解方法形成碳化硅薄层;最后通过高温氯气蚀刻碳化硅薄层得到具备木材多级孔结构的碳化硅陶瓷衍生碳材料。本方法工艺简便、易于控制、能耗低,将木材天然的大孔、介孔结构与衍生碳材料的微孔结构结合起来,得到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碳材料。利用木材的天然孔道结构作为电解质离子的输送通道,结合衍生碳材料的微孔结构作为储能位点,从而在不牺牲电极材料比容量的同时,改善其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9114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402697.7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木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脱除部分木质素的巴尔杉木木块作为基体,利用SiO2气凝胶为增强相支撑纤维基体,采用真空浸渍法将相变材料浸渍到碳化木‑SiO2气凝胶基体中。本方法通过用SiO2气凝胶加固了巴尔杉木孔道结构,减少了巴尔杉木纤维基体在碳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保持了木材原有的多级孔隙结构;SiO2气凝胶在加固碳化木孔隙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封装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SiO2气凝胶以独特的孔径及孔隙结构,提高了整体基体对相变材料的容纳能力,封装率超过了90%。解决了相变储能材料在使用中渗漏的问题,并提高了封装相变储能材料的储放热效率,为相变储能材料的框架基体研究开发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90306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61564.3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35/524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环氧树脂和工业碱木质素制备木质陶瓷的方法,属于生物质材料制备方面的技术领域。即以无水乙醇为稀释剂和分散剂,将工业碱木质素及高温潜伏性固化剂充分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通过高温固化成型、煅烧得到所述的木质陶瓷。通过使用低成本的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既有助于解决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难题,又可以促进环氧树脂固化,节约固化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采用高温潜伏性固化剂,是树脂体系具有较长的常温适用期,并可以适应较高的搅拌温度,进一步改善了工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79757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161497.5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35/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韧木质素基碳化硅木质陶瓷坯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质材料制备方面的技术领域。以工业碱木质素为碳源,通过碳化,球磨,制取得到木质素基碳化硅木质陶瓷粉体。通过低速球磨方式将碳化硅晶须均匀分散涛陶瓷粉体中,粉体经过调湿后,干压成型得到增韧木质素基碳化硅木质陶瓷坯体。通过设计木质陶瓷碳坯的组分并引入碳化硅晶须对陶瓷体系进行强韧化处理,开辟木质素高值化应用的新途径,也能有助于促进碳化硅木质陶瓷的致密化烧结和材质均匀化,改善碳化硅木质陶瓷抗冲击性能,提高断裂韧性,推进碳化硅木质陶瓷在防弹陶瓷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219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1402665.7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 C01B33/158 , B01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iO2气凝胶基光热功能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以SiO2气凝胶作为基体,以木纤维作为增强相进行复合,经碳化后,利用真空浸渍法将相变储能材料浸渍到SiO2气凝胶基体中。本方法通过对SiO2气凝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大了SiO2气凝胶的疏水性能,提高了SiO2气凝胶基体对相变材料的吸附能力,对相变材料封装率超过了85%,且在阳光下有效的将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为相变材料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来源广、价格低、加工简单、安全环保、应用范围广的绿色封装材料,并且利用木纤维经碳化后形成的碳化木粉颗粒的光热热效应实现光‑热转化,实现了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功能强化,为光热利用开发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239114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1402697.7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木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脱除部分木质素的巴尔杉木木块作为基体,利用SiO2气凝胶为增强相支撑纤维基体,采用真空浸渍法将相变材料浸渍到碳化木‑SiO2气凝胶基体中。本方法通过用SiO2气凝胶加固了巴尔杉木孔道结构,减少了巴尔杉木纤维基体在碳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保持了木材原有的多级孔隙结构;SiO2气凝胶在加固碳化木孔隙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封装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SiO2气凝胶以独特的孔径及孔隙结构,提高了整体基体对相变材料的容纳能力,封装率超过了90%。解决了相变储能材料在使用中渗漏的问题,并提高了封装相变储能材料的储放热效率,为相变储能材料的框架基体研究开发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899569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48581.3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B01J23/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即通过溶胶凝胶法,在TiO2表面沉积适量的贵金属Pt,使其能带结构发生变化,载流子重新分布,进而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分解气相和液相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无害的小分子。将Pt分散负载在TiO2上,一方面不仅能增加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的面积,使其与Pt发生强相互作用,进而充分发挥TiO2的电子促进作用,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在TiO2表面形成Schottky势垒,使其成为光生电子的捕获中心,促进光催化剂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进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7801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1148566.9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573 , C04B35/622 , C04B35/634
Abstract: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木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一、混料:将一定比例的水、SiC粉、C粉及各类粘结剂放入球磨罐中球磨混合,获得陶瓷浆料。将石墨烯加入到陶瓷浆料中。二、注浆成型:将混合好的复合浆料注入石膏模具中,石膏吸收浆料中的水分后获得素坯。三、反应烧结:将制得的坯体置于真空碳管炉内进行液相渗硅,得到石墨烯复合木质陶瓷。复合陶瓷的组成相氧化石墨烯,烧结过程中经热解原位还原。直接将氧化石墨烯引入陶瓷浆料避免了氧化石墨烯因干燥产生的团聚现象,同时解决了石墨烯粉体在陶瓷浆料中难以均匀分散的问题。本发明所制备的石墨烯复合木质陶瓷性能优良,石墨烯对材料起到了增强增韧作用,制品可靠性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