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942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96757.X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 C22C38/34 , C22C38/38 , C22C33/04 , B22D18/00 , C21D1/18 , C21D1/74 , C21D6/00 , C21D8/00 , B21C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以质量百分比计,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的组分包括:C:0.2~0.3%;Mn:1.0~2.5%;Si:1.0~2.0%;余量为Fe;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的抗拉强度为1400~1800MPa,延伸率为6~9%。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Cr含量低于传统热成形钢,通过提高Si的含量提高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的抗氧化性,其抗氧化性显著优于未添加Si或者添加少量Si的热成形钢,且具有与高Cr热成形钢相当、甚至更优的抗氧化性。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低成本抗氧化热成形钢,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766445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98120.1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预警、警告及呼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不同车辆上的车载单体,所述每个车载单体上均包括微控制单元、加速度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GPS模块、GSM通讯模块、指示灯和蜂鸣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GPS模块、GSM通讯模块、指示灯和蜂鸣器均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单元上,发明可快速判断车祸的发生,并对事故车辆周围方圆300米内的其他车辆做出警告,提醒车主提高警惕,减速慢行,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具有车祸发生后的自动发送求救信号的功能,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路段时,伤员因抢救不及时带来的伤亡。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14689.2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D8/12 , C22C33/04 , B22D11/06 , C21D1/26 , C21D1/7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4 , H01F1/147 , H01F41/02 , B21B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工钢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6.5Si高硅钢薄带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本发明结合了联合平面流铸和平整轧制工艺,其中平面流铸工艺具有较快的冷速,流铸过程抑制B2和D03等有序相的析出,从而获得的塑性较好的铸态高硅钢薄带。平面流铸铸带形成{001}织构,具有较高的磁感,薄带经平整轧制板形和平整度进一步优化,此外平整轧制还会在高硅钢中引入的较高的位错密度,从而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促进高硅钢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从而获得优异的综合磁性能,有利于设备器件的小型化及降噪的实现,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8309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1245160.1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颗粒‑细微晶结构强化Cu‑12Sn‑1.5Ni合金的方法,其特征是在Cu‑12Sn‑1.5Ni合金的化学成分基础上添加微量铁,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9.0~12.5)Sn,(1.3~2.0)Ni,(0.03~1.5)Fe(wt.%),其余为Cu。本发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熔炼铸造Cu‑12Sn‑1.5Ni‑(0.03~1.5)Fe(wt.%)合金。优点为微量铁‑感应熔炼耦合作用使铸态Cu‑12Sn‑1.5Ni合金中形成富铁纳米颗粒‑细微晶结构,同时粗大连续的δ偏析相变的细小分散。纳米颗粒‑细微晶结构的协同强化作用以及细小分散δ相对塑性损害作用的弱化使得铸态Cu‑12Sn‑1.5Ni‑(0.03~1.5)Fe(wt.%)合金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综合性能优异。本发明工艺简单,应用性强,可以用于制备大块体、形状复杂的高性能Cu‑12Sn‑1.5Ni‑(0.03~1.5)Fe(wt.%)合金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570319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30813.X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中医诊断模式的方法及装置,能够确定目标中医的个性化诊断模式。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中医的至少一份医案,其中,所述医案包括:症状和证候;对获取的每份医案中的症状以及证候,按照预先构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图谱进行规范化;针对每份医案,将规范化后的症状作为起始节点,规范化后的证候作为终止节点,根据预先构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图谱,获取所述起始节点与所述终止节点之间的路径作为每份医案的路径;根据获取的每份医案的路径,确定所述目标中医的诊断模式。本发明适用于中医学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61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12871.3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元网络的中医舌诊模型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中医舌诊模型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舌部图像信息作为训练集及交叉验证集;调整卷积神经元网络每层神经元的个数,利用所述训练集对调整后的多个不同卷积神经元网络分别进行训练,确定多个不同结构的卷积神经元网络的参数;将所述交叉验证集分别作为所述多个不同结构卷积神经元网络的输入,将舌诊结果准确率最高的卷积神经元网络作为最优舌诊模型,最后,获取患者舌部图像信息作为测试集,将所述测试集作为最优舌诊模型的输入,得到测试集中各测试样本的舌诊结果,统计舌诊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适用于中医智能诊断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1439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106136.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通过长期低温时效处理提高Al‑Cu‑Li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针对应变时效态(T8态)的Al‑Cu‑Li合金在60~120℃之间某一温度进行长期低温时效(50~5000h),诱发T1板条间溶质元素的进一步析出,为合金提供额外的强韧化效应,同时该温度下不会导致T8态合金中T1相的粗化,最终使Al‑Cu‑Li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提升。T8态Al‑3.67Cu‑1.12Li‑0.26Mg‑0.19Ag‑0.11Zr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经85℃保温1500h后分别从594.93±7.39MPa、566.99±8.34MPa和10.52±0.53%提高到599.89±4.44MPa、573.18±3.49MPa和12.93±1.60%,而85℃下时效100h后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到598.04±2.51MPa和13.36±0.46%。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能耗小,成本低,应用性强,在Al‑Cu‑Li合金强韧化方面有着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8309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45160.1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颗粒-细微晶结构强化Cu-12Sn-1.5Ni合金的方法,其特征是在Cu-12Sn-1.5Ni合金的化学成分基础上添加微量铁,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9.0~12.5)Sn,(1.3~2.0)Ni,(0.03~1.5)Fe(wt.%),其余为Cu。本发明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熔炼铸造Cu-12Sn-1.5Ni-(0.03~1.5)Fe(wt.%)合金。优点为微量铁-感应熔炼耦合作用使铸态Cu-12Sn-1.5Ni合金中形成富铁纳米颗粒-细微晶结构,同时粗大连续的δ偏析相变的细小分散。纳米颗粒-细微晶结构的协同强化作用以及细小分散δ相对塑性损害作用的弱化使得铸态Cu-12Sn-1.5Ni-(0.03~1.5)Fe(wt.%)合金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综合性能优异。本发明工艺简单,应用性强,可以用于制备大块体、形状复杂的高性能Cu-12Sn-1.5Ni-(0.03~1.5)Fe(wt.%)合金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570319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610930813.X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中医诊断模式的方法及装置,能够确定目标中医的个性化诊断模式。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中医的至少一份医案,其中,所述医案包括:症状和证候;对获取的每份医案中的症状以及证候,按照预先构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图谱进行规范化;针对每份医案,将规范化后的症状作为起始节点,规范化后的证候作为终止节点,根据预先构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图谱,获取所述起始节点与所述终止节点之间的路径作为每份医案的路径;根据获取的每份医案的路径,确定所述目标中医的诊断模式。本发明适用于中医学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611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10612871.3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16H5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元网络的中医舌诊模型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中医舌诊模型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舌部图像信息作为训练集及交叉验证集;调整卷积神经元网络每层神经元的个数,利用所述训练集对调整后的多个不同卷积神经元网络分别进行训练,确定多个不同结构的卷积神经元网络的参数;将所述交叉验证集分别作为所述多个不同结构卷积神经元网络的输入,将舌诊结果准确率最高的卷积神经元网络作为最优舌诊模型,最后,获取患者舌部图像信息作为测试集,将所述测试集作为最优舌诊模型的输入,得到测试集中各测试样本的舌诊结果,统计舌诊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适用于中医智能诊断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