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59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959438.1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AR天线多功能安装板及优化设计方法,属于航天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该SAR天线多功能安装板包括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铝热管;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中的碳纤维面板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编织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单向预浸料、沥青基高导热碳纤维单向预浸料以中心对称的形式混杂铺层而成;铝热管埋设于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中的铝蜂窝芯夹层内,且铝热管的长度方向与沥青基高导热碳纤维单向预浸料的铺层方向正交;高导热指导热率在600W/(m·K)以上。该SAR天线多功能安装板可同时具备主传力板、SAR天线安装、热管理设备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29806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1910392828.9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高共振频率和热失配零翘曲的超结构及其确定方法,超结构用于异质结构的连接,包括多级微结构;每一级微结构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所述多级微结构由外向内分布,各级微结构具有自相似特征每级微结构在面内形成的包络线与异质结构的面内外形轮廓线均具有几何相似关系。基于本发明提供的超结构,在温度变化时的翘曲变形接近于零,而且具有高的一阶共振频率的特性,满足航天器结构在轨尺寸稳定性和发射高刚度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07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734219.X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仪器隔振平台。包括载荷平台模块、隔振系统模块以及移动支撑模块。所述隔振装置的三个模块呈自上而下式分布,其中隔振系统模块(由三个隔振器组件组成)位于中部,分别上、下连有载荷平台模块和移动支撑模块。本发明所设计的隔振系统模块为封闭式多组并联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等特点;同时隔振器组件采用三点六弹簧斜向会聚式支撑设计,实现空间坐标系下三向等刚度、等基频功能,具有较好的减隔振性能;此外,隔振装置均并联设有限位锁定组件,能够对精密测量仪起到限位保护作用,具由较好的安全性。该隔振装置整体采用行车一体化设计,可移动、可锁紧、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37010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52136.5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细长结构的运动学支撑机构,运动学支撑机构与细长结构通过三个球副和一个球槽副连接,与外部的支撑底座之间通过一个转动副、两个虎克副和一处固定连接;且三个球副均具有X、Y、Z轴的转动自由度,球槽副具有X、Y、Z轴的转动自由度和沿X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转动副具有绕X轴的转动自由度,两个虎克副均具有绕X轴与Y轴的转动自由度;其中,X轴与细长结构的长度方向平行,Y轴与细长结构的宽度方向平行,Z轴垂直于X轴与Y轴。
-
公开(公告)号:CN11224936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009849.7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热一体化碳纤维表板蜂窝结构,属于航天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上面板、蜂窝芯子、下面板、过渡层和热管,其中:上面板和下面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上面板、下面板与蜂窝芯子形成蜂窝夹层结构,热管以预埋件的形式预置在蜂窝夹层结构内的蜂窝芯子中,过渡层位于上面板和/或下面板与热管之间,用于降低预埋热管与面板由于热膨胀不匹配带来的固化残余应力。本发明在碳纤维表板与热管之间增加过渡层、将高模量碳纤维与高强度纤维组合匹配使用的方法,实现了具有高尺寸稳定性的碳纤维蜂窝板预埋热管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4679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732695.8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22 , F16F15/06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卫星设备隔振的变刚度大承载隔振器。其主要由隔振模块、绳索模块和连接模块组成。所述隔振模块位于隔振器内部,绳索模块通过与连接模块连接形成与隔振模块并联的承载路径。连接模块上下两端分别卫星设备与卫星结构相连。绳索组件具有大变形下大承载、高刚度特点,能够很好的适应发射过程的大载荷环境。隔振模块具有微变形下高阻尼、低刚度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在轨阶段的高效隔振需求。该隔振器结构简单、空间环境适应性好、可靠性高、质量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39905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0915050.6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冲击自分离杆式压紧释放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杆、弹簧、锁栓、锁紧套、锁头及紧固绳;锁紧时,紧固绳上施加预紧力,将锁紧套卡入锁头内,从而将两端连接杆通过锁头和锁紧套连接为一个整体,提供连接承载的功能;解锁时,释放紧固绳的约束,两端锁栓在弹簧作用下向中间运动,将锁紧套向径向外侧方向推开,使得锁紧套从锁头中脱离,从而断开两端连接杆的连接,起到解锁的功能。本发明解锁时实现低冲击防止对相机造成伤害,且解锁后能够在相机和卫星主结构连接位置不变的前提下自行分离,保障隔振装置的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01766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318496.6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H17/00
Abstract: 一种模拟卫星整星的柔性支撑微振动测试装置,其包括:支架支撑结构、六分量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刚性平台和转接支座,测试对象为整星模拟件;支架支撑结构上部通过接口与六分量力传感器固定,六分量力传感器通过转接支座与整星模拟件固定,加速度传感器粘贴至支架支撑结构上,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分别与六分量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相连接;刚性平台上设有若干地轨,支架支撑结构通过螺钉固定在刚性平台的地轨上。本发明能够控制改变整个试验系统的刚度,实现模拟从5Hz—15Hz横向基频卫星的模拟;本系统还具有每级支撑结构分别构成一个测量子系统的功能,完成单机及部件级对支架、单舱、整星柔性支撑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5823793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0318529.7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刘国青 , 罗文波 , 阮剑华 , 白刚 , 蔡铮 , 孙腾飞 , 童叶龙 , 王杰利 , 杨文涛 , 张国斌 , 杨国巍 , 戴超 , 曾福明 , 杨巧龙 , 史文华 , 高峰 , 钱志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常温常压微米级热稳定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其试验系统包括:支撑架、支撑平台、CCD相机、图像处理计算机、热控加热器、热控程控电源、测温元件、热控测温采集卡、热控计算机;被测对象为测量结构;测量结构与支撑架均固定在支撑平台上;CCD相机安装于支撑架上,安装位置满足CCD相机监测到测量结构的安装面和主支撑结构外表面;图像处理计算机与CCD相机连接;热控加热器、测温元件均布置于测量结构的表面,热控程控电源与热控加热器连接;热控测温采集卡与测温元件连接,热控计算机分别与热控程控电源、热控测温采集卡连接。本发明的试验系统及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测试噪声影响,保证常温常压条件下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16119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869549.2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型碳纳米管/氰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卫星结构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引入碳纳米管来改善氰酸酯的导电性,先将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混合均匀,再利用液氮进行快速冷却,得到泡沫化的碳纳米管,随后再与氰酸酯树脂混合均匀,进行固化成型,得到所述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碳纳米管导电结构的同时,在碳纳米管表面涂敷一层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利于保持碳纳米管的分散状态,而且可以增强碳纳米管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以及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从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的复合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