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力学超材料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178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0405754.5

    申请日:2021-04-15

    Inventor: 殷莎 郭维华 黄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力学超材料及制造方法,所述双相力学超材料包括:多个点阵单胞,所述多个点阵单胞按照预设方式排布形成立体结构,所述多个点阵单胞包括硬相点阵单胞和软相点阵单胞,每一所述点阵单胞包括:本体部、公头连接部和母头连接部,所述本体部为面心立方结构或体心立方结构;所述公头连接部和所述母头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顶点,两个相邻的所述点阵单胞通过所述公头连接部和所述母头连接部实现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双相力学超材料,具有连接强度更高、装配效率更高、易于实现大批量制造的优势。

    赛车的车身、车身的制备方法及方程式赛车

    公开(公告)号:CN11524645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55054.7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赛车的车身,包括多个连接的第一单胞组和第二单胞组,在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单胞组和所述第二单胞组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单胞组至少包括第一点阵单胞,所述第二单胞组至少包括第二点阵单胞,所述第一点阵单胞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点阵单胞。赛车车身由多个点阵单胞组装而成,能够达到轻量化的要求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在需要维修时仅需要拆下部分点阵单胞即可而不需要拆卸整个赛车车身,因此维修更方便,此外,点阵单胞具有不同的刚度,可以通过组装搭配满足不同吸能和刚度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身的制备方法及一种方程式赛车。

    娱乐舱的制备方法及娱乐舱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384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448605.7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娱乐舱的制备方法及娱乐舱,一种娱乐舱的制备方法,包括:设计阶段:确定所述娱乐舱的基本外形;确定所述点阵单胞的结构;将确定了结构的所述点阵单胞,按照所述基本外形布置,形成所述娱乐舱的设计模型;优化阶段:根据所述娱乐舱使用时的受力特点,对所述设计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述受力分析的结果,优化所述设计模型的不同位置的所述点阵单胞的相对密度;加工阶段:按照所述优化阶段确定的所述点阵单胞的参数制备多个所述点阵单胞,将多个所述点阵单胞按照所述优化阶段确定的所述设计模型进行排列,得到所述娱乐舱。制造的娱乐舱既实现了质量轻量化,又可以保证受力能力。

    基于榫卯连接的插头组件和组装点阵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04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295501.1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榫卯连接的插头组件和组装点阵结构。该插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在第一插头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均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二端设有第二插接槽,两个第一插头中的一个第一插头插接于另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二插接槽内,且另一个第一插头插接于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二插接槽内,第二插头插接于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一插接槽内且插接于另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一插接槽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头组件,两个第一插头均通过各自的第二插接槽相互插接配合,第二插头与两个第一插头的第一插接槽插接配合,实现了插头组件的榫卯连接,通过简单的插接动作即可完成插头组件的装配,插头组件装配简单,易于实现大尺寸点阵结构的设计与组装制备。

    一种变截面复合材料电池壳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946511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11136476.8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截面复合材料电池壳及制备工艺,电池壳包括由复合材料制成的电池壳体外板和电池壳盖,电池壳体外板由变截面的面板构成,所述电池壳体外板指的是组成电池壳外表面的板材;所述变截面的面板指的是电池壳外板在高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面板厚度不同;电池壳外板在高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面板厚度不同通过在电池壳外板高度不同的区域铺设不同层数的复合材料实现。本发明结合仿生思想的由变截面面板所构成的电池壳,在不使用高成本以及增加附属加强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对电池壳面板的变截面设计和铺层设计来提高电池壳的力学性能。

    一种金属及复合材料板混合设计的电池壳结构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95897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136449.0

    申请日:2017-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H01M2/1094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复合材料板混合设计的电池壳结构及制备工艺,电池壳结构包括电池壳主体和电池壳盖,电池壳主体包括电池壳体和底板,电池壳盖与电池壳体连接;电池壳体的侧壁由一整片金属-复合材料层压板弯折而成;电池壳盖由一块金属-复合材料层压板冲压而成,形成具有凸起平面的壳盖,相较于平板状电池壳盖,凸起增大了电池壳内部空间及电池壳盖的侧向抗冲击载荷性能;底板由一块金属-复合材料层压板弯折而成,形成翻边与电池壳体的侧壁连接。本发明将弯折后金属-复合材料层压板组件组合成复杂的电池壳体结构及制备工艺,能大批量生产,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一种局部增强的多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电池壳及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76855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35858.9

    申请日:2017-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62 H01M2/0282

    Abstract: 一种局部增强的多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电池壳及制备工艺,电池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壳体包括复合材料主壳体和分布在主壳体上复合材料增强带,复合材料增强带对所述主壳体起到了局部加强的作用,在制备工艺的快速加热阶段中复合材料增强带与主壳体通过基体的融化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池壳的下壳体使用多纤维混杂模式,包括两种模式:主壳体采用单向连续复合材料,增强带采用纤维织物;主壳体和增强带采用纤维混编复合材料。所述电池壳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主壳体使用的材料相同。本发明制备工艺流水线包含原料抓取、切割、预成形、快速加热、模压成型等工序;可设计性强,实现电池壳减重的同时,又能保证其力学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

    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4986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0454240.9

    申请日:2021-04-26

    Inventor: 殷莎 郭维华 黄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系统,所述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系统包括:软相区和硬相区,所述软相区包括多个BCC点阵单胞;电池模块嵌入所述硬相区中,所述硬相区包括多个SC‑FCC点阵单胞;所述SC‑FCC点阵单胞通过面连接方式相互连接,所述BCC点阵单胞通过节点连接方式相互连接或与所述SC‑FCC点阵单胞连接;多个所述BCC点阵单胞和多个所述SC‑FCC点阵单胞按照预设方式排布成立体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系统,有利于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基于榫卯连接的插头组件和组装点阵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04534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295501.1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榫卯连接的插头组件和组装点阵结构。该插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在第一插头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均设有第一插接槽,第二端设有第二插接槽,两个第一插头中的一个第一插头插接于另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二插接槽内,且另一个第一插头插接于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二插接槽内,第二插头插接于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一插接槽内且插接于另一个第一插头的第一插接槽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头组件,两个第一插头均通过各自的第二插接槽相互插接配合,第二插头与两个第一插头的第一插接槽插接配合,实现了插头组件的榫卯连接,通过简单的插接动作即可完成插头组件的装配,插头组件装配简单,易于实现大尺寸点阵结构的设计与组装制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