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1211269.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桥墩沉降值与行车性能指标间内在拓扑关系的建立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子模型,将两种子模型组装后嵌入桥‑轨变形通用表征关系模型形成考虑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后分析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探明考虑层间联结失效的桥墩沉降幅值与行车动态指标的内在拓扑关系。基于本发明联合仿真模型,显著提高了列车‑轨道‑桥梁变形传递规律与列车动力特性指标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为快速精准的评价桥墩沉降条件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及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00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943221.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列车作用下边墩沉降处纵连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考虑桥轨界面动态接触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和相关轮轨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和轮轨切向力,根据列车‑纵连线桥系统层间实际联结特征和接触关系,组装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并采用现有的动力学模型验证所建立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设定边墩沉降值,分析列车通过沉降区前、时及后桥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和桥轨界面层间联结动态变化特征。本发明分析方法探明列车作用下,桥墩沉降处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行为及其对列车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保障线路的服役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594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28723.8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CN) , 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N) , 中南大学(CN)
IPC: C04B38/00 , C04B33/132 , C04B33/32 , C04B28/00 , C04B18/02 , E01B1/00 , E04B1/00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尾矿陶粒混凝土制备方法、混凝土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污泥、尾矿以及黏土按预设配比进行混合,后加入设定分数的碳酸钠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对所述混合原料进行造粒得到生料球,并对所述生料球进行烧结以得到陶粒;将所述陶粒以预设替代率代替混凝土中的碎石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污泥尾矿陶粒混凝土,本发明实现了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以及尾矿的资源化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82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13846.4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多跨桥梁‑纵连无砟轨道系统的自振频率计算方法及应用,将钢轨、轨道板、底座板、轨道层间构件、主梁、支座、桥墩、承台及桩土等纳入考虑范围,建立多跨纵连轨道‑主梁‑支座‑桥墩‑承台‑桩土一体模型,构建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一体模型各组分的能量方程,采用改进的傅里叶级数,并结合Rayleigh‑Ritz法和Hamilton原理,通过对总能量泛函求极值,进而获得一体模型在竖向和纵向振动影响下的自振频率,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进而分析考虑和不考虑系统各构件参与、轨道层间构件损伤、各层构件刚度变化等对轨道‑桥梁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为高速铁路列车走行安全及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5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47641.6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纵连无砟轨道‑连续梁桥系统地震损伤状态的横桥向震后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建立考虑地震损伤状态的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针对纵连无砟轨道‑连续梁桥系统震后损伤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层间关键构件地震损伤状态,并进行考虑地震损伤状态的列车震后运行安全性能评估,明确了考虑地震损伤状态列车安全指标超限明显强于不考虑地震损伤状态,不考虑地震损伤状态,会低估震后行车安全的判断;并明确了考虑和不考虑地震损伤状态时,列车安全指标在不同地震强度吓的超限风险为避免灾后行车风险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6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1310864.4
申请日:2022-10-25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役桥梁‑无砟轨道系统砂浆充填层脱空长度可靠性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考虑砂浆充填层脱空的轨道‑桥梁子模型,通过轮轨接触关系将其组装成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然后基于Design‑Expert软件和Box‑Behnken法开展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原理建立轮轨系统非线性映射模型,并进行学习、预测及验证;最后,基于建立的轮轨系统非线性映射模型及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求得列车与结构响应指标放大系数分布在不同范围内的可靠概率,得出砂浆充填层脱空长度限值。本发明建立的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准确可靠,轮轨系统非线性映射模型拟合精度高,计算效率显著,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59784.7
申请日:2024-06-28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桩土及桥墩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桥轨结构横向变形映射方法,以CRTS‑Ⅱ型纵连式无砟轨道‑桥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杆单元挠曲方程,推导考虑桩土影响的墩顶变形公式,通过迭代墩顶竖向力对墩顶横向变形的影响,将桥墩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纳入上述公式,形成考虑桩土及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主梁横向变形矩阵,将该主梁横向变形矩阵代入桥轨系统变形通用映射模型,建立考虑桩土及桥墩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桥轨一体化模型横向变形映射分析方法。经有限元模型验证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计算步骤及参数迭代逻辑清晰、物理意义明确,具有良好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11269.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桥墩沉降值与行车性能指标间内在拓扑关系的建立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子模型,将两种子模型组装后嵌入桥‑轨变形通用表征关系模型形成考虑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后分析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探明考虑层间联结失效的桥墩沉降幅值与行车动态指标的内在拓扑关系。基于本发明联合仿真模型,显著提高了列车‑轨道‑桥梁变形传递规律与列车动力特性指标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为快速精准的评价桥墩沉降条件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及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63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10864.4
申请日:2022-10-25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役桥梁‑无砟轨道系统砂浆充填层脱空长度可靠性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考虑砂浆充填层脱空的轨道‑桥梁子模型,通过轮轨接触关系将其组装成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然后基于Design‑Expert软件和Box‑Behnken法开展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原理建立轮轨系统非线性映射模型,并进行学习、预测及验证;最后,基于建立的轮轨系统非线性映射模型及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求得列车与结构响应指标放大系数分布在不同范围内的可靠概率,得出砂浆充填层脱空长度限值。本发明建立的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准确可靠,轮轨系统非线性映射模型拟合精度高,计算效率显著,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0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43221.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列车作用下边墩沉降处纵连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考虑桥轨界面动态接触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和相关轮轨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和轮轨切向力,根据列车‑纵连线桥系统层间实际联结特征和接触关系,组装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并采用现有的动力学模型验证所建立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设定边墩沉降值,分析列车通过沉降区前、时及后桥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和桥轨界面层间联结动态变化特征。本发明分析方法探明列车作用下,桥墩沉降处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行为及其对列车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保障线路的服役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