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00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943221.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列车作用下边墩沉降处纵连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考虑桥轨界面动态接触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和相关轮轨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和轮轨切向力,根据列车‑纵连线桥系统层间实际联结特征和接触关系,组装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并采用现有的动力学模型验证所建立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设定边墩沉降值,分析列车通过沉降区前、时及后桥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和桥轨界面层间联结动态变化特征。本发明分析方法探明列车作用下,桥墩沉降处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行为及其对列车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保障线路的服役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11269.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桥墩沉降值与行车性能指标间内在拓扑关系的建立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子模型,将两种子模型组装后嵌入桥‑轨变形通用表征关系模型形成考虑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后分析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探明考虑层间联结失效的桥墩沉降幅值与行车动态指标的内在拓扑关系。基于本发明联合仿真模型,显著提高了列车‑轨道‑桥梁变形传递规律与列车动力特性指标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为快速精准的评价桥墩沉降条件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及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1211269.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桥墩沉降值与行车性能指标间内在拓扑关系的建立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模型和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子模型,将两种子模型组装后嵌入桥‑轨变形通用表征关系模型形成考虑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后分析层间联结失效和桥墩沉降对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探明考虑层间联结失效的桥墩沉降幅值与行车动态指标的内在拓扑关系。基于本发明联合仿真模型,显著提高了列车‑轨道‑桥梁变形传递规律与列车动力特性指标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为快速精准的评价桥墩沉降条件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及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93360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43221.1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列车作用下边墩沉降处纵连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考虑桥轨界面动态接触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和相关轮轨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和轮轨切向力,根据列车‑纵连线桥系统层间实际联结特征和接触关系,组装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并采用现有的动力学模型验证所建立的列车‑纵连线桥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设定边墩沉降值,分析列车通过沉降区前、时及后桥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和桥轨界面层间联结动态变化特征。本发明分析方法探明列车作用下,桥墩沉降处桥轨系统界面动态接触行为及其对列车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保障线路的服役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92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121475.X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车和设置在所检测车上的地震勘探仪与车载定位系统:检测车包括车本体和位于车本体一侧的震源组件、与震源组件同侧的第一接收传感器、不同侧的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震源组件的接地耦合点位于轨道板外侧的底座板上,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均连接有对应的传感器脚轮,各传感器脚轮均在底座板表面运行;检测车根据车载定位系统确定的路线运行;地震勘探仪用于接收震源组件在预设震源点激发地震波时发出的同步信号,以及接收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处理反馈。本发明旨在提升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4318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608803.9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B61F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收缩伸展式主动防脱轨装置;涉及列车安全领域,包括气流罩,气流罩安装在列车底部,气流罩上转动连接有两机械臂,两机械臂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机械臂上设有用于夹持铁轨的夹持组件,两机械臂转动以驱使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两侧铁轨,气流罩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机械臂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通过夹持组件、翻转组件和联动组件的设置,使列车在遇到可能脱轨的风险时,驱使机械臂转动,使内辊轮先抵接在铁轨内侧腹部上,随后在联动组件和翻转组件的作用下,翻转架翻转从而使外辊轮抵接在铁轨外侧腹部;从而使夹持组件能够有效的夹持铁轨,为列车抵抗横向和纵向的外力,加强了列车与铁轨的连接,降低了列车脱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343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08803.9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B61F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收缩伸展式主动防脱轨装置;涉及列车安全领域,包括气流罩,气流罩安装在列车底部,气流罩上转动连接有两机械臂,两机械臂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机械臂上设有用于夹持铁轨的夹持组件,两机械臂转动以驱使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两侧铁轨,气流罩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机械臂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通过夹持组件、翻转组件和联动组件的设置,使列车在遇到可能脱轨的风险时,驱使机械臂转动,使内辊轮先抵接在铁轨内侧腹部上,随后在联动组件和翻转组件的作用下,翻转架翻转从而使外辊轮抵接在铁轨外侧腹部;从而使夹持组件能够有效的夹持铁轨,为列车抵抗横向和纵向的外力,加强了列车与铁轨的连接,降低了列车脱轨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3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377614.0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下铁路线路列车行车安全分析方法,其步骤为:建立轨道‑下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地震激励,采用逐步积分方法计算其地震下动力响应,提取轮对下方钢轨响应;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列车‑轨道耦合子系统;将钢轨响应作为轨道不平顺与原有轨道不平顺进行叠加施加在列车‑轨道耦合子系统中,并开展动力分析;根据列车‑轨道耦合子系统动力分析结果对列车行车安全进行评估。本发明将地震下复杂列车‑轨道‑下部结构耦合系统动力分析分解为地震下轨道‑下部结构动力分析以及地震引起轮下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分析,解决了复杂列车‑轨道‑下部结构耦合系统地震动力分析在工程中难以实施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50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25766.8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顶推滑块式可拆装模块钢结构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上模块柱、下模块柱、水平连接板、顶推滑块系统和顶紧螺栓;顶推滑块系统包括侧滑块、顶推滑块、铰接框和弹簧;顶紧螺栓通过上模块柱侧壁的螺栓孔拧入,全部拧入时推动顶推滑块向内滑动,顶推滑块推动铰接框变形,铰接框两侧端部顶推侧滑块向两侧滑动,实现对上模块柱的底封板的嵌固,此时弹簧伸长,存在张拉力;进行模块节点拆卸时,拧松并取下顶紧螺栓,侧滑块受弹簧张拉力牵引向内滑动,解除对上模块柱的底封板的嵌固。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所述顶推滑块式可拆装模块钢结构节点的施工方法。该节点现场拼接施工方便快捷,可灵活拆装。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9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1475.X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车和设置在所检测车上的地震勘探仪与车载定位系统:检测车包括车本体和位于车本体一侧的震源组件、与震源组件同侧的第一接收传感器、不同侧的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震源组件的接地耦合点位于轨道板外侧的底座板上,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均连接有对应的传感器脚轮,各传感器脚轮均在底座板表面运行;检测车根据车载定位系统确定的路线运行;地震勘探仪用于接收震源组件在预设震源点激发地震波时发出的同步信号,以及接收第一接收传感器、多个第二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处理反馈。本发明旨在提升高铁无砟轨道的路基病害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