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丝网结构触发可燃气体爆轰的超高速发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9168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676926.6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丝网结构触发可燃气体爆轰的超高速发射装置,包括配气组件、与配气组件连接的燃烧管道组件、设置在燃烧管道组件内的金属丝网和点火组件以及与燃烧管道组件末端连接的发射组件。本发明首次采用金属丝网触发可燃气体爆轰,极大增加了可燃气体燃烧时所产生的瞬时超压与火焰传播速度;并结合化学助燃法,在金属丝网表面涂覆强氧化剂涂层(高锰酸钾),当气体燃烧时的火焰经过涂有强氧化剂涂层的金属丝网时,会促进燃烧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气体燃烧时产生的超压与火焰速度,从物理(湍流作用)和化学(助燃)两方面强化燃烧的瞬时能量释放,产生强大推力,实现超高速发射。

    基于金属氧化物纳米片的油泄漏检测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78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84030.5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纳米片的油泄漏检测传感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称取质量比为10~30:1的草酸盐和氯化钾粉末,并进行研磨;步骤(2)、将研磨均匀后的混合粉末进行球磨,直至将草酸盐粉末粉碎并切成片状;步骤(3)、将球磨后的混合粉末干燥后,进行焙烧,将草酸盐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氧化为金属氧化物粉体,并且使得钾离子修饰在金属氧化物的表面;步骤(4)、将金属氧化物粉体进一步研磨后与去离子水混合形成液体,其中金属氧化物粉体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6:1;步骤(5)、将液体滴加在叉指电极上,得到油泄漏检测传感器。本发明可用于核电站、油气管道、储油罐等场所,均可有效的检测油类物质是否泄漏。

    基于碳载铂-镍合金催化剂制备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6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19261.2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碳载铂‑镍合金催化剂制备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将乙酰丙酮铂、乙酰丙酮镍和炭黑混合球磨处理,并置于稀有气体氛围下进行煅烧,研磨得到碳载铂‑镍合金催化剂。将催化剂浆液使用超声喷涂机进行喷涂制备气体扩散电极,经热处理回火后与高温质子交换膜,聚酰亚胺薄膜按顺序组装热压制得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分散均匀,平均粒径在4~6nm,且形成了铂‑镍合金,催化剂更为稳定耐用。过渡金属镍的引入降低了膜电极中铂的负载量,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经济性。在312h的长时测试中,0.2A/cm2的工况下燃料电池电压从0.693V衰减至0.681,衰减速率约为37.4μV/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基于金属丝网结构触发可燃气体爆轰的超高速发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91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76926.6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丝网结构触发可燃气体爆轰的超高速发射装置,包括配气组件、与配气组件连接的燃烧管道组件、设置在燃烧管道组件内的金属丝网和点火组件以及与燃烧管道组件末端连接的发射组件。本发明首次采用金属丝网触发可燃气体爆轰,极大增加了可燃气体燃烧时所产生的瞬时超压与火焰传播速度;并结合化学助燃法,在金属丝网表面涂覆强氧化剂涂层(高锰酸钾),当气体燃烧时的火焰经过涂有强氧化剂涂层的金属丝网时,会促进燃烧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气体燃烧时产生的超压与火焰速度,从物理(湍流作用)和化学(助燃)两方面强化燃烧的瞬时能量释放,产生强大推力,实现超高速发射。

    基于碳载铂-镍合金催化剂制备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684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719261.2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碳载铂‑镍合金催化剂制备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将乙酰丙酮铂、乙酰丙酮镍和炭黑混合球磨处理,并置于稀有气体氛围下进行煅烧,研磨得到碳载铂‑镍合金催化剂。将催化剂浆液使用超声喷涂机进行喷涂制备气体扩散电极,经热处理回火后与高温质子交换膜,聚酰亚胺薄膜按顺序组装热压制得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分散均匀,平均粒径在4~6nm,且形成了铂‑镍合金,催化剂更为稳定耐用。过渡金属镍的引入降低了膜电极中铂的负载量,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经济性。在312h的长时测试中,0.2A/cm2的工况下燃料电池电压从0.693V衰减至0.681,衰减速率约为37.4μV/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