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84877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610032345.4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A01G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方法和人工基质,属于人工基质技术领域。包括漂浮架、分流保护装置和附藻器,所述漂浮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架和对称固定于支撑架两端的泡沫块;所述分流保护装置固定于支撑架中间底侧,所述分流保护装置上、下端敞开,所述分流保护装置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长方形挡板,所述分流保护装置前端下方设有固定装置;所述附藻器放置在分流保护装置内部,所述附藻器上、下端敞开,所述附藻器其中两个相对的内壁对称开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载片的凹槽,所述附藻器底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长方形挡板。本发明克服了流速快和水位变化的影响,用于在激流水体中定点培养周丛藻类,并且易于定时、定量收集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05713992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306996.8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8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NA条形码的水生昆虫摇蚊科帕摇蚊属和寡角摇蚊属的鉴别方法。首先提取待鉴别的摇蚊科帕摇蚊属和寡角摇蚊属昆虫的基因组总DNA,以此为PCR模板,利用COI通用引物扩增线粒体COI前部区段的约650 bp的序列,并进行回收测序,最后按照核苷酸特征变异位点进行种属鉴别。本发明方法能对帕摇蚊属和寡角摇蚊属不同生物型以及幼虫或残缺个体进行鉴定,具有快速、高效、准确和便捷的特点,本方法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求较低,一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均可进行且对鉴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相比传统方法依赖成虫形态特征的鉴别更为准确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9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211257967.9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鳡仔鱼室内快速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光照遮蔽物构建黑暗环境;鱼苗平游后,4至7日龄投喂适口饵料进行开口,然后进行集群驯养,建立鳡仔鱼集群摄食,并建立条件反射,7至10日龄从投喂适口饵料过渡到投喂丰年虫;待鳡仔鱼建立了集群习性并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反射,同时鱼苗体长达到15mm时,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食,5至10天后完全投喂饲料;当鱼苗体长15mm以上,群体出现规格差异阶段时,挑出大规格或明显残食其他鱼的个体,继续对个体进行驯食,直至所有个体完全吃食饲料。本发明避免采用鱼浆、水蚯蚓等投喂,减少病原传播,减少鳡凶猛残食现象,极大地提早鳡吃食饲料时间、提高驯食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8487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32345.4
申请日:2016-01-19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A01G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河流培养与收集周丛藻类的方法和人工基质,属于人工基质技术领域。包括漂浮架、分流保护装置和附藻器,所述漂浮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架和对称固定于支撑架两端的泡沫块;所述分流保护装置固定于支撑架中间底侧,所述分流保护装置上、下端敞开,所述分流保护装置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长方形挡板,所述分流保护装置前端下方设有固定装置;所述附藻器放置在分流保护装置内部,所述附藻器上、下端敞开,所述附藻器其中两个相对的内壁对称开有若干个用于放置载片的凹槽,所述附藻器底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长方形挡板。本发明克服了流速快和水位变化的影响,用于在激流水体中定点培养周丛藻类,并且易于定时、定量收集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58343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54849.9
申请日:2013-11-10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主养黄颡鱼混养其它吃食性鱼类方法。发明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新的网围方式,使池塘黄颡鱼主养能够因地制宜套养各种吃食性鱼类,大幅提高黄颡鱼主养池塘单位养殖效率。主要步骤为:根据投饵机可覆盖的投喂面积,于主养鱼种黄颡鱼投饵机前方架设围网,使无风条件下投饵机投出的饵料80%以上落入围网包围的区域为宜,围网为聚乙烯,长60m、髙4m、网目为4cm,围网底部缝制密网圆筒状聚乙烯网片,密网片直径6cm,其内装填鹅卵石作沉子,围网用竹竿固定成封闭的圆形,下纲入底泥,上纲露出水面80-100cm。本发明同时提供了配套的养殖模式和具体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67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20777.X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叶尔羌高原鳅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DNA标记技术和遗传学应用技术领域。叶尔羌高原鳅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10所示,用于扩增所述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的引物如SEQIDNO.11~30所示。由于所提供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均来自转录组序列,因此出现无效等位基因的概率小;相对于二、三碱基微卫星分子标记,四碱基微卫星分子标记不容易出现因PCR扩增链滑脱而产生的影子带,能产生更稳定、更精确的基因分型结果。本发明提供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可用于叶尔羌高原鳅的群体遗传学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3264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1003963.8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团头鲂成鱼肌间骨染色的方法,其步骤:1、用无水乙醇固定团头鲂成鱼样本;2、用无水乙醇、蒸馏水对团头鲂成鱼标本复水;3、用TBST溶液浸泡团头鲂成鱼标本过夜处理;4、用蒸馏水浸泡团头鲂成鱼标本,洗去残余的TBST溶液;5、用新配的KOH溶液透明团头鲂成鱼标本;6、将标本转移至新的KOH溶液中,然后滴加茜素红染液染色,直至溶液变为深紫色;7、将标本转移至新的KOH溶液中,洗去团头鲂成鱼标本的染色液;8、将团头鲂成鱼标本转移至甘油中脱水保存。此方法易行,操作过程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获得身体透明、肌间骨染色为深紫色的团头鲂成鱼标本,标本可清楚观察团头鲂成鱼肌间骨的附着位置及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65121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697852.6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场循环水养殖方法,第一步,准备净水设施:第二步,进行水运行管理:1)原水进入进水总渠生态沟渠进行净化后,由水泵抽提进入进水支渠后入池塘,开始养鱼;2)当池塘水质变肥,进行换水,约10~15%废水进入净水生态沟渠沉淀池,加入等量净化水;3)进入沉淀池废水通过沉淀后进入净化池,在净化池滞留7~10天后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开启节制闸,净化后的水进入进水总渠,作为养殖用水;)如此往复,达到养殖废水净化、循环利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只补充因蒸发等损失的水量,不向外界排放养殖废水。本发明构建方法简单,日常维护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9374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98202.3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场养殖废水净化生态沟渠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将沟渠的两堤与沟底整平;2)沉淀渠:在远离沟渠出口一端,约沟渠全长的1/5处建一拦截低坝;在两堤坡面水下部分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水上部分种植菖蒲等湿生植物;低坝密集种植挺水植物;3)净化渠:沟渠其余部分作为进化渠,其中:(1)靠近沉淀渠的一段:近水坡面种植挺水植物,陆上部分种植观赏性湿地植物;(2)近进水总渠的一段:渠底种植苦草、坡面水下部分种植挺水植物,陆上部分种植观赏性湿地植物;(3)沟底移植当地自然分布的螺类和三角帆蚌;(4)水面采用生物浮阀和/或生物浮岛形式种植空心菜等植物。本发明方法简单,维护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788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78949.1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 新疆新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梭鲈苗种室内高效驯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室外池塘培育的1.5‑2.0cm梭鲈苗转移至室内培育池,随后营造适宜的驯食环境,包括利用增氧机气石出气形成微水流环境,调节全光谱灯光以控制驯食水面区域光照强度,使用食品级蓝色色素调整水体透明度,并控制水温在27‑29℃。接着,安装自制驯食装置,包括浮性驯食框和驯食漏盒,促使梭鲈苗逐渐从吃食饵料到接受饲料,并限制饲料水面散布范围。驯食过程中逐步减少丰年虫比例,增加饲料的比例,最终实现完全投喂饲料。本发明通过精确的环境控制和驯食策略,显著提高了梭鲈苗种驯食成功率,减少了因环境变化和病原传播导致的损失,为梭鲈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