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45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8796.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16H50/50 , G06F18/2135 , G06F18/243 , G06N20/2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肺癌分期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诊断模型。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受试者样本的肺癌分型和TNM分期;S2:根据受试者样本的肺癌分型和TNM分期构建二维空间,用锚定法对不同TNM分期中的受试者样本进行整合矫正;S3:将上一步中均匀分布的受试者样本与对应的特征变量组成样本集,在所述样本集中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机器学习,构建肺癌分期诊断模型。本申请通过受试者样本的肺癌分型和TNM分期构建的二维空间,用锚定法对样本进行整合矫正,成功的使得样本集中的样本分布均匀,从而构建出来的数据模型更具有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56699.4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DR检测重构三维成像的构件内腔尺寸测量方法与系统,方法包括:建立构件、射线源和成像板的位置角度关系模型,利用位置角度关系模型获取构件的复杂内腔多形貌探伤图像;将射线源、成像板与构件的无内腔孪生体的位置关系调整为与位置角度关系模型相同,并获取无内腔孪生体的多形貌探伤图像;对构件与无内腔孪生体的多形貌探伤图像作差处理,对作差结果自适应阈值处理并进行像素转换后得到复杂内腔轮廓坐标;利用复杂内腔轮廓坐标和位置角度关系模型,重构内腔三维实体,并从内腔三维实体中获取待测量的内腔特征尺寸。本申请能突破图像清晰度和检测区域的限制,实现基于DR检测的构件复杂内腔尺寸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3674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1425812.7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制备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测试试样的模具及方法。该模具包括模具底板、成型外模以及成型芯;成型外模连接于模具底板上方,并两两拼接;相邻的每两个成型外模拼接有竖向贯通的圆柱体空腔;成型芯在每个空腔处设置一个,其包括成型部和连接部;成型部为圆棒形,放置于空腔内并与空腔同轴;连接部为圆柱形,与成型部同轴相连,并嵌入模具底板,且其顶面与模具底板的顶面平齐;本发明利用成型外模的空腔以及设置于其内部的成型芯制成空心试样,一方面,通过空心的结构解决了试样在高温抗压强度试验加热时芯部未热透的问题;另一方面,空心的结构使试样的横截面积增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511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447786.2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件X射线探伤装备的自动评片集成系统及方法,属于铸造产品质量检测领域,系统包括射线检测装备和自动评片系统,射线检测装备通过调用铸件CNC自动检测信息对待测铸件进行探伤成像;将原始探伤图像和图片名直接传递和将探伤铸件信息和射线检测装备信息以xml文件格式传递至自动评片系统中;自动评片系统若在线评片则选择实时图片检测模式、实时文件夹检测模式或定时检测模式进行评片;若离线评片则选择单个检测模式或单次检测模式进行评片,并向射线检测装备以xml文件形式传递缺陷位置信息;射线检测装备读取xml文件,定位缺陷在三维铸件上的具体位置。本发明不仅节约人力成本,还可提高评片的效率和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68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5552.7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件虚拟射线探伤图像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发明根据射线源、铸件、成像板三者相对位置与角度关系模拟X射线拍片的过程,可获取铸件关键部位的虚拟射线探伤图像,建立了铸件世界三维坐标到投影二维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依据探伤图片缺陷的二维坐标确定铸件中缺陷的三维坐标,依据提取的探伤厚度信息以及探伤距离生成虚拟探伤图像。本发明生成的虚拟探伤图像可供精铸件内部缺陷检测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在射线点光源成像基础上利用点云提取探伤厚度信息,只需要计算射线穿过的点云之间的距离,理论上来说只要点云足够密集,就可以在任何角度下正确提取探伤厚度信息,虚拟探伤图像生成的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989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1910810210.X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4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造并行车间主生产计划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铸造生产调度领域。该方法及系统使用离散编码的方式,直接将订单、车间以及加工顺序等并行排产信息转换为离散的粒子,通过每个粒子与全局最优解集和个体最优解集中非支配粒子的交叉变异完成对解空间的快速搜索,然后计算解空间中非支配个体的拥挤距离,根据拥挤度排序生成新的种群以使解的分布均匀,进而通过种群迭代过程使得优化结果不断收敛,解空间的粒子持续靠近最优解集的前沿,最终获取在多个目标方向上的全局非支配解,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集团式铸造企业人工制定并行车间主生产计划方式存在的难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排产效率低下、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4617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1626766.7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失模铸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平板件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观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砂箱、第一泡沫模样、第二泡沫模样、U形内浇道、横浇道、直浇道和摄像系统;砂箱侧面设置有耐热透明窗口;第一泡沫模样与第二泡沫模样均为平板形且尺寸大小相同但材质不同,U形内浇道两端分别与第一泡沫模样和第二泡沫模样底部连接,第一泡沫模样与第二泡沫模样沿U形内浇道的中心线对称,横浇道两端分别与U形内浇道底部中心处开口和直浇道连通;工作时,第一泡沫模样一面和第二泡沫模样一面均紧贴耐热透明窗口;摄像系统设置于砂箱的一侧。本发明装置通过双平板件使用不同材质的泡沫模样,以研究泡沫模样材料对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523787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45667.9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工艺数据库构建方法及介质,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方法包括:S1,实验获取不同工艺参数下增材制造得到的产品的工艺数据,以构建初始工艺数据库;S2,优化训练预置的神经网络模型;S3,当获取到用户的目标工艺数据,且当前的工艺数据库中不存在与其相匹配的案例时,执行S4‑S5;S4,利用粒子群算法生成目标工艺参数并输入神经网络模型,以得到相应的性能数据估计值,并根据性能数据估计值调整粒子群算法中的粒子位置;S5,重复执行S4,直至得到的性能数据估计值大于目标性能数据,或者达到设定重复次数。对SLM工艺向标准化、稳定化、批量化生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16782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24681.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造生产过程状态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铸造生产过程混合多变量的监控方法,一方面提供一种铸造生产离线监控模型建立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步骤:采集铸造过程工序正常运行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数据;数据降维步骤:采用核主元分析方法对处理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数据描述步骤:采用SVDD对得分矩阵进行超球体描述,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模型的混合多变量的监控方法,用于铸造生产过程,包括样本监测步骤、样本降维步骤、样本描述步骤和对比判别步骤,判别工序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本发明解决了铸造过程中变量监控单一,无法监控铸造过程中存在高度相关性的多性能指标和过程变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367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25812.7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制备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测试试样的模具及方法。该模具包括模具底板、成型外模以及成型芯;成型外模连接于模具底板上方,并两两拼接;相邻的每两个成型外模拼接有竖向贯通的圆柱体空腔;成型芯在每个空腔处设置一个,其包括成型部和连接部;成型部为圆棒形,放置于空腔内并与空腔同轴;连接部为圆柱形,与成型部同轴相连,并嵌入模具底板,且其顶面与模具底板的顶面平齐;本发明利用成型外模的空腔以及设置于其内部的成型芯制成空心试样,一方面,通过空心的结构解决了试样在高温抗压强度试验加热时芯部未热透的问题;另一方面,空心的结构使试样的横截面积增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