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516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1729662.8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3/36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二次流道的波浪形SiC器件直接液冷散热结构,包括:基板、翅片结构、下冷板、功率半导体模块;基板上方与功率半导体模块焊接,翅片结构位于基板下方,下冷板与基板密封连接。本发明着重于散热结构的创新,在保证简单、高效、易加工的商业应用前提下以更低的泵送功率实现液冷换热性能的提升。本发明的翅片结构沿流动方向呈波浪形形式,并采用交错不连续的布置方式引入二次流动通道,促进主流道间流动工质的流动混合,在翅片之间形成迪恩涡破坏流动边界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相对于传统散热结构,本发明在增强流体内部扰动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流体的压降损耗,能够在整个流动区域内保持较高的换热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855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29662.8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3/36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二次流道的波浪形SiC器件直接液冷散热结构,包括:基板、翅片结构、下冷板、功率半导体模块;基板上方与功率半导体模块焊接,翅片结构位于基板下方,下冷板与基板密封连接。本发明着重于散热结构的创新,在保证简单、高效、易加工的商业应用前提下以更低的泵送功率实现液冷换热性能的提升。本发明的翅片结构沿流动方向呈波浪形形式,并采用交错不连续的布置方式引入二次流动通道,促进主流道间流动工质的流动混合,在翅片之间形成迪恩涡破坏流动边界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相对于传统散热结构,本发明在增强流体内部扰动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流体的压降损耗,能够在整个流动区域内保持较高的换热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19033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42336.0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6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热点区域定向优化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功率模块,还包括散热基板、冷源装置和分流歧管;散热基板设置于功率模块上,散热基板远离功率模块一侧且位于功率模块发热区域的背面设置有微通道,用于承载功率模块并对功率模块进行散热。该基于热点区域定向优化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可通过优化散热基板上的微通道,初步改变功率模块的局部散热性能,避免多热源系统散热温度均匀性差的情况发生,再通过分流歧管配合冷源装置,基于热源布局特点改变微通道内部冷流的流入位置及流出位置,能够进一步实现定向强化冷却效果,达到基于热点区域的定向强化冷却且散热效率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190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142336.0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6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热点区域定向优化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功率模块,还包括散热基板、冷源装置和分流歧管;散热基板设置于功率模块上,散热基板远离功率模块一侧且位于功率模块发热区域的背面设置有微通道,用于承载功率模块并对功率模块进行散热。该基于热点区域定向优化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可通过优化散热基板上的微通道,初步改变功率模块的局部散热性能,避免多热源系统散热温度均匀性差的情况发生,再通过分流歧管配合冷源装置,基于热源布局特点改变微通道内部冷流的流入位置及流出位置,能够进一步实现定向强化冷却效果,达到基于热点区域的定向强化冷却且散热效率高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