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于碱金属离子电池的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0402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32445.3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于碱金属离子电池的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应用,包括:其为在由苯环、吡嗪和苯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构成的π共轭结构骨架上,排布氨基和/或羟基官能团作为端基,形成含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作用的有机物。其以不饱和羰基、吡嗪为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利用羰基、吡嗪、羟基以及氨基中的N、O与金属离子的协同配位作用,形成螯合物,实现金属离子可逆储存;结构柔性,可通用于多种碱金属离子电池;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可实现电池高比容量性能;分子内构成π共轭结构,有利于实现电池优异的倍率性能;分子内或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有利于稳定材料结构,避免电极材料的溶解,实现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能。

    一种高导电的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552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0321172.8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位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导电的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是以2,3,7,8‑四氨基‑1,4,6,9‑四醌酚嗪作为配体,以铜离子作为中心金属节点,形成的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共轭配位聚合物。本发明通过对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改进,得到的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共轭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并且具有高导电性,粉末样品的导电率可达11S m‑1,晶体的导电率可达400S m‑1。本发明为高导电的共轭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及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高导电的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55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21172.8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位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导电的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是以2,3,7,8‑四氨基‑1,4,6,9‑四醌酚嗪作为配体,以铜离子作为中心金属节点,形成的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共轭配位聚合物。本发明通过对共轭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改进,得到的具有三维框架结构的共轭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并且具有高导电性,粉末样品的导电率可达11S m‑1,晶体的导电率可达400S m‑1。本发明为高导电的共轭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及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用于检测葡萄糖的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08813.3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化传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葡萄糖的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硫化物胶体量子点、金纳米球颗粒与葡萄糖氧化酶三元材料在有机液相环境中混合一步法形成复合材料,进而涂覆在平面三电极的工作电极上成膜,制备葡萄糖检测传感器。本发明采用硫化物胶体量子点和金纳米球颗粒将葡萄糖氧化酶稳定固定于传感器工作电极上,有效促进葡萄糖酶催化反应的电子转移,明显提高了传感器输出电流响应的信噪比,可实现对葡萄糖的高灵敏度、快捷定量检测。

    高容量的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6116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127627.3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高容量的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为含有六氮杂苯和醌式功能团的有机共轭化合物,该有机共轭化合物含有多个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其理论容量大于500mAh g‑1。将2,3‑二氨基‑醌式化合物和环己六酮进行脱水缩合后得到该新颖的共轭有机电极材料。利用所得到的共轭有机电极材料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时,其实现了高比容量的输出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100mA g‑1的电流密度下容量高达430mAh g‑1。本发明所设计的共轭有机材料解决了现有有机材料作为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容量较低以及倍率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有望用于下一代环境友好、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池领域中。

    一种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3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803310.X

    申请日:2019-08-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向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中添加特定种类的添加剂;所述特定种类的添加剂是带有阳离子中心的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不沿用传统的改变材料本身、改善材料导电性和改善导电添加剂的策略,而是通过加入带有阳离子中心的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特定种类的添加剂,基于电荷库伦吸引作用,来调节阴离子的传输,改善阴离子的离子电导率,因此能够极大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可用于基于阴离子嵌入型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和双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

    一种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3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03310.X

    申请日:2019-08-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向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中添加特定种类的添加剂;所述特定种类的添加剂是带有阳离子中心的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不沿用传统的改变材料本身、改善材料导电性和改善导电添加剂的策略,而是通过加入带有阳离子中心的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特定种类的添加剂,基于电荷库伦吸引作用,来调节阴离子的传输,改善阴离子的离子电导率,因此能够极大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可用于基于阴离子嵌入型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和双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

    一种偶氮类有机锌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7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02795.9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偶氮类有机锌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回收方法。所述偶氮类有机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为偶氮苯或官能团取代的偶氮苯,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负载量为5~40mg/cm2,负极为锌基材料,水系电解液中溶质为锌盐。所述回收方法包括:将正极极片放入有机溶剂中,搅拌或超声处理后过滤,滤液在真空条件下去除溶剂或待溶剂挥发后获得回收的偶氮苯或官能团取代的偶氮苯,滤饼经酸处理和碳化处理后重新得到导电添加剂。本发明以可回收的偶氮苯或者官能团取代的偶氮苯作为小分子有机正极活性材料,并在高负载量的情况下实现高容量和优异循环性能,且有机材料可以通过简单的萃取法回收,解决了有机电极负载量低、缺少电池有机材料的回收的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检测葡萄糖的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608813.3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化传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葡萄糖的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硫化物胶体量子点、金纳米球颗粒与葡萄糖氧化酶三元材料在有机液相环境中混合一步法形成复合材料,进而涂覆在平面三电极的工作电极上成膜,制备葡萄糖检测传感器。本发明采用硫化物胶体量子点和金纳米球颗粒将葡萄糖氧化酶稳定固定于传感器工作电极上,有效促进葡萄糖酶催化反应的电子转移,明显提高了传感器输出电流响应的信噪比,可实现对葡萄糖的高灵敏度、快捷定量检测。

    高容量的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6116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27627.3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高容量的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为含有六氮杂苯和醌式功能团的有机共轭化合物,该有机共轭化合物含有多个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其理论容量大于500mAh g‑1。将邻苯二氨基的醌式化合物和环己六酮进行脱水缩合后得到该新颖的共轭有机电极材料。利用所得到的共轭有机电极材料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时,其实现了高比容量的输出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100mA g‑1的电流密度下容量高达430mAh g‑1。本发明所设计的共轭有机材料解决了现有有机材料作为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容量较低以及倍率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有望用于下一代环境友好、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电池领域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