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02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010178546.1
申请日:2020-03-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自动化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生产线工件多级转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械手、多个托盘、控制器、首端转运机构、多个中间转运机构及末端转运机构,所述首端转运机构、所述中间转运机构及所述末端转运机构沿同一个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托盘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机械手、所述首端转运机构、所述中间转运机构及所述末端转运机构相连接;所述首端转运机构、所述中间转运机构及所述末端转运机构并行工作。本发明克服了自动化生产线上现有无爪传输装置难以使小号工件跨长距离悬空段的缺陷,同时解决了工件的夹紧固定、精确定位、位置检测等问题,提高了转运的稳定性及效率,适用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4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66781.3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探地雷达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混合加载的双极化探地雷达阵列天线,天线包括相互垂直的垂直极化天线组和水平极化天线组以及射频开关,其中:垂直极化天线组包括背部均设有屏蔽腔体的垂直极化发射天线和垂直极化接收天线;水平极化天线组包括背部均设有屏蔽腔体的水平极化发射天线和水平极化接收天线;垂直极化发射天线和水平极化发射天线通过所述射频开关连接;垂直极化接收天线与水平极化接收天线通过射频开关连接。本申请可有效提高现有单极化探地雷达的探测能力,从而获取更多地下异质体信息,并且单次探测可得到两幅雷达图像,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631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10330930.1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相流混合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声共振混合控制系统,所述声共振混合控制系统包括混合机、控制器及人机操作终端,所述人机操作终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其用于供用户输入设定振幅值及设定近共振频率比;所述混合机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混合机的状态数据来实时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转速及相位,进而实现激励频率及激振力的调节,由此实现所述声共振混合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及工作振幅的调节。所述声共振混合装置通过调节激振频率及激振力来实现对振动的稳定控制,提高了稳定性及安全性,减小了工作频率及工作振幅的波动,可靠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5592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383155.2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探地雷达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CPLD的变增益等效采样探地雷达控制系统。其包括上位机、MCU微处理器、CPLD、延时触发电路、模数转换模块、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上位机用于发出指令和接收信号;MCU微处理器用于实现上位机与CPLD之间的信息交互,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来时接收模块的电磁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CPLD用于设定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总次数、发射的时间间隔、接收时间间隔和增益倍率;延时触发电路用于控制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是否发射或接收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等效增益采样。通过本发明,实现地表深层微弱信号的采集,提高控制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446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04161.2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探地雷达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具有分布式电阻加载的探地雷达天线。该探地雷达天线包括金属背腔、介质板、天线贴片、电线和变压器,电线用于接收或者输出不平衡态的电磁波,变压器用于实现电磁波平衡态和不平衡态之间的转化;天线贴片对称设置在电线的两侧,用于接收或者输出接收到的电磁波,天线贴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的贴片电阻,多个贴片电阻的阻值沿所述天线贴片与所述电线连接的一端至末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此使得经过所述天线贴片的电流逐渐减小直至接近于0,即使得所述天线贴片上的电流呈行波分布;金属背腔将所述天线贴片的背面包覆阻挡来自背面的电磁波减少干扰。通过本发明,提高探地雷达天线带宽和辐射性能,减小了驻波比。
-
公开(公告)号:CN108393020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374690.5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B01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相流混合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所述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激振质体、负载质体、第一弹性支撑、第二弹性支撑及第三弹性支撑,所述安装平台包括相背的底板及顶板,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激振质体及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激振质体;所述第三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底板。本发明有效降低了驱动功耗,减小了对地基的作用力,提高了稳定性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4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63938.5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波检测信号阻塞区抑制方法及装置,属于预应力筋导波检测技术领域,其中,基于导波换能器抑制预应力筋中信号阻塞区的形成,预应力筋包括锚固区,该方法包括当导波换能器接收到导波发送指令时,可以通过导波换能器向预应力筋发送导波激励源,进而可以得到导波激励源在锚固区的反向导波激励源,从而可以将导波激励源与反向导波激励源进行合成,得到合成激励源,然后可以根据合成激励源抑制锚固区中信号阻塞区的生成,进而可以提高导波对后张法嵌入式预应力筋的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39302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810374690.5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B01F3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相流混合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含能材料的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所述两质体声共振混合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激振质体、负载质体、第一弹性支撑、第二弹性支撑及第三弹性支撑,所述安装平台包括相背的底板及顶板,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激振质体及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激振质体;所述第三弹性支撑连接所述负载质体及所述底板。本发明有效降低了驱动功耗,减小了对地基的作用力,提高了稳定性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70470.8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F23J15/00 , F23J1/0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锅炉炉膛热力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炉膛热力分析方法,该方法依次进行最大放热区的循环迭代热力分析、中间区的循环迭代热力分析以及炉膛出口区的循环迭代热力分析;其中;循环迭代热力分析包括炉膛受热面平均外壁面温度参数和出口烟气温度参数的循环迭代分析。本申请在循环迭代热力分析的过程中考虑了平均外壁面温度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考虑了对流换热的影响来计算炉膛烟气与受热面间的换热;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可适用于空气燃烧、烟气再循环和富氧燃烧等多种工况,且精确度更高,为选取合适的钢材并确保炉膛结构合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3136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95011.9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武汉乾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能材料药桶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包含含能材料药桶的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将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分别输入伪孪生神经网络中的第一分支网络和第二分支网络,分别获取表征含能材料药桶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候选框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框;对至少一个第一候选框和至少一个第二候选框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融合候选框;从至少一个融合候选框中确定最终目标检测框。本发明分别获取RGB图像和深度图像,并利用伪孪生神经网络对RGB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检测识别,伪孪生神经网络的两个分支网络结构相同但不共享参数,充分利用RGB图像和深度图像两类数据的特点,同时提高识别速度和识别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