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变向加载成形低残余应力构件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464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93057.0

    申请日:2022-1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残余应力构件成形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能变向加载成形低残余应力构件的方法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凸模、凹模及侧向模组件,所述侧向模组件设置于所述凹模,所述凹模开设有相连通的主型腔及分流型腔,所述分流型腔贯穿所述主型腔的侧壁;所述凸模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型腔,其用于将坯料挤压进所述主型腔及所述分流型腔以完成坯料的预成形;所述侧向模组件通过变形来使得到的预成形件转角处的材料变向流动,即将分流型腔内的坯料推进主型腔内。本发明能够使得待成形低残余应力构件转角处的材料发生变向流动,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填充性,并降低了该部位的残余应力,提高成形零件的整体性能,同时极大的减小了成本。

    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5153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484718.7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锻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装置包括模具和形状记忆合金束,其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表面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有垂直的深槽,所述深槽的侧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深槽的底面设有传热片,所述传热片的下部设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设于所述深槽内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室温下的长度大于所述深槽的深度,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在加热并压缩的条件下收缩,在降温的条件下逐渐恢复至原长,进而在锻件冷却后将锻件顶出。本申请解决了小型冷锻件锻后脱模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的脱模机构且节省脱模过程中的设备能耗。

    双闭塞液压模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59513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810047323.0

    申请日:2008-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3/03 B21J9/12 B21J13/00

    Abstract: 双闭塞液压模架,属于锻压成形技术的液压装置,克服现有闭式模锻双闭塞液压模架所存在的问题,用于十字轴、三销轴和圆锥齿轮等零件的精锻。本发明包括上、下底板,上、下模板,四个对称分布滑动配合的导套导柱以及四连杆速比机构,上、下底板固定有上、下活塞油缸,上、下垫板,上、下凹模座,上、下凹模;上、下顶杆,上、下冲头座,上、下冲头分别构成上、下活塞。上、下活塞油缸体采用分体组合结构,便于制造、安装和维修,上活塞油缸利用柱形弹簧回程复位、下活塞油缸利用柱形弹簧和氮气弹簧回程复位,回程复位力量大,速度快,有利于真空吸油,节省能耗,提高生产率,本发明可安装在单动液压机或单动机械压力机上使用,适应范围宽。

    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515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84718.7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锻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装置包括模具和形状记忆合金束,其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表面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有垂直的深槽,所述深槽的侧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深槽的底面设有传热片,所述传热片的下部设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设于所述深槽内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室温下的长度大于所述深槽的深度,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在加热并压缩的条件下收缩,在降温的条件下逐渐恢复至原长,进而在锻件冷却后将锻件顶出。本申请解决了小型冷锻件锻后脱模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的脱模机构且节省脱模过程中的设备能耗。

    一种用于数控车床批量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54155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36846.9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数控车床批量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工装,包括安装座、支座和三爪卡盘,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固定有支座,所述安装座内部的两侧均匀设置有预留孔。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启动第二液压气杆,第二液压气杆会带动调节座在支座的一侧移动,启动第一液压气杆,第一液压气杆会带动固定座移动,固定座会通过连接轴带动定位轴移动,在第一液压气杆和第二液压气杆的作用下,定位轴会从三爪卡盘的内部移至三爪卡盘的外部,通过定位轴与待加工轴的一端相抵触,使待加工轴固定更加方便,实现了该装置便于调节定位位置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用于数控车床批量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工装在使用时的生产效率。

    一种车床加工用定位夹具定位工件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014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44603.X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床加工用定位夹具定位工件的装置,包括外壳、移动座和卡块,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移动座,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卡块,卡块的底端设置有辅助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驱动结构,转动盘通过电机的驱动,进行转动时,滑杆在转动盘的弧形槽中进行移动,此时固定盘为固定状态,由此,通过弧形槽与方形槽的配合,即可使四组滑杆同时向内侧或向外侧进行移动,由此,便可使固定在滑杆前端的移动座以及卡块同时向内侧或外侧进行移动,完成对工件的夹持或松开,实现了该车床加工用定位夹具定位工件的装置固定工件时的便捷性。

    一种用于数控车床批量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541556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1136846.9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数控车床批量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工装,包括安装座、支座和三爪卡盘,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固定有支座,所述安装座内部的两侧均匀设置有预留孔。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启动第二液压气杆,第二液压气杆会带动调节座在支座的一侧移动,启动第一液压气杆,第一液压气杆会带动固定座移动,固定座会通过连接轴带动定位轴移动,在第一液压气杆和第二液压气杆的作用下,定位轴会从三爪卡盘的内部移至三爪卡盘的外部,通过定位轴与待加工轴的一端相抵触,使待加工轴固定更加方便,实现了该装置便于调节定位位置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用于数控车床批量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工装在使用时的生产效率。

    一种车削薄壁齿圈内孔的自适应式成型夹爪

    公开(公告)号:CN218362162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2379601.0

    申请日:2022-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削薄壁齿圈内孔的自适应式成型夹爪,包括卡爪和成型夹爪;卡爪至少为三个,三个卡爪之间呈间隔设置且围成圆形,三个卡爪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螺栓固定在车床上的自定心卡盘上;三个所述卡爪上朝向圆心的一侧上设有卡爪下台阶,卡爪下台阶上匹配设有成型夹爪,成型夹爪与卡爪下台阶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成型夹爪沿第二螺栓转动设置。本实用新型对齿圈工件进行粗车时,即使齿圈工件圆度不好,成型夹爪沿第二螺栓转动设置仍然能自适应齿圈工件椭圆度的变化,使得齿圈工件被夹持时受力更均匀,齿圈工件几乎无变形,成型夹爪可以对齿圈工件采用相对更大压力夹持,避免齿圈工件出现松动风险的情形,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一种金属复合板的一体化制备成形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19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468339.9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板的非晶合金连接和柔性成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复合板的一体化制备成形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前置超声预成形组件和后置主成形组件;前置超声预成形组件用于对预热后的复合待成形复合板坯除去氧化层,并使部分非晶合金被压入待复合成形的金属板表面凹槽中,起到预焊接的作用;再利用后置主成形组件的工具头将加热至过冷液相区的非晶合金压入并充满金属板表面的凹槽中。本发明将现有技术金属板的整体复合离散为金属板之间的点复合,使得金属板之间各个区域随工具头的运动均能被施加相同的应力,以板料的局部变形代替整体变形,减小了板料的回弹量和应力集中现象,实现了变形的均匀分布,提高了板料的成形极限。

    一种原位直写成形有序结构银纤维透明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5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98388.7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位直写成形有序结构银纤维透明电极的方法,包括:将含银元素的化合物与高分子粘结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前驱体溶液;设计纤维排列的形状,将其输入自动点胶机控制系统,以便后续有序成形;将前驱体溶液注入注射器中,调节注射速率,挤出前驱体溶液沉积在基材上,通过基材的高速移动拉伸液滴以及溶剂的迅速挥发来制备微米级纤维,并利用自动点胶机控制针尖相对于基板沿x‑y轴双向移动形成含Ag+纤维网格结构;将含Ag+纤维网格结构置于紫外光环境下辐照,获得银纤维透明电极。本发明制备的银纤维透明电极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导电性、柔韧性以及性能稳定性,可实现对银纤维排列结构的精准控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