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8816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74113.1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G06V20/52 , G06V10/1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理样本切片监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个操作环节对病理样本进行处理时的监控图像数据;图像识别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利用图像识别模型对监控图像数据进行检测、修复和分析,得到各个操作环节中的监控信息;图像识别模型包括多个神经网络模型;校验模块,与图像识别模型连接,用于根据监控信息和预设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可视化显示模块,与校验模块连接,用于对对比结果进行显示,以实现各个操作环节中样本操作的差错监测。本发明通过图像识别模型对各个操作环节对病理样本进行处理时的监控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提高病例样本切片的监测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1219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0315513.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金纳米粒子包括金纳米球或金纳米棒;(2)羧基化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3)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的制备;(4)pH响应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各个反应步骤所采用的参数条件等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解决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用作药物载体时存在的药物释放不可控、载药量低以及易引发副作用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49551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52873.X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M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取皮肤组织液中微生物的微针贴片,包括:基底,其为片状结构;以及多个实心微针,其为圆锥体或棱锥体结构,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多个凝胶层,其一一对应且均匀设置在对应所述实心微针外表面;其中,所述实心微针的底面外接圆的直径为50~500μm,高度为50~1500μm,且相邻所述实心微针的中心间距为120~1000μm。在实心微针表面修饰凝胶层,无需使用模板剂,解决了模板剂量控制不当导致的孔的大小、多少以及均匀性无法控制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提取皮肤组织液中微生物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在实心微针表面修饰凝胶层,无需使用模板剂,并优化了凝胶层的厚度,能够有效提取皮肤组织液中的微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36436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04132.3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 C08L27/16 , C08L81/06 , C08L1/12 , C08L71/02 , C08K3/26 , C08K3/16 , C08K3/22 , C08K3/36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板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微针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和模板剂溶于溶剂中配制得到聚合物溶液;(2)将聚合物溶液填入微针模具中;(3)除去所得微针模具中的溶剂,得到实心微针;(4)除去所得实心微针中的模板剂,即可得到多孔聚合物微针。本发明通过对该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进行改进,可解决多孔聚合物微针制备过程复杂、条件苛刻、工艺繁琐、价格昂贵,孔结构、尺寸难以控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困难等技术问题,所得的多孔聚合物微针可用于组织液提取和经皮给药中,如皮肤组织液、血液提取以及美容、生发、免疫、治疗等应用中的蛋白质、多肽类及小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1113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19104.6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响应释放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应用,该微针包括基座、针体、含有温度响应材料且用于负载药物的针尖;该温度响应释放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在温度低于阈值温度T0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要低于温度大于等于阈值温度T0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阈值温度T0与温度响应材料的熔点、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或高临界相转变温度(UCST)相关联。本发明通过对微针关键的组成及结构等进行改进,采用熔点、LCST或UCST与预期微针响应温度相匹配的温度响应材料制作用于负载药物的针尖,能够有效解决可溶性微针无法在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下智能地调控药物的释放行为的问题,使负载药物仅在温度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才智能地释放出来并发挥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8524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38343.9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9/00 , A61K47/24 , A61K47/36 , A61K47/40 , A61K47/26 , A61K47/32 , A61K31/58 , A61K31/519 , A61K31/5383 ,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21 , A61K31/519 , A61K31/5383 , A61K31/58 , A61K47/24 , A61K47/26 , A61K47/32 , A61K47/36 , A61K47/40 , A61M37/0015 , A61M2037/0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担载疏水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疏水药物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增溶物质,共同溶解于水中,获得疏水药物水溶液;(2)制备聚合物水溶液;(3)将疏水药物水溶液加入到微针模具中,使该疏水药物水溶液填入至微针模具的尖端部分;(4)将聚合物水溶液加入尖端已载有疏水药物的微针模具中,使该聚合物水溶液填满该微针模具,干燥后脱模,得到尖端担载疏水药物的可溶性微针。本发明可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增溶物质增加疏水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疏水药物在水中的含量满足给药需求,制备过程完全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得到的担载疏水药物可溶性微针可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5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7170.0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TLA‑4抗体组合物安全储放的试剂盒,具体涉及试剂存放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保护盒体、承载板、承载座、活塞框、活塞板、竖杆、接触球、伸缩气筒、移动架、延伸接触架和移动夹板,放置孔的尺寸大于试管,试管可轻松顺利的放入放置孔内,随后关闭翻转防护盖,翻转防护盖挤压接触球和竖杆移动,活塞板移动时会挤压活塞框中气体转移至伸缩气筒内,实现伸缩气筒伸长控制移动架动作,移动架移动的同时挤压延伸接触架和移动夹板动作,移动夹板夹持在试管表面,实现对试管的稳定顺利夹持,利用翻转防护盖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是否对试管进行夹持定位,使试管的取放操作更为顺利方便,且试管放于关闭的保护盒体中稳定性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1850.7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移植的素材存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皮肤移植技术领域,通过将批量装有素材的试管依次装入管架内,再推动管架,使管架能够在滑道和滑道内滑动,滑道和滑槽能够起到对管架限位的目的,使试管平稳被推入储存柜内,在管架完全滑入滑道内后,管架靠近滑道内的端部则穿过卡板,此时通过多个弹簧三的作用力,使卡板向下滑动,卡板则卡接在管架内,实现对管架限位的目的,使管架不会自由滑动,即可将试管储存在储存柜的内部,因而对试管进行防护,因而通过储存柜对多个试管进行独立储放,防止储存箱受外力碰撞或颠簸时试管相互接触从而导致试管受损,避免因试管破裂出现交叉感染情况,有利于试管的安全储存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6333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06594.2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B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及验证方法,所述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合适浓度的含碘造影剂,并吸取造影剂,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对患侧乳头进行消毒,并促使乳头溢液,以便寻找正确的乳管开口;注入造影剂;进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获取延迟期CEM图像。本发明中首次提出了CEM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CEM减影图可以消除导管周围致密腺体对病灶的影响,能更好地显示导管内病灶大小、导管远端的分支,在临床手术范围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840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837255.1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9/00 , A61K47/32 , A61K47/34 , A61K47/38 , A61K47/10 , A61K47/36 , A61K47/42 , A61K35/14 , A61P17/00 , A61P17/18 , A61P3/10 , A61P17/06 , A61P17/14 , A61P35/00 ,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多孔聚合物微针的方法及其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溶液;(2)将聚合物溶液填入微针模具中;(3)将填有聚合物溶液的微针模具整体进行冷冻;(4)利用冷冻干燥处理除去冷冻后微针中所含的溶剂,然后脱模即可得到多孔聚合物微针;其中,冷冻干燥处理是在压强为0–100Pa的条件下进行的。本发明通过简单温和的冷冻干燥技术即可大规模制备多孔聚合物微针,由此可解决多孔聚合物微针制备过程复杂、条件苛刻、工艺繁琐、价格昂贵,孔结构、尺寸及分布难以控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困难等技术问题;制备的多孔聚合物微针可用于组织液提取和经皮给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