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90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183797.4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包括由多个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所述二次颗粒包括内层和包覆于所述内层外侧的外层,其中,所述内层的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所述外层的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该电极材料能够均匀化二次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从而一定程度抑制晶界开裂现象,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改善电池性能。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0129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68809.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上的包覆层,其中,内核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或补锂剂,所述包覆层包括离子凝胶,所述离子凝胶包括聚合物和离子液体,所述离子液体分散在所述聚合物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中。含离子凝胶的包覆层存在,可以提升内核材料的稳定性、电化学性能,进而提升采用该复合材料的二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0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911217109.X
申请日:2019-11-30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C01B33/02 , C01B32/05 , C01B33/18 , C01F7/3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或锡基材料,所述包覆层包括第一碳材料和分散在所述第一碳材料中的氧化物/碳微球,所述氧化物/碳微球为纳米氧化物颗粒与第二碳材料复合而成的二次颗粒,所述纳米氧化物颗粒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硅氧化物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碳材料与所述第二碳材料连续分布构成导电碳网络。其中,包覆层能有效缓解内核的体积膨胀、降低内核表面活性,同时具有较高强度和较高的电子和离子传导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电池和终端。
-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0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11481527.5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用于制作电动汽车、智能车或者终端的锂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包覆在所述内核外面的包覆层以及位于所述内核以及所述包覆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所述非锂硅酸盐,所述非锂硅酸盐是指非锂硅酸盐,所述非锂硅酸盐在所述中间层中的质量含量占分布由是由所述中间层向所述内核递减。所述递减包括由所述中间层向所述内核呈梯度减少,所述梯度减少是指距离所述内核中心距离相同的圆周上的质量占比相同,随着与所述内核中心的距离减小而所述质量占比逐级减少。所述非锂硅酸盐在内核的外层原位生成,具有非水溶性或非碱性或弱碱性的致密结构,能有效缓解内部水溶性硅酸锂的溶解,降低所述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的pH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31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6499.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硅碳复合材料包括内核以及碳包覆层,所述内核的至少部分表面被所述碳包覆层覆盖;所述内核包括碳基体和SiOx颗粒,所述碳基体为连续分布且包括N个与外部连通的孔道,所述SiOx颗粒填充于所述孔道中;其中,所述SiOx颗粒的尺寸为0.1‑0.9nm,0.9≤x≤1.7,N≥1且为整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整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以及组成,能够克服硅基材料稳定性差、电导率不佳的缺陷,从而使二次电池在具有优异能量密度的同时,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快充性能也表现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944418.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131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负极的压电材料,包括源自压电功能单体的结构单元、源自粘性功能单体的结构单元和源自亲电解液功能单体的结构单元,其中,压电功能单体包括含不饱和碳键的腈类化合物;粘性功能单体包括含酰胺基团、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和羟基中至少一种的烯烃类化合物;亲电解液功能单体包括含不饱和碳键的酯类化合物。该压电材料同时具有压电性、粘附性和亲电解液性质,能将体积膨胀效应大的负极材料膨胀产生的应力转换为提升电池快充和循环性能的动力,并可抑制电池的电芯厚度增加。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复合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极片、电池和终端。
-
公开(公告)号:CN11393728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673302.0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电极的薄膜,该薄膜包括纤丝化粘结剂交织成的纤丝化网络基体及分布在所述纤丝化网络基体上的干颗粒,所述干颗粒包括功能材料颗粒和导电剂颗粒,部分所述干颗粒具有第一尺寸,其余所述干颗粒具有其他尺寸,所述其他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尺寸的1/2;具有所述第一尺寸的干颗粒有序排布,具有所述其他尺寸的干颗粒填充在具有所述第一尺寸的干颗粒的颗粒间隙中,所述颗粒间隙小于所述第一尺寸。由于各干颗粒在薄膜中不是随机分布,各干颗粒不易团聚,使得薄膜的连续性、完整度高,薄膜用于电池电极时,功能材料可以很好地发挥功能特性,提升电池性能。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该薄膜的制备方法、电极片、电化学电池和终端。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0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1217109.X
申请日:2019-11-30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C01B33/02 , C01B32/05 , C01B33/18 , C01F7/3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或锡基材料,所述包覆层包括第一碳材料和分散在所述第一碳材料中的氧化物/碳微球,所述氧化物/碳微球为纳米氧化物颗粒与第二碳材料复合而成的二次颗粒,所述纳米氧化物颗粒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硅氧化物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碳材料与所述第二碳材料连续分布构成导电碳网络。其中,包覆层能有效缓解内核的体积膨胀、降低内核表面活性,同时具有较高强度和较高的电子和离子传导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电池和终端。
-
公开(公告)号:CN112838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1171298.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H01M12/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包括掺杂碳材料,所述掺杂碳材料包括碳基基体和掺杂在碳基基体中的掺杂元素,所述掺杂元素包括B、N、O、P、S、F中的至少两种,至少部分所述掺杂元素与碳基基体形成C‑Ma‑Mb化学键合,其中,Ma、Mb代表两种不同的所述掺杂元素。该负极材料由于含有掺杂碳材料,且掺杂碳材料中掺杂元素与碳基基体形成了C‑Ma‑Mb化学键合,因而具有优异的快充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电池和终端。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076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410462360.3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负极材料,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括三维氮掺杂碳骨架和锡基活性物质负载物,所述锡基活性物质负载物分布在所述三维氮掺杂碳骨架的表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复合负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以及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