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4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702528.8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一种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用于制作电动汽车、智能车或者终端的锂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包覆在所述内核外面的包覆层以及位于所述内核以及所述包覆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所述非锂硅酸盐,所述非锂硅酸盐是指非锂硅酸盐,所述非锂硅酸盐在所述中间层中的质量含量占分布由是由所述中间层向所述内核递减。所述递减包括由中间层向内核呈梯度减少,所述梯度减少是指距离内核中心距离相同的圆周上的质量占比相同,随着与所述内核中心的距离减小而所述质量占比逐级减少。非锂硅酸盐在内核的外层原位生成,具有非水溶性或非碱性或弱碱性的致密结构,能有效缓解内部水溶性硅酸锂的溶解,降低所述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的pH值。

    一种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481527.5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一种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用于制作锂电池的负极,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包覆在所述内核外面的包覆层以及位于所述内核以及所述包覆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括所述非锂硅酸盐,所述非锂硅酸盐是指非锂硅酸盐,所述非锂硅酸盐在所述中间层中的质量含量占分布由是由所述中间层向所述内核递减。所述递减包括由所述中间层向所述内核呈梯度减少,所述梯度减少是指距离所述内核中心距离相同的圆周上的质量占比相同,随着与所述内核中心的距离减小而所述质量占比逐级减少。所述非锂硅酸盐在内核的外层原位生成,具有非水溶性或非碱性或弱碱性的致密结构,能有效缓解内部水溶性硅酸锂的溶解,降低所述鬼眼复合负极材料的pH值。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0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1341721.X

    申请日:2019-11-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为硅基材料或锡基材料,所述包覆层包括第一碳材料和分散在所述第一碳材料中的氧化物/碳微球,所述氧化物/碳微球为纳米氧化物颗粒与第二碳材料复合而成的二次颗粒,所述纳米氧化物颗粒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硅氧化物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碳材料与所述第二碳材料连续分布构成导电碳网络。其中,包覆层能有效缓解内核的体积膨胀、降低内核表面活性,同时具有较高强度和较高的电子和离子传导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材料的电池和终端。

    正极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306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332764.2

    申请日:2020-11-2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补锂剂,包括催化剂和富锂材料;所述催化剂为氧化物型正极活性材料,且所述催化剂的(003)晶面衍射峰与(104)晶面衍射峰的强度比值小于或等于2,所述催化剂用于催化所述富锂材料分解以释放活性锂,所述富锂材料包括氧化锂、过氧化锂、氟化锂、碳酸锂、草酸锂和醋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该正极补锂剂能在较低的电压下释放出活性锂离子,且脱锂后的残留物不会增加电池电解液产气风险、不会增加电芯阻抗,可起到较好补锂效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正极补锂剂的制备方法、电池正极片、电化学电池和终端。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922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1229146.2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其中,该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核体;金属锂涂层,所述金属锂涂层包覆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核体表面;保护涂层,所述保护涂层包覆在所述金属锂涂层外侧,使得所述金属锂涂层与空气隔绝。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能够在电池化学反应中有效地补充活性锂离子,减少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形成SEI等消耗的活性锂离子,提高电池材料的库伦效率。此外,采用金属锂涂层作为补充锂离子的原料,可以降低锂离子扩散势垒,提高锂离子迁移数,提高锂离子的脱出或嵌入效率,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0696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30263.X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材料层及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与所述负极集流体之间;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包括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及含酸性基团的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包括石墨类负极活性材料及含第一活性基团的第二粘结剂,其中,所述第一活性基团与所述酸性基团之间形成化学键连接。负极极片能够在提高负极极片的综合比容量,还能改善循环稳定性,抑制极片的体积膨胀,提升电化学装置的电化学性能。

    负极材料、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78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237095.X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本申请的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和外壳;其中,内核为负极活性材料;外壳包括包覆于内核表面的第一壳层和包覆在第一壳层表面的第二壳层,第一壳层为过渡金属化合物层,第二壳层为导电层,第一壳层的最大厚度小于或等于10nm,第二壳体为碳层;外壳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15nm。利用该负极材料可提高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包覆层开裂的几率,同时使负极材料保持较高的能量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