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公开(公告)号:CN1088827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80084017.7

    申请日:2016-09-28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100)及腕带(200),主体(100)包括主壳(1)及底盖(2);腕带(200)上设置有生耳(9),主壳(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生耳(9)的连接件(3),连接件(3)具有两个连接耳(31),连接耳(31)上设有容纳孔(30),容纳孔(30)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上设置有通孔(320);连接耳(31)上设置有按钮(33),按钮(33)滑动设置于容纳孔(30),按钮(33)上设置有限位槽(330);底盖(2)上设置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位于定位槽(310)中,且延伸至限位槽(330)中。装配时,可以先将按钮(33)装入到容纳孔(30)中,将底盖(2)装配到主壳(1)上,限位部(22)即可插入到定位槽(310)及限位槽(330)中,使按钮(33)限位在容纳孔(30)中,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同时按压两个按钮(33),可使得生耳(9)的两个伸缩头缩回,即可将生耳(9)取出,实现腕带(200)与主体(1)分离,使用方便。

    电气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15548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80026697.1

    申请日:2017-06-26

    Abstract: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该结构包括:本体端连接装置(2)和表带端连接装置(3),本体端连接装置(2)包括的第一金属连接端子(2a)设置在第一框体(2b)上,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主板电气连接;第一密封装置(6)用于将第一框体(2b)与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密封;表带端连接装置(3)包括的第二框体(3b)用于与可穿戴设备的表带(4)连接,第二金属连接端子(3a)设置在第二框体(3b)上,与可穿戴设备的表带(4)电气连接,可穿戴设备的表带(4)和本体(1)连接时,第一金属连接端子(2a)与第二金属连接端子(3a)电气连接,第一框体(2b)和第二框体(3b)卡合,第二密封装置(3c)用于将第一框体(2b)和第二框体(3b)之间进行密封,有效防止可穿戴设备的表带(4)和本体(1)内部的电子部件受液体浸泡出现故障。

    一种设备及活动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451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17108.5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及活动装置。该活动装置包括结构本体、第一驱动部件和结构支架,该结构支架具有安装腔和安装部,其中安装部位于结构支架的外周,以用于该活动装置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结构本体插装在安装腔的一端侧,第一驱动部件固定于安装腔的另一端侧,且第一驱动部件与结构本体传动连接,以驱动结构本体转动,实现肩关节的功能。本方案以结构支架作为组装基础构成,可将结构本体和第一驱动部件与结构支架预组,组装设备时,可将预组完成的活动装置插装在设备主体上。实现活动装置的快速组装,提高组装效率;另外,还可可降低产品维护阶段的易损风险。

    一种使用卡扣连接的壳体结构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6029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883636.8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卡扣连接的壳体结构和电子设备。该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卡扣;卡扣包括止退片,该止退片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壳体的第二侧边之间;止退片包括连接部、拆卸部和止退部。当需要进行壳体拆卸时,作业人员可以使用拆卸工具撬动卡扣的拆卸部和连接部,带动止退部向靠近第一侧边方向产生形变,以解除凸起部和止退部的位置干涉状态,实现壳体的拆卸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使用螺钉且不破坏壳体外观的前提下,利用卡扣结构实现壳体之间的可靠安装和便捷拆卸,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拆卸壳体时,不破坏卡扣、壳体以及其他结构件,使上述结构件可以重复使用,降低维护成本。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公开(公告)号:CN10888278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680084017.7

    申请日:2016-09-28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100)及腕带(200),主体(100)包括主壳(1)及底盖(2);腕带(200)上设置有生耳(9),主壳(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生耳(9)的连接件(3),连接件(3)具有两个连接耳(31),连接耳(31)上设有容纳孔(30),容纳孔(30)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上设置有通孔(320);连接耳(31)上设置有按钮(33),按钮(33)滑动设置于容纳孔(30),按钮(33)上设置有限位槽(330);底盖(2)上设置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位于定位槽(310)中,且延伸至限位槽(330)中。装配时,可以先将按钮(33)装入到容纳孔(30)中,将底盖(2)装配到主壳(1)上,限位部(22)即可插入到定位槽(310)及限位槽(330)中,使按钮(33)限位在容纳孔(30)中,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同时按压两个按钮(33),可使得生耳(9)的两个伸缩头缩回,即可将生耳(9)取出,实现腕带(200)与主体(1)分离,使用方便。

    移动电子装置的壳体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47054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880027370.0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装置的壳体,包括本体和装饰件,所述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和连接体;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本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的端面形成开口;所述连接体设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开口相邻,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槽相对两侧的所述本体,所述装饰件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上,通过所述安装槽暴露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并封装所述安装槽。

    一种悬臂梁卡扣及一种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0239028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0357470.6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臂梁卡扣及一种模具,用以在减小悬臂梁卡扣脱模后的弯曲变形的前提下,保持悬臂梁卡扣的弹性。悬臂梁卡扣通过模具制作成型,包括悬臂梁本体和卡扣,其中,悬臂梁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卡扣设置于第一端面的端部,第二端面具有与悬臂梁卡扣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在成型时可与模具的模仁卡接。

    一种悬臂梁卡扣及一种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023902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357470.6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臂梁卡扣及一种模具,用以在减小悬臂梁卡扣脱模后的弯曲变形的前提下,保持悬臂梁卡扣的弹性。悬臂梁卡扣通过模具制作成型,包括悬臂梁本体和卡扣,其中,悬臂梁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卡扣设置于第一端面的端部,第二端面具有与悬臂梁卡扣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在成型时可与模具的模仁卡接。

    一种多层电路板保护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70286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09701.3

    申请日:2017-03-07

    Inventor: 杜红伟 李科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 H05K9/00

    Abstract: 一种多层电路板保护机构,包括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以及连接器件(3),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相邻且平行设置,第一电路板(1)上罩设有第一屏蔽罩(4),第二电路板(2)上罩设有第二屏蔽罩(5),第一屏蔽罩(4)与第二屏蔽罩(5)位于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之间且相对设置,第一屏蔽罩(4)和第二屏蔽罩(5)均开设有开口(40、50),连接器件(3)穿过开口(40、50)设置,第一屏蔽罩(4)与第二屏蔽罩(5)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限制第一屏蔽罩(4)和第二屏蔽罩(5)沿平行于第一电路板(1)方向相对运动。

    一种驱动装置及机械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758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95234.X

    申请日:2022-05-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及机械设备,以提高驱动装置的驱动可靠性,并降低驱动装置的成本。驱动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组件及输出端座,底座具有第一容纳槽;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驱动组件上靠近输出轴的位置设置有从动块;输出端座分别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和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扭簧,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连接并形成容纳腔,第一端盖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端盖设置有第二开口;扭簧设置于容纳腔内,扭簧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扭转臂和第二扭转臂,第一扭转臂由第一开口伸出,第二扭转臂由第二开口伸出;当扭簧处于释能状态时,第一扭转臂与从动块的第一侧抵接,第二扭转臂与从动块的第二侧抵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