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1417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0893973.5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N29/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的管道内蒸汽湿度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管道内水蒸汽湿度在线监测技术领域,旁路管道、气动声源装置、多组传感器和声波信号处理系统构成。旁路管道上设置渐缩渐扩喷管,从而产生声压级较高的喷射噪音。经喷管后产生的喷射噪音经锥形声波导管传至蒸汽管道中,由安装在声波导管的第一声波传感器以及管道上的数个第二声波传感器接收先后接收。接收的信号传至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计算出各组声波信号对应的路径上的湿度情况,全面测量出蒸汽管道内蒸汽的热力特性。本发明可以同时测量水蒸汽的湿度,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手段,对于水蒸汽管道内的介质流动没有影响,多路径测量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反映测量管道内湿度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76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22851.0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光伏‑光热、液流电池储电和热储能的联供系统,涉及储能领域,该系统以太阳能作为能源侧输入,通过太阳能槽式聚光光伏一体式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同时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电能通过电力管理单元优先供给用户,多余太阳能电力输送至液流电池储电单元,对液流电池进行充电;热能则以导热油的形式存储在储热单元,根据用户负荷需求,输送至吸收式制冷/制热单元进行制冷/制热。当太阳能不足时,液流电池进行放电,满足用户电力需求。本发明通过储能技术可高效利用太阳能,有效将不稳定的太阳能进行转化、存储,解决了太阳能不稳定、不连续的输出和用户变化的用能需求之间的不同步、不匹配问题,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985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58345.9
申请日:2022-03-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M8/0606 , H01M8/04014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氢气储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供系统及运行策略,包括电解水制氢储能子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吸收式制冷/制热子系统。该系统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廉价谷电通过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制取绿氢,结合机械压缩实现高效储能;同时,采用以氢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行发电,实现绿色、高效、零排放发电;利用余热回收系统逐级回收氢气、氧气压缩过程产生的压缩热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燃气轮机排气余量;最后,利用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热泵,满足供冷/供热需求。本发明可有效平抑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廉价谷电进行存储,实现高效发电及能量的梯级利用,同时满足用户冷、热、电、氢气、氧气的用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41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93973.5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N29/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的管道内蒸汽湿度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管道内水蒸汽湿度在线监测技术领域,旁路管道、气动声源装置、多组传感器和声波信号处理系统构成。旁路管道上设置渐缩渐扩喷管,从而产生声压级较高的喷射噪音。经喷管后产生的喷射噪音经锥形声波导管传至蒸汽管道中,由安装在声波导管的第一声波传感器以及管道上的数个第二声波传感器接收先后接收。接收的信号传至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计算出各组声波信号对应的路径上的湿度情况,全面测量出蒸汽管道内蒸汽的热力特性。本发明可以同时测量水蒸汽的湿度,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手段,对于水蒸汽管道内的介质流动没有影响,多路径测量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反映测量管道内湿度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18274672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0816649.0
申请日:2022-03-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M8/0606 , H01M8/04014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氢气储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联供系统,包括电解水制氢储能子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子系统、余热回收子系统、吸收式制冷/制热子系统。该系统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廉价谷电通过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制取绿氢,结合机械压缩实现高效储能;同时,采用以氢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行发电,实现绿色、高效、零排放发电;利用余热回收系统逐级回收氢气、氧气压缩过程产生的压缩热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燃气轮机排气余量;最后,利用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热泵,满足供冷/供热需求。本新型可有效平抑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廉价谷电进行存储,实现高效发电及能量的梯级利用,同时满足用户冷、热、电、氢气、氧气的用能需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