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机组前馈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92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29685.2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燃煤机组前馈控制方法,燃煤机组进入储热工况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第一机组负荷指令获得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主蒸汽压力实测值和第一主蒸汽压力设定值输入到PID控制器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获取储热工况的最大给煤量ux,并计算获得第一静态给煤量u1和第一动态给煤量u2,u1=f1(ux),u2=ux(1‑1/(T1s+1));根据第一静态给煤量u1和第一动态给煤量u2获得第三控制信号;将三个控制信号的和输出到锅炉主控调节给煤量控制主蒸汽压力。本发明在传统控制方法中增加给煤量前馈信号,在燃煤机组进入储热工况时给煤量能加快或提前动作,锅炉能量得到迅速补充,维持主蒸汽压力等稳定,提升机组运行稳定性。

    应用于发电系统的工况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49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30010.X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属于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应用于发电系统的工况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发电系统包括两个储能系统。在该方法中,获取发电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利用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目标负荷,确定调整参数,根据所述调整参数包括的参数的正负和参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确定发电系统的目标运行工况。如此能够利用发电系统的系统参数和AGC指令确定发电系统的目标运行工况,目标运行工况能够反映发电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而有助于针对目标运行工况确定两个储能系统的功率调整方式,有效地实现AGC指令的分解,提高两个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运行的协调性,提高调整发电系统的功率的调整速度,满足发电需求。

    耦合储热的机组启动系统及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79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35098.1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耦合储热的机组启动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和熔盐系统;所述锅炉设有给水泵、过热器和再热器,所述熔盐系统设有熔盐释能模块;所述熔盐释能模块包括熔盐放热单元和熔盐再热单元;所述熔盐放热单元的蒸汽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往熔盐再热单元,另一路连接锅炉的主蒸汽管道;所述熔盐再热单元的蒸汽出口连接锅炉的再热蒸汽管道,所述熔盐再热单元的蒸汽出口设有连接低压缸排汽管道的第一旁通管道;所述锅炉的主蒸汽管道设有连接再热器蒸汽入口的第二旁通管道,所述再热蒸汽管道设有连接低压缸排汽管道的第三旁通管道。该系统可实现机组启动过程中锅炉与汽轮机的解耦,从而大幅缩短机组启动耗时,提升机组运行灵活性。

    蓄热式加热装置以及燃煤机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9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29417.0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式加热装置以及燃煤机组,包括蓄热式加热器,蓄热式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胆的内腔用于通入蒸汽,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蒸汽流道,所述内胆的壁部具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内胆的内腔和所述蒸汽流道。该蓄热式加热器可适应于快速变负荷、大温差传热的工况。

    基于储热的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035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02087.2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储热的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基于储热的火电机组的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汽轮机的能量需求参数、锅炉的能量供应参数和储热设备的能量供应参数。根据所述汽轮机的能量需求参数、锅炉的能量供应参数和储热设备的能量供应参数,确定所述锅炉和所述储热设备为所述汽轮机供能的能量供应分布,并基于所述能量供应分布,控制所述锅炉和所述储热设备为所述汽轮机提供能量。由此可见,利用本方案,可以综合利用锅炉和储热设备为所述汽轮机供能,从而合理利用锅炉和储热设备的供能特性,使得汽轮机的快速变负荷能力增强,以保证火电机组在深度调峰过程中安全可靠运行。

    基于模糊控制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13655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011460288.2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包括连接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前端的高阶惯性环节及控制器参数模糊化环节,高阶惯性环节接收控制量信号,将处理过的控制量信号传递给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高阶惯性环节用于实现对对象迟延时间的补偿,同时构造虚拟反馈偏差信号,将偏差信号及其导数引入至模糊控制器中,建立参数模糊规则,计算得到的参数与整定完成的控制器初始参数叠加作为控制器实时修正参数。本发明所述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通过高阶惯性环节及和控制器参数模糊化环节的加入,实现对对象大迟延、大惯性特性的补偿,并能够减小过程响应时间,加快响应速度,提升该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