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站相融合的电能系统及能量流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4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1152870.7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站相融合的电能系统及其能量流动方法,包括屋顶光伏装置、分布式充电桩、压电模块,储能模块、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所述屋顶光伏装置、分布式充电桩、压电模块和储能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屋顶光伏装置和所述压电模块用于向所述储能模块和分布式充电桩提供电能,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交流母线之间连接有互联装置,所述互联装置用于实现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交流母线的互联,本发明对人口集散的地铁站区域进行规划,通过电能管理模块和互联装置实现地铁站的“一站多用、资源共享”,实现电能的清洁可靠供应。

    一种地铁站相融合的电能系统及能量流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152870.7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站相融合的电能系统及其能量流动方法,包括屋顶光伏装置、分布式充电桩、压电模块,储能模块、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所述屋顶光伏装置、分布式充电桩、压电模块和储能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屋顶光伏装置和所述压电模块用于向所述储能模块和分布式充电桩提供电能,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交流母线之间连接有互联装置,所述互联装置用于实现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交流母线的互联,本发明对人口集散的地铁站区域进行规划,通过电能管理模块和互联装置实现地铁站的“一站多用、资源共享”,实现电能的清洁可靠供应。

    GIS金属微粒危害程度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4680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38801.6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IS金属微粒危害程度判断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获取GIS超声信号和脉冲电流放电信号,通过一致性判断是否存在自由金属微粒;(2)通过脉冲电流放电信号的放电重复率和放电脉宽判断金属微粒形状;(3)绘制超声次数n与对应半个工频周期T/2的n-T/2柱状图,估算金属微粒数量;(4)仿真不同尺寸微粒最大带电量与最大视在放电量,得到两者的比例系数ki,仿真不同尺寸微粒碰撞频率pi,得到样本数据库,将实测得到的km与pm同样本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金属微粒尺寸的估算;(5)判断金属微粒的危害程度。该方法实现了对金属微粒运动状态、形状、数量和尺寸的估算,并对金属微粒的危害程度进行判断。

    离家断电提醒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1872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77193.4

    申请日:2018-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家断电提醒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开启大门触发场景模式选择单元;(2)选择回家场景模式或离家场景模式;(3)选择离家场景模式后,需进行确认判断,若是,则继续下一步骤,反之,则返回至步骤(2);(4)进行离家模式选择,离家模式包括日常模式、短期模式和长期模式;(5)选择离家模式后,需进行确认判断,若是,则执行确认后的离家模式,动作终止,反之,则返回至步骤(3);(6)选择回家场景模式后,需进行确认判断,若是,则执行日常模式,动作终止,反之,则返回至步骤(2)。本发明专利能够消除安全用电隐患,避免安全用电事故的发生,避免给水、燃气等潜在隐患。

    离家断电提醒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1872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0977193.4

    申请日:2018-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家断电提醒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开启大门触发场景模式选择单元;(2)选择回家场景模式或离家场景模式;(3)选择离家场景模式后,需进行确认判断,若是,则继续下一步骤,反之,则返回至步骤(2);(4)进行离家模式选择,离家模式包括日常模式、短期模式和长期模式;(5)选择离家模式后,需进行确认判断,若是,则执行确认后的离家模式,动作终止,反之,则返回至步骤(3);(6)选择回家场景模式后,需进行确认判断,若是,则执行日常模式,动作终止,反之,则返回至步骤(2)。本发明专利能够消除安全用电隐患,避免安全用电事故的发生,避免给水、燃气等潜在隐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