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动厌氧微生物多相流化床氢-电联供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40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2177.4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动厌氧微生物多相流化床氢‑电联供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恒温储液池、阳极室、产氢反应室等关键组件,通过管道连接实现液体和气体的顺畅流动。为提升反应效率,系统内配备了分布器、颗粒限域网和气泡发生器等关键部件。系统通过接种大肠杆菌、希瓦氏菌等微生物,形成高效生物膜,并添加纳米Fe3O4微生物膜。系统结合脉动与平稳液流,提升效率,降低能耗。将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能导入产氢反应室与超级电容器,实现电能利用与回收。同时利用监控电脑和水质检测仪对所产生的电压和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污水中的化学能,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满足了更高要求的应用,同时反应能耗较低。

    一种全光谱太阳能聚光光伏-离子热电化学电池耦合高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00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9032.7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谱太阳能聚光光伏‑离子热电化学电池耦合高效发电系统,包括聚光系统和电池系统,电池系统包括光伏电池、导热硅脂和离子热电化学电池;聚光系统将太阳光聚焦在光伏电池上,导热硅脂将光伏电池产生热量传递给离子热电化学电池;离子热电化学电池内设置若干电解质溶液通道,电极分别布置在通道的上下端。本发明通过电解质溶液强制对流换热,实现光伏电池有效热管理,强化光电功率;利用离子热电化学电池实现光伏余热高效热电转换,有效解决传统耦合系统成本高、热负荷大、效率低的根本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结构简单、设计灵活的显著优势,实现太阳能全光谱梯级高效利用。

    一种基于仿生界面拓扑设计的新型高效集水收水器

    公开(公告)号:CN119958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89188.4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界面拓扑设计的新型高效集水收水器,涉及水处理和仿生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弧形收水板,收水板的外凸面上设置有仿白金龟多孔纳米结构,收水板的内凹面设置有仿荷叶超疏水结构,仿荷叶超疏水结构上均匀设置有类沙漠甲虫背部凸起结构,收水板底部均匀设置有仿南洋杉叶面的锯齿结构;收水板的外凸面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与收水板边缘处设置的连接孔对应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基于仿生界面拓扑设计的新型高效集水收水器,通过仿生创新设计优化收水板的表面特性,可以显著提高收水板表面对冷却塔内水蒸汽的捕捉能力,进而提升其收水效率。

    堆栈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55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7401.6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堆栈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系统及工作方法,属于污水处理中的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堆栈式微生物燃料电池插设在污水生物池缺氧区,堆栈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设置有换气口的空心体,空心体上设置有若干相连接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若干阳极板固定在空心体的外侧,若干阴极板与若干阳极板相对设置并固定在空心体的内侧,空心体的换气口设置有浮板,空心体的换气口设置有换气机构。并公开了其储能系统和工作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污水处理用堆栈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储能系统及工作方法,应用到现有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池缺氧区中,应用简单,能源利用率高,更新成本低,便于推广。

    一种高塞贝克系数平行层流型微流体离子热电化学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3174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39994.5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塞贝克系数平行层流型微流体离子热电化学电池,包括外壳、电极、微通道、氧化剂、还原剂,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结构设有两个或多个进口,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从进口给入,电极分别布置在微通道两侧,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微通道内平行层流流动。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高塞贝克系数平行层流型微流体离子热电化学电池,利用微流体层流特性,在无膜情况下保持氧化剂和还原剂流分离,诱导电极附近局部高浓度比差,耦合反应电对离子溶剂化结构熵差,协同强化热电转换过程,能够突破离子热电化学电池离子反应与输运动力学限制,显著提高其塞贝克系数及功率密度,从而解决现有离子热电化学电池输出功率低的技术瓶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