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暂态电击下人体感应电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25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427868.0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暂态电击下人体感应电测试方法,包括搭建测试环境、调试仪器参数、分别测试人体接地时接触对地绝缘的金属支架的感应电、人体绝缘时金属支架接地和不解地时的感应电、计算暂态电击能量、统计暂态电击能量与人体感受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预防金属支架感应电阈值步骤。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人体与大棚分别处于不同状态时人体暂态电击感受、暂态电击电流、暂态电压特性,而且还可以计算暂态电击能量,进而分析暂态电击能量与人体感受的关联关系。它弥补了仿真计算精度不够、环境单一的缺陷,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感应电试验数据,为日常生活中居民对于感应电的防护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输电线路附近民房平台处电场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5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79824.5

    申请日:2022-11-04

    Inventor: 周大森 周小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附近民房平台处电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民房阳台和平台处工频电场限值的制定原则包括主观评价原则和客观评价原则,确定实验对象;在地面和民房平台上进行电场效应试验内容如下:直接感受试验:考察不同工频电场中人体的直接感受,试验时人员直接站在电场中,感觉电场给毛发、脸颊、手臂等身体部位带来的刺激,以无感觉、轻微感觉和感觉明显3种描述记录受试人员的主观感受,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输电线路附近民房平台处的电场进行控制,有效地避免了目前,在对输电线路附近民房平台处电场的评估有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并没有限值依据,导致在对电场进行控制时,存在一定的不便性的问题。

    一种用于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08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383299.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在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下方,搭建具有十个测量位置点的双层实验平台,获取每个测量位置点与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的相对位置距离;在每个测量位置点,依次设置对地绝缘的金属晾衣架,通过触摸金属晾衣架,获取感应电击电流以及触摸感受;基于相对位置距离,根据感应电击电流,计算感应电击能量,并依据触摸感受,生成用于表征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的感应数据,其中,感应数据用于表征在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下方在人体对于感应电击的感受;本发明实现了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电压的测量,并计算了电击能量,能增加可信度,提高了人体感应电程度的准确性。

    一种用于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0862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383299.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在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下方,搭建具有十个测量位置点的双层实验平台,获取每个测量位置点与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的相对位置距离;在每个测量位置点,依次设置对地绝缘的金属晾衣架,通过触摸金属晾衣架,获取感应电击电流以及触摸感受;基于相对位置距离,根据感应电击电流,计算感应电击能量,并依据触摸感受,生成用于表征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的感应数据,其中,感应数据用于表征在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下方在人体对于感应电击的感受;本发明实现了人体感应电击电流、电压的测量,并计算了电击能量,能增加可信度,提高了人体感应电程度的准确性。

    一种暂态电击下人体感应电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2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27868.0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暂态电击下人体感应电测试方法,包括搭建测试环境、调试仪器参数、分别测试人体接地时接触对地绝缘的金属支架的感应电、人体绝缘时金属支架接地和不解地时的感应电、计算暂态电击能量、统计暂态电击能量与人体感受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预防金属支架感应电阈值步骤。本发明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人体与大棚分别处于不同状态时人体暂态电击感受、暂态电击电流、暂态电压特性,而且还可以计算暂态电击能量,进而分析暂态电击能量与人体感受的关联关系。它弥补了仿真计算精度不够、环境单一的缺陷,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感应电试验数据,为日常生活中居民对于感应电的防护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