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7920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0676842.2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将单质硅氧化,将氧化的单质硅通过有机硅氧烷改性得到改性单质硅,然后采用经有机硅氧烷改性的单质硅、碳基聚合物、发泡制孔剂和有机溶剂制成的混合溶液制成硅掺杂碳复合薄膜,然后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以惰性气体为载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沉积碳纳米材料和发泡剂升华制孔相结合的方法,制得到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本发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其首次嵌锂容量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显示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2172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898484.5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碳基聚合物、发泡制孔剂、纺丝溶剂、有机硅氧烷和单质硅反应制成静电纺丝溶液;用注射器吸取静电纺丝溶液进行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将纳米纤维膜装在石英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在通空气氛下进行碳化前的预氧化,再在600~1100℃和通氩气保护条件下高温碳化1~4h,得到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其BET比表面积为350~550m2g‐1,BJH孔容为0.5~0.9mL g‐1,BJH孔径为14~25nm。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于控制、产率高,所制备的产品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52172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98484.5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碳基聚合物、发泡制孔剂、纺丝溶剂、有机硅氧烷和单质硅反应制成静电纺丝溶液;用注射器吸取静电纺丝溶液进行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将纳米纤维膜装在石英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在通空气氛下进行碳化前的预氧化,再在600~1100℃和通氩气保护条件下高温碳化1~4h,得到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其BET比表面积为350~550m2g‐1,BJH孔容为0.5~0.9mL g‐1,BJH孔径为14~25nm。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于控制、产率高,所制备的产品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57920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676842.2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将单质硅氧化,将氧化的单质硅通过有机硅氧烷改性得到改性单质硅,然后采用经有机硅氧烷改性的单质硅、碳基聚合物、发泡制孔剂和有机溶剂制成的混合溶液制成硅掺杂碳复合薄膜,然后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以惰性气体为载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沉积碳纳米材料和发泡剂升华制孔相结合的方法,制得到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本发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其首次嵌锂容量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显示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