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6950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010781736.2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基雷达的滑坡灾害应急监测方法,包括:勘测选点及现场布设;数据获取:设置地基雷达的观测参数,确定滑坡数据获取的观测时间和观测范围;数据传输:搭建数据传输网络;干涉处理:利用GAMMA软件对相邻的两景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干涉图;相位解缠:对干涉图进行滤波处理,并选取相位解缠的起始点,解缠得到直角坐标系下的相位解缠图;单个形变图生成:将直角坐标系下的相位解缠图转化到极坐标系下,生成单个形变图;总形变图生成:生成各时间段的总形变图和速率图,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对滑坡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获取滑坡区域的二维形变图,为滑坡地质灾害预警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89695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81736.2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基雷达的滑坡灾害应急监测方法,包括:勘测选点及现场布设;数据获取:设置地基雷达的观测参数,确定滑坡数据获取的观测时间和观测范围;数据传输:搭建数据传输网络;干涉处理:利用GAMMA软件对相邻的两景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干涉图;相位解缠:对干涉图进行滤波处理,并选取相位解缠的起始点,解缠得到直角坐标系下的相位解缠图;单个形变图生成:将直角坐标系下的相位解缠图转化到极坐标系下,生成单个形变图;总形变图生成:生成各时间段的总形变图和速率图,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分析。本发明能够对滑坡进行长时间实时监测,获取滑坡区域的二维形变图,为滑坡地质灾害预警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20055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43243.6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海拔矿区测绘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包括:通过无人机获取待测量区的地形数据信息;根据地形数据信息,得到数字基本表面模型;对数字基本表面模型进行图像化,得到待测量区的正射影像。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使无人机航摄在高海拔地区的开展测绘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50570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62140.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星载升降轨SAR和时序InSAR的滑坡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多幅目标区域的星载SAR升轨影像和降轨影像,在升、降轨影像中选取各自主影像,将升、降轨影像与主影像进行对准,确保两幅影像中同一位置的像元对应地面上的同一回波点;通过小基线方法组成干涉对,对主影像和副影像进行共扼相乘,得到干涉条纹图和相干图,对干涉条纹图和相干图进行自适应滤波;通过相干性选取高相干点,并对干涉条纹图进行相位解缠;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和空间滤波方法去除大气相位影像,利用二次线性回归方法去除轨道相位影响,以高相干点建立线性模型,并构建SVD方程,进行形变估计。上述方法能够有效的对高山峡谷区域潜在滑坡隐患区域进行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189695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81924.5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载SAR交轨干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前置滤波、块影像粗配准、块影像精配准、影像全局精配准、干涉图滤波、相位解缠、基于图像同名点的基线估计和基于控制点的基线估计;本发明包括主辅影像滤波、配准、干涉计算和干涉图的滤波、相位解缠等工作,针对船载双天线SAR的成像特点,图像配准采用了分块配准方法,利用块影像粗配准和块影像精配准,提高图像的相干系数,达到了较高的相干性;通过干涉图滤波确保了相干信息和滤波的结果在同一位置具有同样的大小,避免了滤波结果被重叠部分的相干值影响;通过基于图像同名点的基线估计方法和基于控制点的基线估计方法,实现毫米甚至亚毫米级的基线估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83946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17336.1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域库岸变形监测专用地基雷达系统,包括雷达箱、算法模组、保障模组、数据分析模块和调节模块,雷达箱内设有算法模组和数据分析模块,雷达箱上设有保障模组,算法模组与数据分析模块之间通过数据线进行信息传递,算法模组包括库岸定位模块和建模算法模块,保障模组包括供电模块和挡雨模块,雷达箱下方设有调节模块;本发明通过信号反射单元排列插在库岸上形成节点,再由信号发射单元发出信号,信号反射单元将信号朝原方向反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反射回的信号方便建模算法模块快速构建库岸场景模型,通过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初次接收的库岸数据,在后续定期监测时由数据对比单元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实现快速直观显示库岸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540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55738.1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GNSS与升降轨时序InSAR的滑坡三维形变解算方法,属于风险识别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检测方式结果不全面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监测区域GNSS监测周期内的多幅升、降轨雷达卫星原始影像;通过时序InSAR方法,获取目标监测区域升、降轨雷达视角下的地表形变;对目标监测区域升、降轨雷达视角下的地表形变进行三维方向上的分解;通过融合InSAR‑GNSS三维联合解算模型,计算目标监测区域的三维形变,根据所述三维形变,对目标监测区域进行滑坡识别。上述方法有效的解决了InSAR难以获取三维形变的问题,又实现了GNSS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平面位置精度与InSAR技术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程变形精度的有效统一,对获取滑坡三维形变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969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48417.1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自适应KF的时序InSAR流域库岸形变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AR影像选取、影像数据配准、生成差分干涉图、设计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新增影像处理和形变预测;本发明根据差分干涉相位模型详细推导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与时序InSAR的技术流程相结合建立形变预测的理论模型,有效预测流域库岸大面积观测区域的形变趋势,得到较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形变预测值,适用于大范围的流域库岸区域形变预测,且预测精度较高,通过精确预测流域库岸形变量在未来时刻的量值,给相关人员提供预警信息,提示管理者对潜在的形变异常库岸位置进行安全检查,有效减少了灾难发生和财产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1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00819.1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6/21 , G06F17/15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多项式耦合的流域库岸边坡安全监测数据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后台数据库观测数据序列及其对应的时间序列;将原始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并进行多项式拟合;根据拟合结果计算整个时间序列的标准差,依次对测值数据进行判断,若测值与拟合值之差小于等于2倍标准差,则判断该测值数据正常,反之异常;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基于多项式耦合的流域库岸边坡安全监测数据检验系统。本发明实现了对流域库岸边坡安全监测数据的多项式拟合及异常数据判断的自动化处理,既保证了异常数据判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处理,适用于流域库岸边坡及其工程安全监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85646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48917.5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单控制点信息的车载SAR的DEM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预处理、干涉相位计算、相位解缠、距离改正、相位改正和高程改正;本发明只需要一个控制点信息即可获得实现车载SAR的DEM提取工作,可有效简化外业工作,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基于单控制点信息的DEM提取方法的误差和各干涉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证明了该方法的理论精度和可实现性,明确了基线参数对DEM精度的巨大影响,要求基线长度估计的精度至少达到毫米级,经验证,基于单控制点信息的DEM提取方法得到的DEM误差仅为0.30m,有效且高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