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6411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75320.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能随县界山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卡桨条件下的极限载荷控制方法,通过对其余两只叶片的变桨速率进行变速率调节,将直接影响风电机组整机的动态响应过程,因此合理的设置两只叶片的变桨速率可以有效的控制该极端工况下的极限载荷;在降低该卡桨工况下的极限载荷时,同时对发电机转矩进行控制,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当机组触发停机故障,发电机转矩直接在某一时间内跌落至0,而本发明控制发电机的转矩,逐渐降低发电机转矩,达到抑制机组或塔筒振动的效果,进而降低极限载荷;通过调节变桨进行载荷控制,本发明在规定变速率的计算方法同时,还通过调节发电机的转矩进行控制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86411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77188.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能随县界山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叶片卡桨条件下的风电机组极限载荷控制方法,引入机舱位移传感器信号到机组变桨过程控制中,基于机舱位移的振动变化,通过对其余两只叶片的变桨速率进行变速率调节,可以有效抑制机组的振动动态响应,进而降低极限载荷;在降低该卡桨工况下的极限载荷时,同时对发电机转矩进行控制,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当机组触发停机故障,发电机转矩直接在某一时间内跌落至0,而本发明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先使转矩增大抑制推力减小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然后逐渐降低发电机转矩,达到抑制机组或塔筒振动的效果以及降低极限载荷;本发明将叶片卡桨条件下的变速率变桨和变转矩控制结合起来,有效降低该工况下的极限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864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77188.0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能随县界山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叶片卡桨条件下的风电机组极限载荷控制方法,引入机舱位移传感器信号到机组变桨过程控制中,基于机舱位移的振动变化,通过对其余两只叶片的变桨速率进行变速率调节,可以有效抑制机组的振动动态响应,进而降低极限载荷;在降低该卡桨工况下的极限载荷时,同时对发电机转矩进行控制,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当机组触发停机故障,发电机转矩直接在某一时间内跌落至0,而本发明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先使转矩增大抑制推力减小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然后逐渐降低发电机转矩,达到抑制机组或塔筒振动的效果以及降低极限载荷;本发明将叶片卡桨条件下的变速率变桨和变转矩控制结合起来,有效降低该工况下的极限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8641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75320.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华能随县界山风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卡桨条件下的极限载荷控制方法,通过对其余两只叶片的变桨速率进行变速率调节,将直接影响风电机组整机的动态响应过程,因此合理的设置两只叶片的变桨速率可以有效的控制该极端工况下的极限载荷;在降低该卡桨工况下的极限载荷时,同时对发电机转矩进行控制,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当机组触发停机故障,发电机转矩直接在某一时间内跌落至0,而本发明控制发电机的转矩,逐渐降低发电机转矩,达到抑制机组或塔筒振动的效果,进而降低极限载荷;通过调节变桨进行载荷控制,本发明在规定变速率的计算方法同时,还通过调节发电机的转矩进行控制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27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111494123.1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华能湖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F03D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片增功尾缘襟翼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叶片各截面在低于额定风速的不同风速下,对应的平均运行攻角、最优桨距角以及受力分布;对所述叶片翼型添加襟翼参数,并基于包括平均运行攻角和最优桨距角的判别依据,判别出最优襟翼参数;对于具有最优襟翼参数的翼型,建模并添加凹槽参数,模拟计算得到最优凹槽参数;对于具备最优凹槽参数的翼型,基于所述受力分布,确定满足安全性要求的襟翼安装位置。针对叶片展向外侧靠近叶尖区域的16~25%相对厚度翼型主体,可以较好的提高翼型主体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具有较好的增功和降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8559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226000.X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D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踪式光伏坡屋面系统和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位置和当前时间的光线入射角;由光线入射角和辐照强度的对应关系,确定光伏组件的最优角;结合坡屋面的坡度得出驱动装置的目标驱动角;驱动装置按照目标驱动角运行以使光伏组件处于最优角。由于该方法能够使得光伏组件实时处于最优角,针对坡屋面不管是阴面和阳面均可以布置光伏组件,从而提高了坡屋面的光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1781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0888024.5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8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电容测量的风机叶片覆冰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包括正弦信号电源、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和若干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布置在叶片表面的覆冰监测区域的两端并与叶片表面垂直;正弦信号电源分别与数据处理系统和每个接电源电极板连接,每个接地电极板分别接地;正弦信号电源与每个接电源电极板之间设有分压电阻,分压电阻与接电源电极板之间设有电压测点,电压测点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数据处理系统与计算机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对目标区域内叶片表面的覆冰形成与发展的有效监测,能够为风电机组的叶片防除冰控制系统的启动或停止提供灵敏、准确的控制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335710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110837910.5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风电机组覆冰监测摄像头的防结冰保护装置,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保护设置在塔筒上监测叶片覆冰情况的摄像头,摄像头连接有计算机,防结冰保护装置包括热气流系统和球形护罩;球形护罩包括外层护罩、内层护罩和底板,底板与塔筒固定连接,外层护罩和内层护罩与底板连接并设在摄像头外部;外层护罩与内层护罩之间的底板上设有出风口和若干进风口,若干进风口与热气流系统连接。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在塔筒内部占用空间较小,不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行和塔筒内部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转;能够在结冰天气有效解决摄像头保护罩上的覆冰,保证了视频装置的正常监测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1013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0932770.X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废弃风机叶片综合处置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资源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叶片切割系统、分拣系统、板材加工系统、板材余料输运系统、切割废料输运系统和破碎粉碎系统;叶片切割系统与分拣系统连接,分拣系统的第一出口与板材加工系统连接,板材加工系统的余料出口通过板材余料输运系统与破碎粉碎系统连接,板材加工系统的板材出口连接有板材储仓;分拣系统的第二出口通过切割废料输运系统与破碎粉碎系统连接;破碎粉碎系统连接至燃煤锅炉。本发明对废弃叶片进行了二次深度利用,并且无害化处理了废弃物、利用了叶片材料的热值,实现了风机废弃叶片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13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111349174.5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塔筒安装的定位方法,包括步骤S101:在待安装塔筒位置的机位点确定真北方向,并确定机位点塔筒设计方向相对于真北方向的设计方位角;步骤S102:通过数据接收模块,确定设置于机位点的定位装置的观察方向;并确定观察方向与设计方向的夹角;步骤S103:旋转定位装置,并观察和计算观察方向和塔筒设计方向的夹角;步骤S104:确定观察方向和塔筒设计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夹角范围,确认塔筒门的安装方向。本发明使得设计角度与实际安装角度最大程度地保持一致,解决了塔筒现场安装时方位不准确,导致风机安装后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