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92156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910072370.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9/14 , A61K31/4525 , A61K31/12 , A61P3/04 , A61P25/24 , A61P25/00 , A61P1/04 , A61P1/00 , A61P35/00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姜黄素和胡椒碱共无定型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共无定型物是由姜黄素和胡椒碱所制成,且两者的分子在该共无定型物中均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其可以采用熔融淬冷法或冷冻研磨法所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姜黄素和胡椒碱共无定型物,其溶解度和溶出得到明显的提高,解决了现有姜黄素与胡椒碱联合用药溶解度差的问题;同时,省去了辅料载体的使用,并且还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以后解决联合用药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012242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30383.0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9/16 , A61K9/14 , A61K31/05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K47/38 , A61K47/48 , A61P29/00 , A61P31/04 , A61P35/00 , A61P21/02 , A61P3/06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厚朴酚或和厚朴酚或两者混合物固体分散体及其热熔挤出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特征是以聚乙二醇或共聚维酮S-630或羟丙基纤维素或丙烯酸树脂或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作为主要的分散载体辅料,必要时加入糖醇类辅料作为增塑剂,以热熔挤出技术(HME)作为制备技术,使药物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辅料中,增加了药物的溶出度,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采用的热熔挤出技术相较于传统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具有不使用有机溶剂、安全无污染、工艺稳定、连续化操作、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1681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0946290.9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4 , A61K33/26 , A61K9/51 , A61K47/24 , A61K39/00 , A61K47/46 , A61K41/00 , A61K47/54 , A61K49/00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0/00 , B82Y40/00
Abstract: 治疗。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脂蛋白修饰的融合型多功能纳米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功能融合型纳米囊泡主要是由仿生脂蛋白与外泌体融合而成,所述仿生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生物肽、磷脂和纳米酶共同构成,所述外泌体被抗原冲击并负载有光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孵育法、挤出法、冻融法、聚乙二醇诱导法和超声破碎法。本发明制备方法条件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载脂蛋白修饰的融合型多功能纳米囊泡具有高度内源性、生物安全性、载药能力强、专属性、病灶部位靶向性和载药模式多样性等优点。该纳米
-
公开(公告)号:CN1097007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170689.5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主要由白桦脂酸和稳定剂制成,所述稳定剂包括泊洛沙姆188和蛋黄卵磷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白桦脂酸自组装纳米粒或白桦脂酸纳米乳等,本发明所得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辅料用量少,显著增加药物饱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有利于抑制粒子聚集,具有长期物理稳定性,无有机溶剂加入,融合绿色环保理念首创一种绿色无毒且载药量高的纳米制剂。体内药动学研究显示Cmax和AUC0–t有显著提高,并且呈现出粒径越小,AUC越大,生物利用度越高的趋势,160nm左右粒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AUC最高,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非常有利于这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进一步走向临床。
-
公开(公告)号:CN109700760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70689.5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主要由白桦脂酸和稳定剂制成,所述稳定剂包括泊洛沙姆188和蛋黄卵磷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白桦脂酸自组装纳米粒或白桦脂酸纳米乳等,本发明所得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辅料用量少,显著增加药物饱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有利于抑制粒子聚集,具有长期物理稳定性,无有机溶剂加入,融合绿色环保理念首创一种绿色无毒且载药量高的纳米制剂。体内药动学研究显示Cmax和AUC0–t有显著提高,并且呈现出粒径越小,AUC越大,生物利用度越高的趋势,160nm左右粒径白桦脂酸纳米混悬剂AUC最高,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非常有利于这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进一步走向临床。
-
公开(公告)号:CN10637750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39797.1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9/10 , A61K31/365 , A61K9/19 , A61K47/22 , A61P2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365 , A61K9/10 , A61K9/19 , A61K4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提供了一种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穿心莲内酯在水中溶解度低且易被P-gp外排,代谢快,导致其低溶出率和较低的体内生物利用度。为了提高该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本发明选择P-gp抑制剂TPGS和离子型稳定剂SDS,应用介质研磨技术制备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大小和分布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制备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采用冷冻干燥进行固化。并对其进行表征、短期稳定性、Caco-2渗透性、体外溶出研究、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能增加穿心莲内酯的溶出,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抗炎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07735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0810243499.3
申请日:2008-12-2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蛎的最佳炮制工艺,其工艺步骤为(1)将牡蛎粉碎,置于坩埚中;(2)选择毒性及药效为指标,筛选煅制温度;(3)选择煅制温度、煅制时间、粉碎粒度、铺垫厚度四个考察因素,各取三个水平,选择L18(37)正交表进行煅制;(3)对煅制的牡蛎分别测定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和CaCO3含量;(4)对上述测定结果进行得分计算,得出综合评分;(5)对综合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优选出的牡蛎炮制工艺为粉碎成粒度为5cm3的小块,铺至4cm厚,在550℃下煅制1.5小时;选择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及钙含量为评价指标,所得煅牡蛎相对硬度为30.67,相对密度为3.0,疏松度为0.86,CaCO3含量达到94.77%,重复性好,符合药典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014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10138816.7
申请日:2011-05-2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天南星的中药炮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天南星生品置于密闭容器中,加体积比浓度为65%~80%的乙醇溶液闷润36~96小时;将闷润后的天南星取出置煮制容器中,加生姜汁,混匀,煮至姜汁被吸干,晾至四至六成干,干燥得天南星炮制品。本发明采用闷润天南星的方法,使用的乙醇量少,只需天南星生品重量的20%~40%,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本发明未使用白矾,可避免药典方法中炮制辅料白矾残留过量摄入A13+对神经系统等的毒害,可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同时本发明解决长时间换水浸漂或煮造成的成分损失问题,及炎热天气情况下长时间水浸泡引起的天南星发霉变质问题。本发明可有效保证天南星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940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43302.6
申请日:2008-12-2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4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膏的最佳炮制工艺,其工艺步骤为:(1)将石膏粉碎小块置于坩埚中;(2)选择粉碎粒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铺垫厚度四个考察因素,选择L18(37)正交表对上述粉碎的石膏煅制;(3)测定煅制石膏的硬度、密度、疏松度、失水率和CaSO4含量;(4)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石膏最优煅制工艺应为粉碎成粒度为0.125cm3的小块、铺至1cm厚,650℃下煅制1.5小时。本发明的特征是选择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失水率及钙含量作为煅石膏的评价指标,所得煅石膏松散、酥脆,平均失水率为20.83%;平均相对密度为0.847g/ml,疏松度为0.980g/ml,其硫酸钙含量达到了99%以上,符合药典标准。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由室温升至煅制温度650℃的时间为50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18593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6205.2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8 , A61K36/8967 , A61K36/744 , A61K36/605 , A61K36/899 , A61P2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抑郁的含百合中药复方制剂,由下列各重量组分的原料药提取制备而成:百合20‑40份、生栀子6‑9份、佛手4‑8份、淮小麦20‑40份、淡豆豉4‑8份、桑叶5‑10份、淡竹叶4‑8份、大枣20‑40份、干姜5‑10份、甘草4‑8份,全方合用,既可安心泻火,又可理气除烦补心脾,全方配伍得当,用药新颖,结构合理,且灵活多变,适合临床应用,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药效实验表明本发明能够改善抑郁小鼠行为学抑郁状态,提高抑郁小鼠的探索欲和求生欲,同时能增加小鼠脑组织匀浆中神经递质因子5‑HT、NE、DA的含量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