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809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68149.5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15/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海洋悬浮颗粒物浓度垂向分布的方法及系统,将深度一致的TSM浓度数据与各类生物光学参数原位测量数据进行匹配,再对TSM浓度与各类生物光学参数之间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设定决定系数阈值筛选得到与TSM浓度高度相关的生物光学参数,通过逐步回归法确定最优生物光学参数,得到利用最优生物光学参数表示的TSM浓度拟合关系式,利用生物光学参数原位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TSM浓度垂向分布数据。本发明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光学参数,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现场原位测量仪器可快速测得高分辨率的垂向分布数据,使得到的TSM浓度垂向分布数据分辨率大大提升,有助于更客观准确地反映TSM垂向分布的分布变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32827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9552.0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工程测量设备及方法。针对现有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适应乡村凹凸不平的地面情况的问题。包括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固接有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铰接有外支腿,且二者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外支腿的下侧滑动连接有内支腿,所述上固定板的下侧通过支杆固接有中固定板,所述中固定板固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部固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安装台。本发明通过使内支腿相对于外支腿滑动,保证内支腿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依然能保持与地面的接触,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持力的同时,保证上固定板和其上零部件始终处于基本水平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541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27285.1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建筑物质存量估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利用当前研究区域的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将其输入至对应的可用总建筑面积估算模型中,得到当前研究区域的总建筑面积估算值;获取当前研究区域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各类建筑材料使用强度系数叠加至估算栅格,建立建筑材料使用强度系数的空间参考矩阵;基于建筑材料使用强度系数空间参考矩阵和当前研究区域的总建筑面积估算值,得到研究区建筑物质存量核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94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96822.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30/0201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开发面积识别的建筑立面光伏板布局方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开发布局建筑外立面的可开发区域和相应的阴影区域;基于物理潜能值、光伏组件面积系数和能量转换系数,建立光伏组件的发电核算函数;建立光伏组件的初始投入成本函数、维护成本函数和退役成本函数,组合建立光伏组件的总经济成本计算函数;在约束条件,以及发电量最大化和经济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下,对发电核算函数和总经济成本计算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按照求解结果进行对外立面的布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建筑外立面光伏系统的发电量的同时,降低光伏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9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6822.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30/0201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开发面积识别的建筑立面光伏板布局方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开发布局建筑外立面的可开发区域和相应的阴影区域;基于物理潜能值、光伏组件面积系数和能量转换系数,建立光伏组件的发电核算函数;建立光伏组件的初始投入成本函数、维护成本函数和退役成本函数,组合建立光伏组件的总经济成本计算函数;在约束条件,以及发电量最大化和经济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下,对发电核算函数和总经济成本计算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按照求解结果进行对外立面的布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建筑外立面光伏系统的发电量的同时,降低光伏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38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66278.0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估算海洋悬浮颗粒物浓度垂向分布的卫星遥感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应用水体表面浓度反演算法计算得到目标区域的水体表面浓度;应用浓度垂向分布类型分类模型和卫星遥感数据,对目标区域进行均一型和递增型的区域划分;对均一型区域,将水体表面浓度作为水体垂向浓度,获得悬浮颗粒物浓度垂向分布;对递增型区域,根据水体表面浓度和相邻两个间隔层的浓度数学关系,得到水体垂向浓度,从而获得悬浮颗粒物浓度垂向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时间和空间上完整的获取目标海洋区域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垂向分布信息,不仅高效、准确,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7449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42103.X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B15/02 , G06K9/00785 , G06K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的路边停车收费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视频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视频采集模块采集停车区域内的视频帧数据,数据存储模块存储用户信息、用户停车信息、停车收费标准和用户黑名单,数据传输模块实现数据处理模块与用户客户端的数据交互,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影像识别单元、计费单元和报警单元,影像识别单元检测和跟踪驶入停车区域的车辆目标,计费单元计算用户的停车费用并向用户客户端发送电子发票,报警单元对未在规定的阈值时间内确认停车、驶离停车位或支付停车费的用户客户端发送报警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对路边车辆停车行为进行识别、计费和付费的全程电子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61280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358811.3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夜间灯光遥感技术领域的一种核算城市群建筑物质存量及时空变化的方法、系统,核算城市群建筑物质存量的方法包括采集指定区域内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将采集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输入构建的建筑物容积估算模型,输出建筑物容积的测量值;根据物质使用强度系数和建筑物容积的测量值,核算指定区域内的建筑物质存量,用于分析指定区域内的建筑物质存量的规模以及分布特征。本发明能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估算城市群元胞尺度建筑物质存量,真实反映建成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反映城市内部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8580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68149.5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15/0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海洋悬浮颗粒物浓度垂向分布的方法及系统,将深度一致的TSM浓度数据与各类生物光学参数原位测量数据进行匹配,再对TSM浓度与各类生物光学参数之间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设定决定系数阈值筛选得到与TSM浓度高度相关的生物光学参数,通过逐步回归法确定最优生物光学参数,得到利用最优生物光学参数表示的TSM浓度拟合关系式,利用生物光学参数原位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TSM浓度垂向分布数据。本发明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光学参数,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现场原位测量仪器可快速测得高分辨率的垂向分布数据,使得到的TSM浓度垂向分布数据分辨率大大提升,有助于更客观准确地反映TSM垂向分布的分布变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64559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92656.8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20/05 , G01N21/84 , G01N21/55 , G01N21/25 , G06V20/13 , G06V20/10 , G06V10/143 , G06V10/28 , G06V10/58 , G06V10/60 , G06V1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海草床分布的遥感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目标水体区域划分为海草、砂质底质和海水,分别提取对应的光谱信息;基于海草和海水的光谱信息,计算由红光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遥感反射率线性内插得到的近红外波段遥感反射率与卫星观测的近红外波段遥感反射率的差值,构建第一光谱指数;基于海草和砂质底质的光谱信息,计算从绿光波段到红光波段遥感反射率下降的程度,构建第二光谱指数;基于第一光谱指数对海草和海水进行区分,基于第二光谱指数对海草和砂质底质进行区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利用水体表面遥感反射率,应用于海草床监测,无需大量的影像训练,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较高的结果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