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费托油脱除酸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21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481556.2

    申请日:2020-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费托油脱除酸的催化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主催化剂10‑80%,助催化剂1‑10%,粘结剂余量;其中,所述主催化剂选自碱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催化剂选自Zr、Cu或Fe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选自二氧化硅或三氧化二铝。本发明提供的费托油脱除酸的催化剂,与传统工业上碱液除酸和加氢脱酸相比,优点在于:一,设备简单、易行、经济,只需要一套固定床反应装置即可;二,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无水产生、无油体损失、对环境无污染;三,再生简单,只需要进行烧焦再生即可。

    一种催化剂及重烷基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835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03871.5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其采用如下步骤制备:(1)将硅源、铝源和造孔剂投入到锆盐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滴加氨水,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混合液;(2)将反应混合液陈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到中性后,干燥并粉碎,然后用硫酸浸渍;(3)将硫酸浸渍后所获得的物料进行干燥和压片,并焙烧后,制得。其次本申请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催化剂制备重烷基苯的制备方法。采用该催化剂利用甲苯或二甲苯与直链烯烃生产烷基苯时,其烯烃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9.5%以上,重烷基苯选择性能够达到99%以上,2位烷基苯选择性能够达到45%以上。

    一种异壬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549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481547.3

    申请日:2020-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壬醇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异辛烯和甲醛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经普林斯反应生成异壬烯醇;2)将步骤1)所得的异壬烯醇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下经过加氢即得异壬醇;其中,步骤1)进行普林斯反应时,反应条件:温度为160‑250℃,反应压力为5.0‑10.0MPa,搅拌速度为100‑400转/min,反应时间1‑5h;步骤2)异壬烯醇加氢反应条件为:氢油体积比300:1‑1000:1,反应温度为50‑120℃,反应压力为2.0‑6.0MPa,反应空速在0.2‑1.0h‑1。本发明提供的异壬醇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热较小,催化剂价格低廉,不腐蚀设备,对环境友好,不溶于有机物,经过简单过滤即可回收循环使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成本较低。

    一种烷基磺酸钠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2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003891.2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磺酸钠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烯基磺酸和氢气混合后形成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加热到第一设定温度后进入到加氢反应器内进行加氢反应,生成反应混合物;(2)将反应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将反应混合物中的氢气脱出后形成烷基磺酸粗品,脱出的氢气返回混合原料中,循环使用;(3)将烷基磺酸粗品与氢氧化钠进行反应生成烷基磺酸钠粗品;(4)对烷基磺酸钠粗品进行分离,获得烷基磺酸钠。本申请中,在进行烯基磺酸的加氢反应的同时,也会使磺内酯进行开环反应,最终转化为烷基磺酸钠。由于原料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6%以上,产品无需再进行二次精制,原料也无需循环使用,缩短了生产工艺路线,降低了产品成本。

    一种烷基磺酸钠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288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03891.2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磺酸钠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烯基磺酸和氢气混合后形成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加热到第一设定温度后进入到加氢反应器内进行加氢反应,生成反应混合物;(2)将反应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将反应混合物中的氢气脱出后形成烷基磺酸粗品,脱出的氢气返回混合原料中,循环使用;(3)将烷基磺酸粗品与氢氧化钠进行反应生成烷基磺酸钠粗品;(4)对烷基磺酸钠粗品进行分离,获得烷基磺酸钠。本申请中,在进行烯基磺酸的加氢反应的同时,也会使磺内酯进行开环反应,最终转化为烷基磺酸钠。由于原料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6%以上,产品无需再进行二次精制,原料也无需循环使用,缩短了生产工艺路线,降低了产品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