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9022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030749.2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一种可编程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包括超表面基本单元结构,电可调变容二极管、0欧姆跨线电阻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基本单元结构由三层金属层且三层金属层之间分别间隔第一、第二两层介质组成,最上层金属面布置成中间的金属贴片和四周分离的四片梯形金属贴片贴在第一层介质层表面;其中最上层金属中间的金属贴片通过金属通孔与中间层金属背板相连作为直流馈电的负极,最上层金属四周分离的梯形金属贴片通过四个金属通孔分别与第三层的四个方形金属贴片相连作为直流馈电正极;变容二极管焊接最上层梯形金属贴片与中间金属贴片之间;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由FPGA控制;改变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差以实现电容值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708075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15016.X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容二极管控制的幅度可调吸波结构。该幅度可调吸波结构利用变容二极管,通过改变外部偏置电压,可以动态调节工作频带内的吸波幅度,实现对吸收效率的动态调控。该吸波结构金属层包括主谐振微带枝节、并联谐振微带枝节、偏置馈线、变容二极管、薄膜电阻、贴片电感和贴片电容。通过调节并联谐振微带枝节中变容二极管的容值,可以改变并联谐振微带枝节的谐振频率,实现对主谐振微带枝节中的负载电阻阻值的有效调节,从而改变吸波结构的阻抗匹配,进而实现对吸波幅度的有效调节。与传统吸波器相比,本发明具有操控稳定、便于调节、不影响带外性能等优点。在电磁防护、电磁伪装以及新一代雷达智能隐身系统中有诸多潜在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807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15015.5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Q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调谐范围和吸收效率的宽带可调吸波器。该吸波器打破了调谐范围和吸收效率之间的制约关系,在整个频率调谐范围内均能保持高效、动态可调吸收。其基本单元金属层包括基本微带谐振结构、并联谐振枝节、直流偏置线、电可调变容二极管、贴片电阻、贴片电感、贴片电容等。通过引入并联谐振枝节,吸波器结构的阻抗负载呈现出频率依赖特性,可以满足不同频率处的阻抗匹配条件。通过直流偏置线,可以对电可调变容二极管施加外部可调的直流电压,进而实现电磁波吸收频率的动态调节。本发明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电可调变容二极管的调谐能力,有效提升了频率调谐范围和吸收效率,在雷达隐身、电磁兼容以及智能隐身系统中有许多潜在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9022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1030749.2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一种可编程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包括超表面基本单元结构,电可调变容二极管、0欧姆跨线电阻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基本单元结构由三层金属层且三层金属层之间分别间隔第一、第二两层介质组成,最上层金属面布置成中间的金属贴片和四周分离的四片梯形金属贴片贴在第一层介质层表面;其中最上层金属中间的金属贴片通过金属通孔与中间层金属背板相连作为直流馈电的负极,最上层金属四周分离的梯形金属贴片通过四个金属通孔分别与第三层的四个方形金属贴片相连作为直流馈电正极;变容二极管焊接最上层梯形金属贴片与中间金属贴片之间;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由FPGA控制;改变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差以实现电容值切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