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8099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75385.4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序分类与空间分析的人工林空间模式识别方法,属于森林分类与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多源遥感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测数据,从多年PALSAR图像上提取识别土地覆盖类别的后向散射特征,以及从多时相的Landsat图像上提取不同土地覆盖类别的植被指数NDVI累积最大值进行物候特征识别;通过集成前者所得森林与非森林产品以及后者的森林与非森林类别判别阈值,构建单一森林资源类别识别模型并扩展到连续年份,再结合决策判别、知识准则以及空间叠置分析实现人工林空间分布识别。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的野外调查外形识别以及面积统计方式表现出明确的时空意义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99419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94510.8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长时序森林覆盖制图方法,属于长时序森林覆盖制图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S1: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S2:高质量密集时间序列时序立方体构建;S3:基于构建的时序立方体进行物候特征提取;S4:基于提取的物候特征结合地形特征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生成土地覆盖图;S5:对土地覆盖图进行合并得到森林覆盖图。本发明通过构建的高质量密集时间序列数据集,发挥多源多时相数据的优势,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天气、云层以及噪声等因素带来的干扰,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34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0811281.8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卫星观测与空间换算量化城市森林对温度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影像数据、地表参数变量与气候变量获取与处理;2)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森林覆盖提取;3)城市森林的空间连通性景观模式分析;4)基于移动窗口策略与空间换时间方法的城市森林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评价方法构建与特征分析。本发明在高分辨率高分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进行高分辨率的森林覆盖识别;再结合移动窗口策略与空间换时间方法,通过地表温度、反照率、蒸散发、净辐射通量结合,构建卫星观测与空间换时间方法结合的城市森林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评价方法,实现城市森林空间模式的气候响应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3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11281.8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卫星观测与空间换算量化城市森林对温度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影像数据、地表参数变量与气候变量获取与处理;2)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森林覆盖提取;3)城市森林的空间连通性景观模式分析;4)基于移动窗口策略与空间换时间方法的城市森林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评价方法构建与特征分析。本发明在高分辨率高分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进行高分辨率的森林覆盖识别;再结合移动窗口策略与空间换时间方法,通过地表温度、反照率、蒸散发、净辐射通量结合,构建卫星观测与空间换时间方法结合的城市森林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评价方法,实现城市森林空间模式的气候响应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78176.8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7 ,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覆被变化碳收支估算方法,属于森林覆被变化的区域碳排放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CASA模型以及净初级生产力与森林生物量成正线性关系的原理得到目标地区的中高分辨率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结合CASA以及Bookkeeping模型,基于植被与土壤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改进实现区域尺度具有空间细节的森林覆被变化的碳通量估算分布制图,以模拟出更加准确的森林覆被变化的区域碳收支影响结果。本发明将CASA模型中具有空间细节的碳数据导入Bookkeeping模型中得到具有空间细节的森林覆被变化引起的碳通量数据,解决现有的模型限制问题,能对区域尺度的森林经营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科学化的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03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343718.4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V20/13 , G06V10/764 , G06V10/62 , G06V10/5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森林扰动与恢复数据的森林气温效应评价方法,属于森林空间分布变化的区域气温效应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收集目标区域对应的遥感影像,以构建成时间序列数据集;步骤S2、使用LandTrendr算法去检测目标区域内的森林空间分布变化;步骤S3、得到森林受扰动的归因类型的空间分布数据;步骤S4、借助WRF模式进行森林扰动与恢复的区域气候影响的模拟。本发明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森林空间变化给区域气温带来的影响,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将森林扰动及其类型与森林恢复的信息输入到气候模式中,以模拟出真实森林变化的精准区域气温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43718.4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V20/13 , G06V10/764 , G06V10/62 , G06V10/5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森林扰动与恢复数据的森林气温效应评价方法,属于森林空间分布变化的区域气温效应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收集目标区域对应的遥感影像,以构建成时间序列数据集;步骤S2、使用LandTrendr算法去检测目标区域内的森林空间分布变化;步骤S3、得到森林受扰动的归因类型的空间分布数据;步骤S4、借助WRF模式进行森林扰动与恢复的区域气候影响的模拟。本发明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森林空间变化给区域气温带来的影响,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将森林扰动及其类型与森林恢复的信息输入到气候模式中,以模拟出真实森林变化的精准区域气温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4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392852.X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沈文娟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与能量平衡模型造林响应地表温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可用的遥感数据、气候数据,以及土地覆盖数据;2)利用空间分析的方法生成高效分辨率的未变化人工林、天然林以及开阔地的时空分布图;3)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尺度转换与匹配,统一分辨率,并基于格网采样尺度的移动窗口空间采样法进行造林的时空变化模拟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4)构建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与内在生物物理理论集成的造林响应地表温度辨别的模型。本申请集成多源遥感数据、气候数据和能量平衡模型评估造林的区域温度响应机制,使得响应温度变化的模型更为全面与可靠,为合理造林的经营举措的实施提供重要科学评价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4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392852.X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沈文娟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与能量平衡模型造林响应地表温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可用的遥感数据、气候数据,以及土地覆盖数据;2)利用空间分析的方法生成高效分辨率的未变化人工林、天然林以及开阔地的时空分布图;3)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尺度转换与匹配,统一分辨率,并基于格网采样尺度的移动窗口空间采样法进行造林的时空变化模拟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4)构建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与内在生物物理理论集成的造林响应地表温度辨别的模型。本申请集成多源遥感数据、气候数据和能量平衡模型评估造林的区域温度响应机制,使得响应温度变化的模型更为全面与可靠,为合理造林的经营举措的实施提供重要科学评价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15445781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2267714.7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造林空间监测的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属于气象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平台装置、电池装置和终端处理装置,平台装置、电池装置和终端处理装置分别与支架装置可拆卸连接,平台装置包括气象监测模块和显热潜热监测模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气象参数以及蒸散与显热的监测;通过视频摄像装置能够实现现场场景拍摄,同步监测到的数据与视频影像并进行传输,方便数据后续的使用与分析;无线传输模块可以同步监测数据到云端,并通过报警模块经由通用网络将报警信息以网络或短信方式发送给用户,以便针对问题及时处理;支架装置可伸降且适应不同地形使用,稳定性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