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2199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923178.2
申请日:2016-10-2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效益最大化下的柔性电力负荷建模方法,步骤:1)以用户最大可中断负荷量、所允许最长停电持续时间以及用户的合作程度三者作为变量来构建用户停电成本函数。2)在已知电力公司的补偿电价基础上,通过用户收益最大化来确定用户的合作程度。3)在用户停电成本函数已知的基础上,构建电力公司收益函数。4)通过电力公司收益最大化来确定用户最大可中断负荷量以及最长停电时间。本发明在柔性电力负荷建模时,不仅考虑用户最大可中断负荷,还将最长停电持续时间作为影响因素一起建模,使得模型更加完整;将用户利益与电力公司收益同时以最大化目标求解,使得用户与电力公司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00966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924681.X
申请日:2016-10-2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柔性电力负荷的最优潮流优化模型。同时考虑供电方与用户两者的利益,在实现发电成本最小化的同时,用户也能实现缺电成本最小化。主要分为3个步骤:1)利用经典OPF模型以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传统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模型;2)在传统最优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用户侧缺电成本最小化,进行最优潮流模型的优化;3)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最优潮流模型进行求解。将用户侧的中断负荷成本以及停电时间成本加入最优潮流模型中,使得最终求解得到的最优潮流结果更为准确,更符合实际。同时考虑供电侧的发电成本以及用户侧的缺电成本,可使供电方与用户均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008629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923174.4
申请日:2016-10-2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种能源互补利用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在多种能源互补利用系统中设置冷热电联供场景,考虑分布式电源,对场景中冷热电联供设备、蓄电池和光伏电源进行数学建模;2)分析在多种能源互补利用系统优化运行的优化目标,建立冷热电综合能源利用系统优化运行的环境友好型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并对其优化处理;3)确定多种能源互补利用系统优化运行的约束条件,并将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后对冷热电综合能源利用系统进行运行优化。本发明结合冷热电负荷需求与分布式能源需求的特点,可适用于多种电力系统、实用性强且能够保证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的成功实现等优点,快速实现综合能源利用系统的协同整体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499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611122751.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概率潮流的静态安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风电场预测出力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建立风电预测出力的样本矩阵;步骤2,根据步骤1所建立的风电预测出力的样本矩阵进行直流开断概率潮流计算,利用预想事故排序指标得到预想事故一览表;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预想事故一览表,利用综合评价指标按顺序逐一进行分析,直到连续5个事故不再引起系统出现支路过载为止。本发明将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引入到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中,预想事故排序指标考虑到支路潮流概率潮流的分布特性,综合评价指标引入熵的概念,可以全面反映预想事故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6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335645.4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电波动的电网频率响应等值模型建立方法。利用传统机组的惯性时间常数,调速器响应时间以及调速器下垂系数三个参数搭建模型。包括3个步骤:1)忽略电网结构,根据传统发电机组的惯性时间常数建立同步机组等值模型,将调速器结构等值为一阶惯性环节,将其接入同步机等值模型中,构建完整的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等值模型;2)将风电出力简化为正弦出力,得到风电波动下的系统频率变化规律;3)利用风机正弦出力进行等值模型的参数辨识。本发明在风机并网运行的情况下,实现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等值模型的建立。考虑风电波动对系统频率的影响,使得此模型可适用于风电并网运行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806345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966552.7
申请日:2016-11-0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高渗透率下的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方法,考虑风电出力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实现风电的最大消纳,进行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步骤:1)分析风力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建立风电功率输出概率模型;2)以风电最大消纳、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保证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为约束条件,建立风电高渗透率下的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模型;研究求解风电高渗透率下的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模型的方法,根据求解结果,实现风电高渗透率下的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本发明以渗透率最大、有功网损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对配电网进行优化,考虑风力发电的消纳、配网的损耗,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最大的利用风力资源发电和减少系统的有功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800969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923185.2
申请日:2016-10-2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虑及指标相关性的主动配电网运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考虑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进行风险评估,步骤:1)分析主动配电网的技术内容,提取主动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2)综合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和对主动配电网故障的关联度,筛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主动配电网运行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分析同级指标的相关性、上下级指标的反馈作用以及不同指标对主动配电网运行安全的影响,确定指标权重;4)综合考虑主动配电网运行风险的概率值和严重度,建立主动配电网运行的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主动配电网运行的风险评估值。本发明所进行的风险评估能够全面的考虑对主动配电网运行安全有影响的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791090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82902.1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nventor: 王谱宇 , 党睿 , 汪永坤 , 刘兴 , 王亚奇 , 吕昊 , 汤晓峥 , 李修金 , 刘一丹 , 施琳 , 王抗 , 田涛 , 喻春雷 , 单哲 , 张志宏 , 张敬 , 王瑶 , 顾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压直流同步调相机启动并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启动控制系统、并网控制系统、总控选择器、输出控制系统和高压直流同步调相机主电路,其中启动控制系统根据同步调相机启动初始电压输出同步调相机启动电压参考值;并网控制系统根据电网电压参考值和测量值,输出电网电压控制补偿值;总控选择器根据同步调相机主电路的运行状态选择启动控制系统或并网控制系统作为输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系统根据启动控制系统或并网控制系统的输出确定高压直流同步调相机主电路的输入,以实现同步调相机的启动和并网。本发明减小了同步调相机启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电压和励磁涌流,实现了同步调相机的平滑启动和并网。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4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1122751.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概率潮流的静态安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风电场预测出力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建立风电预测出力的样本矩阵;步骤2,根据步骤1所建立的风电预测出力的样本矩阵进行直流开断概率潮流计算,利用预想事故排序指标得到预想事故一览表;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预想事故一览表,利用综合评价指标按顺序逐一进行分析,直到连续5个事故不再引起系统出现支路过载为止。本发明将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引入到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中,预想事故排序指标考虑到支路潮流概率潮流的分布特性,综合评价指标引入熵的概念,可以全面反映预想事故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06203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965289.X
申请日:2016-11-0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的电力分布式控制与仿真系统,组成包括:电力仿真平台MATLAB(1),外部控制台(2),通信仿真平台OPNET(3)。其中:电力仿真平台MATLAB(1)生成电力仿真数据信息传给外部控制台(2),外部控制台(2)将接收的数据信息再传给通信仿真平台OPNET(3),并在通信仿真平台OPNET(3)的通信网络中进行传输;通信仿真平台OPNET(3)将传输的结果反馈给外部控制台(2),外部控制台(2)将反馈结果再传给电力仿真平台MATLAB(1),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电力网和通信网只在各领域进行仿真与分析的局限性,实现了电力业务仿真平台与通信网络仿真平台间的数据交互和仿真进度的协同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