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02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80846.8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南京至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医科大学
IPC: C07K16/28 , C12N15/13 , G01N33/577 , G01N33/574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BCMA单克隆抗体及应用,涉及生物医学领域;该抗BCMA单克隆抗体,其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以重组表达的BCMA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后,以人工合成的BCMA小肽分子包被ELISA板,并对杂交瘤上清进行筛选而获得抗BCMA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识别血液样本中天然BCMA蛋白,且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BCMA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BCMA诊断试剂或治疗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081878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226317.6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加Ly6C+巨噬细胞的弓形虫来源的抗原分子——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Toxoplasma gondii microneme protein,TgMIC3)的肽段及其应用。所述的肽段命名为MIC3,序列如SEQID NO.2所示,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该肽段在制备增加Ly6C+巨噬细胞的抗原中的应用,以及其作为增强巨噬细胞炎症应答的免疫增强剂和在制备治疗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肽段MIC3在制备治疗感染性疾病药物和制剂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64350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26399.X
申请日:2009-04-22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IPC: C07K16/28 , C12N15/06 , C12P21/08 , G01N33/577 , A61K39/395 , A61P9/00 , A61P35/00 , C12N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具人鼠交叉反应的抗VEGFR-2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应用,该抗体由杂交瘤细胞株8H1分泌产生,具人鼠交叉反应,高特异性识别天然抗原VEGFR-2的三种形式。具人鼠交叉反应的抗VEGFR-2单克隆抗体A8H1由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8H1分泌产生。其制备方法:制备小鼠免疫原和检测用抗原;制备抗VEGFR-2杂交瘤细胞株,用His-VEGFR-2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在纯系BALB/c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接种;VEGFR-2阳性单克隆抗体的筛选,ELISA方法筛选VEGFR-2阳性而正常人血清阴性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BALB/c小鼠体内生产单抗并纯化;采用ELISA等方法对A8H1进行功能鉴定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782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172409.2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为血吸虫来源的两种肽具有改善宿主的脂肪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的功能。这两种多肽分别为pL‑Sjhp‑24和pL‑Sjmucin4‑86,所述pL‑Sjhp‑24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述pL‑Sjmucin4‑86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其可以通过日本血吸虫卵破碎后分离纯化,或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或化学合成方法获得。体外实验证实上述两种肽均可有效抑制高脂培养基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系FL83B和人肝细胞系LO2细胞内脂滴聚积;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上述肽可促使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肝脏减少脂质积聚,能够改善炎症进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功效。本发明制备的两种血吸虫来源肽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药物、保健品或食品添加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96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73214.X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IPC: A61K31/4985 , A61K45/06 , A61P11/16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吡喹酮在制备巨噬细胞Ly‑6Chi亚群向Ly‑6Clo亚群转化的促进剂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吡喹酮,可引起炎症状态下组织浸润Ly‑6Chi亚群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比例下降,且Ly‑6Chi亚群巨噬细胞绝对数量也明显下降,同时Ly‑6Clo亚群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比例显著上升,且Ly‑6Clo亚群巨噬细胞绝对数量也明显上升,其主要是由于吡喹酮促进肝脏、外周血等器官或血液中的巨噬细胞Ly‑6Chi亚群向Ly‑6Clo亚群转化,增加微环境中Ly‑6Clo亚群巨噬细胞数量,进而影响炎症、纤维化等局部免疫微环境。本发明拓展吡喹酮的适应症,可为干预巨噬细胞参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候选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79622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73213.5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IPC: A61K31/4985 , A61K45/06 , A61P1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吡喹酮在抗肾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本发明应用吡喹酮能够降低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胶原沉积,逆转肾脏组织中高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胶原分子Col1、Col3和Col4,从而改善肾纤维化的病变;本发明公开的吡喹酮具有良好的抗肾纤维化疾病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60255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26398.5
申请日:2009-04-22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IPC: C07K16/10 , C12N15/06 , C12P21/08 , G01N33/577 , C12N5/20
Abstract: 本发明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的是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识别狂犬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单克隆抗体经间接酶联免疫法筛选,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斑点ELISA、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其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等特性。本发明的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狂犬病病毒的抗原的多种检测方法中,也可应用于制备狂犬病病毒检测试剂盒。一种抗狂犬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是由保藏号为CGMCC No.3014的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C5所分泌。
-
公开(公告)号:CN1177713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792309.4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IPC: A61K39/12 , A61P31/14 , C12N15/40 , C12N15/85 , C07K14/1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别班达病毒mRNA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mRNA分子为优化的大别班达病毒糖蛋白Gn序列,并克隆至pGEM‑3Zf(+)mRNA疫苗载体上,质粒经酶切线性化,体外转录酶法加帽和添加poly(A)尾制备获得mRNA;将获得的mRNA转染真核细胞,经免疫印迹实验证实其可进行体外表达;mRNA经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包封后获得mRNA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产生较高的血清抗体水平,病毒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免疫血清能够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本发明制备的大别班达病毒mRNA疫苗可为大别班达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候选疫苗。
-
公开(公告)号:CN1108187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911226317.6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加Ly6C+巨噬细胞的弓形虫来源的抗原分子——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Toxoplasma gondii microneme protein,TgMIC3)的肽段及其应用。所述的肽段命名为MIC3,序列如SEQID NO.2所示,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该肽段在制备增加Ly6C+巨噬细胞的抗原中的应用,以及其作为增强巨噬细胞炎症应答的免疫增强剂和在制备治疗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肽段MIC3在制备治疗感染性疾病药物和制剂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31536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510787935.3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南京医科大学
IPC: C07K16/18 , C12N5/20 , G01N33/577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抗日本血吸虫Sj16分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的是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识别日本血吸虫Sj16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艺。一种抗日本血吸虫Sj16分子单克隆抗体,是由保藏号为CCTCC NO.C2015173的抗日本血吸虫Sj16分子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5G2所分泌。一种抗日本血吸虫Sj16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筛选出高特异性产生抗Sj16分子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经间接酶联免疫法筛选,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其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等特性。本发明制备的抗日本血吸虫Sj16分子单克隆抗体可为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诊断试剂及Sj16分子作为免疫治疗药物研究中提供了一种研究工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