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平面磨床的复杂型面零件超声振动磨削装置及其运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4580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92165.8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平面磨床的复杂型面零件超声振动磨削装置及其运行工艺,工件通过螺栓固定在超声振动装置的阶梯型变幅杆输出端,滑动轴承支撑座安装在超声振动装置壳体中间位置,起到支撑和滑动轴承的作用,超声振动装置尾部通过卡盘固定在分度卡盘上,伺服电机驱动分度盘实现精准分度,滑动轴承支撑座和分度卡盘通过螺栓固定在平面磨床工作台。开启超声波发生器,高频电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压电陶瓷换能器组件,高频电信号转换为高频纵向振动,且被阶梯型变幅杆放大后传递至工件,使工件产生高频超声振动。实现了在平面磨床上进行复杂型面零件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增加磨削材料去除率,降低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减少磨削烧伤。

    一种基于二维振动的用于大型零件加工的单向超声振动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9907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1052135.1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加工中超声辅助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振动用于大型零件加工的单向超声振动平台及其操作方法,固定支脚分两组固定在二维多孔超声振动平台正反两个面上相同波节点处,在二维多孔超声振动平台的一个侧面中轴线位置连接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驱动二维多孔超声振动平台产生纵向一个全波长,横向3三个半波长的耦合振动,耦合振动在平台中心形成单一纵向振动,通过耦合振动扩大中心纵振区域面积;二维多孔超声振动平台上存在均布的螺纹孔和凹槽,用于隔绝横向振动和增大纵振振幅。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好,通过二维波的耦合实现了大型零件的超声磨削加工。

    一种大磨粒超硬磨料砂轮磨粒等高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922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958082.0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磨粒超硬磨料砂轮磨粒等高性评价方法,属于砂轮修整技术和图像识别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首先,采用超高速轮廓测量仪对大磨粒超硬磨料砂轮表面三维数据进行检测,检测前通过调整安装夹具保证砂轮圆跳动在10μm以内(采用千分表进行测量);然后,通过Matlab软件对奇异点和噪点去除以及连通域分析、图像腐蚀等二值化图像处理后得到每间隔特定高度基准面的磨粒数量。最后,对磨粒出露高度信息进行规律分析和研究。本发明结合了激光检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大磨粒超硬磨料砂轮磨粒等高性的准确评价。

    一种用于大型零件加工的超声振动平台及其操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482347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293803.6

    申请日:2020-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零件加工的超声振动平台及其操作工艺,该平台包括压电陶瓷换能器、纵向振动变幅杆、弯曲振动变幅杆、传振杆、载物台、前支架、后支架和隔振底座,其中,弯曲振动变幅杆长度1/4和3/4处与载物台前端连接,弯曲振动变幅杆侧面两末端与传振杆一端连接,传振杆另一端与载物台后端连接。压电陶瓷换能器在外界激励电压作用下产生纵向超声振动,1级纵向振动变幅杆的纵向振动通过弯曲振动变幅杆把单激励超声纵向振动转换为多个波腹的弯曲振动,再将多个弯曲振动转换为多个纵向振动输出,从而使载物台整体产生纵向振动。可以实现大型零件的超声振动加工。

    一种采用开缝衬套冷挤压强化装配孔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2662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47798.6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开缝衬套冷挤压强化装配孔的工艺,(1)、开缝衬套(4)穿过挤压芯棒(5)的一端置于导向段(6),并通过尾部的螺纹(8)固到夹具上;挤压芯棒(5)与开缝衬套(4)穿过带孔工件(2),完成安装;(2)、将挤压芯棒(5)匀速拉出带孔工件装配孔时,挤压芯棒工作环挤压开缝衬套,开缝衬套受到挤压力作用发生弹性扩张,挤压带孔工件装配孔孔壁,使装配孔孔壁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强化效果;所述的开缝衬套上对称开设一条以上的开缝。该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开缝衬套重复使用,从而降低孔挤压强化工艺成本。使带孔工件装配孔孔壁形成均匀残余应力场,延长带孔工件疲劳寿命。

    一种基于模糊熵权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表面质量评价系统的加工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164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25974.6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权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表面质量评价系统的加工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表面质量评价系统指标集;(2)构建表面质量评价系统评价集;(3)表面质量评价系统各指标隶属函数确定;(4)建立表面质量评价系统单指标模糊评判矩阵;(5)运用熵权法计算表面质量评价系统权重集;(6)表面质量评价系统综合评判;(7)基于各指标隶属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表面质量评价系统各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8)表面质量评价系统各指标灰色关联度计算;(9)基于灰色关联度确定表面质量评价系统最优加工参数组合;(10)表面质量评价系统最优加工参数组合确定。本发明优选出的加工参数组合,能够使表面质量评价系统达到最佳。

    一种基于组合权重-双决策与表面质量多目标的加工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155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50159.3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一种基于组合权重-双决策与表面质量多目标的加工参数优化方法,(1)加工表面质量数据规范化矩阵构建;(2)采用主观赋权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加工表面质量各指标(表面粗糙度、表层残余应力等)的主观权重;(3)采用客观赋权熵权法计算加工表面质量各指标的客观权重;(4)结合加工表面质量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构建组合权重;(5)采用理想点法计算加工表面质量各指标与理想点之间的欧式距离;(6)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加工表面质量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7)结合理想点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双决策方法计算加工表面质量的综合接近度;(8)基于综合接近度确定可实现加工表面质量多目标综合最优的加工参数优化组合。具有准确性高、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一种激光辅助切磨削加工透明硬脆材料的装置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45432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417032.6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辅助切磨削加工透明硬脆材料的装置及其工艺,激光头和切磨工具分别处于透明工件的两侧,切磨工具固定在旋转轴上;激光头和旋转轴通过固定板固定于z向直线轴上;透明工件通过夹具固定于直线轴x上实现其沿x向移动;透明工件与激光头和切磨工具沿z方向的位移通过z向直线轴控制;激光从透明工件射入至工件另一侧,透明材料另一侧处在激光束离焦量范围内保证获得加热温度使其软化。具有减少工具磨损、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的效果。

    一种激光烧蚀诱导可控损伤辅助磨削硬脆材料的装置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1157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92161.X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烧蚀诱导可控损伤辅助磨削硬脆材料的装置和工艺,该方法采用激光辐照在材料表面,并将激光焦点聚焦在材料待加工表面,对材料进行烧蚀去除和诱导特定深度损伤。通过控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烧蚀轨迹,有效控制了激光烧蚀诱导材料热致损伤程度和损伤类型。砂轮磨削路径和激光烧蚀路径控制在同一轴线上,并设定好激光烧蚀与砂轮磨削之间的距离,在优选的磨削参数下对工件烧蚀表面进行磨削加工。本发明系统地提出了激光烧蚀材料表面损伤程度量化控制策略,通过对材料表面损伤精确控制和精密磨削去除激光诱导损伤层,实现了硬脆材料高效率和高质量加工。

    一种复合材料加工冷却润滑介质适用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19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1460967.4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加工冷却润滑介质适用性评价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加工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干切削方法制备不含孔的力学性能测试试样,接着在钻削试样中心孔时使用待评价的冷却润滑介质,并对加工完成的试样进行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疲劳性能测试,获得使用不同冷却润滑介质得到试样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与疲劳强度,对比中心孔为干钻削条件下试样的性能,计算试样在使用待评价冷却润滑介质后性能的变化,判断其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机械加工中的适用性。该方法量化了在加工时引入冷却润滑介质后材料性能变化的大小,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的工艺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