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长空心轴内壁缺陷探伤装置及探伤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73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49560.4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长空心轴内壁缺陷探伤装置及探伤检测方法,检测模块,用于轴内壁缺陷信息的采集;运动机构,用于对所述检测模块运动控制和定位;定心支撑结构,用于对机构的支撑和定心;所述定心支撑结构安装于运动机构的自由端,以提升悬臂部分的支撑刚度和定心;安装支架,用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安装位置,根据实际大直径长空心轴的水平放置高度调整安装支架高度来实现机构的对准而不需要对被测件进行调整和重新装夹等操作;通过荧光渗透方式对待测零件进行缺陷显示;所述检测模块与运动机构进行位置同步,对采集图像进行标记,并在上位机进行缺陷图像的处理和判断,实现对水平放置的较大尺寸空心轴内壁图像的高质量和自动化采集。

    一种锥体的变曲率无褶皱轨迹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88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1177306.0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体的变曲率无褶皱轨迹设计方法,从母线中点往两端生成设计角度的直线轨迹;兼顾曲率和角度,保证满足最低曲率半径,引入角度偏差的加权因子a与曲率的加权因子(1‑a)影响轨迹走向;对参考曲线进行调整优化,生成变曲率无褶皱的优化轨迹;判断轨迹角度与设计角度的偏差,从而调整起始点重新迭代,生成新的基准轨迹;对基准轨迹采用方差运算进行评估;最后基准轨迹周向均布,形成覆盖性轨迹。本发明充分利用变曲率算法生成初始轨迹可兼顾结构设计要求和铺丝工艺性能要求,可以充分发挥纤维的性能,提升构件综合力学性能。

    一种机床悬浮颗粒物浓度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83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74154.X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床悬浮颗粒物浓度监控系统,属于切削领域,机床悬浮颗粒物浓度监控系统包括:检测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及控制子系统;检测子系统及数据传输子系统均设置在机床工作室内,检测子系统用于向机床工作室内的机床加工区域发射测量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信号,将反射光信号转换为悬浮颗粒物浓度电压信号;数据传输子系统用于将悬浮颗粒物浓度电压信号传输至控制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用于根据悬浮颗粒物浓度电压信号及预先设定的模糊控制查询表,确定模糊控制信号,并对模糊控制信号进行模糊推理,得到精确控制信号,以控制机床加工区域的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本发明可实时监测并控制机床加工区域的悬浮颗粒物浓度。

    一种微铣刀及其皮秒激光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225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648885.0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铣刀及其皮秒激光制备方法,涉及微铣刀制备技术领域。该微铣刀包括刀柄、目标切削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目标切削部分和所述刀柄之间的过渡部分;所述目标切削部分的外表面包括前刀面、底后刀面、侧后刀面以及非切削面;所述前刀面、所述底后刀面和所述侧后刀面均是采用皮秒激光切向逐层去除方式对所述半加工切削部分进行处理后形成的平面;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底后刀面之间形成底刃;所述前刀面与所述侧后刀面之间形成侧刃。本发明通过不同皮秒激光加工工艺制备微铣刀,以实现小直径微细铣刀的高效高质量加工目的。

    一种激光诱导改性辅助车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18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668102.5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诱导改性辅助车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包括改性单元和车削单元,其中,改性单元包括激光诱导组件和气氛组件,激光诱导组件包括激光发生器、传导光纤以及激光镜头,气氛组件包括气体喷出机构,车削单元包括承载架和车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激光诱导改性辅助车削的复合加工方法,沿加工方向,加工激光的光斑位于车刀的前方,并照射于待加工工件上,待加工工件处于富氧环境中,加工激光辐照待加工工件后,车刀对待加工工件的辐照区域进行车削加工。本发明利用激光束辐照待加工工件,在辅助气体环境下,诱导工件材料表面发生氧化变质反应,生成疏松多孔氧化层,随后用车刀快速去除,提高难加工材料的车削加工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一种金刚石微铣刀刃口锋利度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90000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810877892.1

    申请日:2018-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刚石微铣刀刃口锋利度保持的方法与装置,属于微细加工和金刚石刀具制造与应用领域。本发明提供一个局部全密闭的加工环境,在该试验平台上,通过在可控的密闭环境中通入富碳气体,如CO2或非富碳气体,如N2,进行金刚石微铣刀的微铣削试验,然后对金刚石微铣刀的刃口进行观察测试。在气氛可控条件下,金刚石和工件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都明显降低,从而减缓刀具磨损并达到保持刃口锋利度的目的。本发明适用于金刚石微铣刀可加工的金属材料,如黑色金属、硬质合金、铜等或非金属固体材料,如陶瓷、普通玻璃等的任意形状微结构的加工,可有效地控制金刚石微铣刀的刃口锋利度,并提高微结构的加工表面质量。

    一种激光诱导氧化辅助铣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7106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424959.2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诱导氧化辅助铣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包括激光单元和铣削单元,其中,激光单元包括激光发生器和传导光纤,铣削单元包括机床主轴和铣刀,铣刀与机床主轴相连,机床主轴具有允许传导光纤通过的光纤通道,铣刀内具有激光通道,激光通道与铣刀同轴设置,传导光纤传输的激光束能够进入激光通道内,聚焦后的激光束能够穿过刀孔并照射于待加工工件上,沿铣刀的转动方向,聚焦光斑位于铣刀的切削刃的前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激光诱导氧化辅助铣削的复合加工方法,加工激光与加工刀具同轴设置,沿加工方向,加工激光的光斑位于加工刀具的前方,加工激光与加工刀具同步运动,激光光束聚焦后光斑始终位于加工刀具的前方,实现了精准对焦。

    一种激光诱导改性辅助车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1843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68102.5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诱导改性辅助车削的复合加工装置,包括改性单元和车削单元,其中,改性单元包括激光诱导组件和气氛组件,激光诱导组件包括激光发生器、传导光纤以及激光镜头,气氛组件包括气体喷出机构,车削单元包括承载架和车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激光诱导改性辅助车削的复合加工方法,沿加工方向,加工激光的光斑位于车刀的前方,并照射于待加工工件上,待加工工件处于富氧环境中,加工激光辐照待加工工件后,车刀对待加工工件的辐照区域进行车削加工。本发明利用激光束辐照待加工工件,在辅助气体环境下,诱导工件材料表面发生氧化变质反应,生成疏松多孔氧化层,随后用车刀快速去除,提高难加工材料的车削加工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一种表面微织构皮秒激光加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2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534866.5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微织构皮秒激光加工装置,属于表面微织构皮秒激光加工领域,装置包括:支撑单元、运动单元、视觉单元以及激光传导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以及横梁;所述运动单元包括:气动导轨X轴、气动导轨Y轴、旋转轴C轴以及上Z轴;所述视觉单元包括: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所述激光引导单元包括:固定板、激光器以及光路,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至所述光路,所述光路用于光束整形和调整激光路径;所述工作单元包括:工件和工作板。本发明中的上述方案能够快速实现工件的识别定位和位置角度调整,满足微细结构件的加工需求,充分发挥激光加工的效率优势,实现微细结构件的高效高精度加工。

    面向大型整体结构零件加工变形控制的加工路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823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1910910759.6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大型整体结构零件加工变形控制的加工路径优化方法,首先对毛坯中待切除区域进行单元划分,其次计算各单元所含初始内应力对零件沿长度方向弯曲变形的影响值,然后将所有单元在符合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其影响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获得的单元排序结果即全局最优加工路径,并在加工路径的变化曲线上查找曲线上挠度平稳的起点,在起点所对应的工艺路径处设置工序以切除零件变形量保证零件精度。本发明能极大降低零件最终变形,提高批产零件的制造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