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1349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31193.5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频率控制参数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提供的风机控制参数计算方案考虑了风电机组加入的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和下垂控制策略,并建立风电机组并入电力系统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在建立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础上根据频率稳定指标对风机控制策略参数进行了定量的数值范围确定,提高了控制参数的计算精度,解决了现有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49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1131193.5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频率控制参数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提供的风机控制参数计算方案考虑了风电机组加入的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和下垂控制策略,并建立风电机组并入电力系统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在建立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础上根据频率稳定指标对风机控制策略参数进行了定量的数值范围确定,提高了控制参数的计算精度,解决了现有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9908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45161.5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调频方法、调频装置和存储介质,在交流母线发生有功功率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交流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在频率变化率大于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控制策略控制储能系统运行,直至频率变化率等于零,第一控制策略为逐渐减小第一功率函数中的虚拟惯性控制系数且逐渐增大第一功率函数中的下垂控制系数;在频率变化率等于零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控制策略控制储能系统运行,直至频率变化率位于预设频率变化率范围内,第二控制策略为第二功率函数中的下垂控制系数由频率偏差确定。该方法解决了现有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频率调整模式没有考虑虚拟惯性控制或下垂控制在不同调频阶段的主次之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19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51054.9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文云 , 陈亦平 , 翟苏巍 , 郑耀东 , 刘梓宁 , 李诗旸 , 孙华利 , 付超 , 郑超 , 周保荣 , 黄伟 , 杨荣照 , 李玉江 , 段睿钦 , 李本瑜 , 刘宇明 , 奚鑫泽 , 曾丕江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振荡模式检测及频率测量节点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获取频率时域信号的实测信号并设实测信号包含p个分解信号,对实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离散时间序列,并将离散时间序列的离散点拟合为系数待定的线性差分方程;基于线性差分方程,定义实测信号与拟真信号的误差函数,构建最小二乘法的残差函数;求解最小二乘法的残差函数得到系数的总体最小二乘估计,并基于系数的总体最小二乘估计识别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根据振荡模式并结合小干扰稳定仿真确定对电力系统频率变化最为敏感的频率测量节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动态识别电力系统中的振荡模式及无法灵活地应对电力系统运行条件,导致无法及时调整频率测量节点选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43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394449.0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雷傲宇 , 朱介北 , 李健 , 俞露杰 , 张沛 , 罗贺予 , 刘晓龙 , 朱思婷 , 高永强 , 吴为 , 梅勇 , 李诗旸 , 陶文伟 , 付超 , 黄方能 , 刘梓宁 , 刘宇明 , 杨荣照 , 谢宇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构网控制扩展至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电网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利用直流电容电压自同步控制器生成park变换所需的并网相角;利用无功下垂控制器生成参考电压幅值;将采集到的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转换成两相dq轴电压电流信号;通过电压外环控制模块得到电流内环控制模块所需的电流指令值,通过电流内环控制模块得到调制电压信号。本发明通过GFM控制扩展至直流母线电压控制,通过控制换流器的功率角来实现电压和功率的动态平衡,避免了传统GFM控制与直流电压控制之间的潜在冲突,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更广泛的电网条件,包括强电网和弱电网,且在失去交流电网时仍能维持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03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6593.2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布能源经柔直送出最小成本运行方法及相关装置,在第二运行周期的第一轮计算中,优先利用蓄电池内蓄电量满足用户侧电负荷需求和柔直系统送出功率,当蓄电池内蓄电量不足以满足等效电负荷时,增大热电联产动力设备的运行负荷率,重复循环至第二运行周期结束;在第二运行周期的第二轮计算中,当热水罐蓄热量和热电联产动力设备的热功率不足以满足等效热负荷时,增大热电联产动力设备的运行负荷率,重复循环至第二运行周期结束,并记录各时刻热电联产动力设备的运行负荷率建议值、电功率和热功率;控制分布能源根据运行负荷率建议值运行并更新储能状态,降低了对热电联产动力设备的装机容量要求、分布能源的初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67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1282157.4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的稳控分析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通过读取电力系统的潮流文件,并对潮流文件中的所有线路进行搜索,确定重要线路集;并结合实际需要快速生成需要的计算文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提高效率,确保整定工作及时且准确完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81382.9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互联电网直流频率限制器的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区域互联电网对应的初始调控方案;基于初始调控方案,确定预设的多个参考故障干扰情况下,区域互联电网中包括的多个区域电网分别对应的初始频率偏差区间;在任意一个区域电网对应的初始频率偏差区间未在预设频率偏差区间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待配置区域电网集合;根据待配置区域电网集合中包括的区域电网分别对应的最大频率偏差值,以及初始调控方案,确定区域互联电网对应的目标调控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直流频率限制器协调策略主要适用于水电直流孤岛和多直流外送系统,难以应用于更复杂的实际电网场景,适用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90550.7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耦合性电力系统稳控策略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电力系统的稳控主站,尤其应用于广域协同稳控主站,当电力系统存在多条耦合稳控策略,如,电力系统本地触发的稳控策略和处理远方控制命令的策略同时、短时相继出口动作命令时并作用于同一组受控对象时,可通过独立于稳控策略的协调机制,在基本不改变相关策略,或部分策略自身更新后不改变其他策略的前提下,实现多个稳控策略的协同控制,降低电力系统的稳控主站存在耦合策略时的欠切、过切风险,降低稳控策略协同控制的设计难度,减少策略、装置更新的相互影响,有效实现总的控制量结果受控合理、既不会导致控制过度也不会导致失控,危害电力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401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83167.9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稳控策略校核任务的潮流场景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参调设备和功率参数;根据关键机组的有功功率参数和参调机组的有功功率参数计算,获得参调机组的容量分摊调节比例和调整有功出力;根据调整有功出力判断电力系统潮流是否收敛,若电力系统潮流收敛,获得电力系统的平衡节点和与平衡节点对应的平衡功率值,根据平衡功率值判断平衡节点是否越限;若平衡节点不越限,获取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和与关键节点对应的电压参数;若关键节点的电压越限,采用无功功率调整规则对参调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容量比例分配,输出生成电力系统的潮流场景,解决了现有稳控策略校核任务的潮流场景难以生成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