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84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661998.0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4 , H02J3/38 , H02J3/06 , H02J3/14 , H02J3/24 ,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6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可调鲁棒优化与MPC分层滚动优化的并网冷热电联产微网系统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对并网冷热电联产微网系统进行建模。然后,以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恶劣运行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根据强对偶理论,利用列约束生成算法制定系统的日前最优经济调度计划。选择合适的鲁棒调节系数,平衡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最后,在日内与实时调度阶段,基于MPC原理建立日内分层滚动优化模型,跟踪和修正日前调度计划以应对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实时功率波动,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降低可再生能源与负荷不确定性影响的同时,能有效提升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运行的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5115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64584.8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30/0201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市场激励和双层碳捕捉的碳中和能源系统优化方法,属于能源运用领域。本发明将阶梯碳惩罚、阶梯碳奖赏和绿色证书交易运用到碳中和能源系统中,然后又提出一种双层碳捕捉响应系统,在完成碳中和的前提下,考虑碳市场进行第二层响应,该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碳中和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成本和碳排放,促进系统的绿色转型,该发明能够降低碳中和能源系统0.542%的成本、4.283%的碳排放、4.089%的一次燃料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5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83037.6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4 , H02J3/38 , H02J3/46 , F25B29/00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烧技术的多能耦合系统及其优化配置方法,系统包括光伏、燃气轮机、生物质气化子系统、辅助锅炉、地源热泵、换热设备、吸收式制冷机。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对多能耦合系统建模;然后建立考虑经济、能源、环境和能源分散性的多维评价体系;最后采用粒子群‑食肉植物算法(PSO‑CPA)优化求解多能耦合系统各设备的装机容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利用率,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生物质和天然气的共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同时生物质作为碳平衡的可再生能源,将其气化并与天然气共烧使得系统碳排放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67130.6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8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F119/06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气候变化的碳达峰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首先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负荷的影响,然后研究了电能产生单元、火力发电、光伏、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发电、电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在气候变化下的效率变化,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气候变化的碳达峰能源系统,将天气数据和负荷需求数据作为碳达峰能源系统的输入数据,将CPES设备效率改为气候变化下的效率,对碳达峰能源系统进行优化配置。该发明能够实现能源系统的“碳达峰”目标,能够评估一个能源系统在气候变化下要完成碳达峰所需提高的成本,评估得到系统成本与碳达峰实现年份之间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62571.2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需求响应与双层可调鲁棒优化的冷热电联产型微电网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利用负荷需求响应策略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建模。然后,以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最恶劣运行情况下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根据强对偶理论将双层可调鲁棒优化模型分解成两个线性模型,利用列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制定系统的最优经济调度策略。此外,通过选择合适的鲁棒调节系数,可以适当调整调度计划的鲁棒性,平衡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降低可再生能源与负荷不确定性影响的同时,能有效提升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运行的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56200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26679.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基于SIESO(结构改进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连续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ACNFTSMC)设计方法。首先,针对传统扩张状态观测器影响控制系统性能的的初始峰值问题,本发明提出SIESO替代传统观测器来达到消除观测系统的初始峰值以及预估和补偿干扰/故障的作用。其次,针对传统观测器估计误差未知的问题,采用自适应技术对观测误差进行实时补偿。然后,为提升控制系统的快速收敛性、控制精度以及无抖动等性能,本发明采用连续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以二自由度机械臂为被控对象,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其他现有先进控制技术相比的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8018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30930.9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延估计模糊观测器反步法的二阶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针对于机械臂系统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出现了未知扰动与轨迹跟踪问题,通过时延估计来对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估计,同时通过新型模糊观测器准确估计系统存在的总扰动,并且结合于二阶滑模控制增加瞬时响应和降低稳态误差,在保证了跟踪误差有限时间收敛的同时抑制了抖振现象,最后本发明采取Lyapunov方法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方法对比展现出了本发明方法中期望轨迹的快速精准的跟踪。
-
公开(公告)号:CN116796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59216.0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N20/20 , G06N5/01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成机器学习预测办公楼冷、热负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办公楼中冷、热负荷的有效预测,同时分析几种气候变量对负荷变化的影响。本发明的预测精确度较传统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更高、误差更小,并且该发明能够完成对长期的冷、热负荷的预测工作,有利于为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置搭建提供冷、热负荷数据依据,有利于能源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除此之外,本发明能够科学地分析出各个天气参数对负荷的影响,为建筑绿色转型提供了气候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0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27224.9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碳转移处理和混合余能利用的碳中和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化方法,步骤1,建立碳中和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步骤2,在步骤1的碳中和能源系统中加入混合余能利用系统;步骤3,对步骤2的系统加入碳转移处理策略;步骤4,给出改进型碳中和能源系统的目标函数。本发明提出的改进型碳中和能源系统,该系统在余能利用和碳处理方式上进行了改进。首先,该系统包含了一种混合余能利用子系统来提高改进型碳中和能源系统的余能利用;然后,提出了一种碳转移处理策略来提高余能利用、碳捕捉的能量匹配度和降低碳捕捉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1517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068163.2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30/0201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气候变化的碳中和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获取初始年份到目标年份的天气数据以及冷、热和电负荷需求,考虑了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负荷的影响并且考虑了电能产生单元、火力发电、光伏、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发电、电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在气候变化下的效率变化,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气候变化的碳中和能源系统。该发明能够实现能源系统的“碳中和”目标,能够评估一个能源系统在气候变化下要完成碳中和所需提高的成本,本发明发现:为了完成目前2060年前的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提高2%的成本,碳中和每提前10年实现,系统就得多提高1%的运行成本,但同时会降低9.1%的二氧化碳排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