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溶解氧监测的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预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795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33141.0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溶解氧监测的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预警装置,根据水中的好氧细菌新陈代谢会消耗溶解氧,在环境压力下耗氧情况随之改变的特征,利用环境菌群对污染物反应的高灵敏度、易培养且低成本的特点设计。采用从待监测典型水体环境中筛选的菌种,将其负载于惰性载体上,置于微型反应器内;将待测水样与辅助基质混合后,流经反应器,根据实际水体水质参数监测数据背景值,确定仪器测定溶解氧变化的安全阈值,当水体受污染物冲击时,预警装置溶氧变化会超出安全阈值并报警,可进一步评判污染物冲击时污染物类型,进行水体污染风险评估。该装置通过溶解氧消耗监测,大大缩减了时间成本,并实现装置对水体的实时连续监测,且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000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64485.9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TOC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体进行采样和预处理;S2将所述待测样品置于222nm准分子灯的照射下,加入H2O2溶液,进行消解氧化反应,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S3利用电导率检测器测定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S4测定所述待测样品消解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CO2含量,并换算成水体的TOC值;S5建立所述水体消解氧化反应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根据CO2浓度检测器计算得到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浓度检测器,计算水体的TOC值。本发明通过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建立TOC的在线检测模型,能够提高检测精度,提升检测效率,简化检测流程。

    一种针对供水系统水体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55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87879.5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针对供水系统水体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涉及水体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对现场采集的水样进行快速抽滤,浓缩水体中的微生物于滤膜上,使用小体积含有微量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冲脱微生物细胞,接着通过便携式金属浴加热裂解其中的细胞并蒸干浓缩裂解产物,采用小体积无菌水重悬的方式获得高度浓缩的DNA,最后在实验室中以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实现特定病原菌和污染指示菌的检测。可用于对供水体系微生物风险的应急响应处置预警。可于0.5~1h内实现供水系统微生物的现场快速高效富集和DNA获取浓缩,采用手动抽滤泵、便携式金属浴、便携式荧光定量PCR仪等,所需设备少且均可便携式携带,符合现场完成检测的需求。

    一种基于UV-LED的二次供水管网末端消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379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33286.0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UV‑LED的二次供水管网末端消毒装置,包括壳体和流量计,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二次供水储水箱,出水口连接供水管道;流量计设于供水管道上并与二次供水系统的控制端连接;壳体内设有消毒模块,消毒模块包括套筒和设于套筒内的UV‑LED灯珠,UV‑LED灯珠沿着套筒轴向均布有三列,每列UV‑LED灯珠均设有四种不同间距的UV‑LED灯珠,其中,二次供水系统的控制端通过流量计检测的流量,控制UV‑LED灯珠开启和关闭的个数。本发明适用于城市二次供水系统消毒,并可以实现根据二次供水流量变化自动切换档位,节约能源。

    一种基于高碘酸盐超快消灭病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4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13488.2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碘酸盐超快消灭病毒的方法,涉及水体病毒消杀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将高碘酸盐氧化剂和均相的过渡金属三价钌离子活化剂加入含待处理病毒的水体中形成混合体系,进而将病毒快速且彻底的消杀。本发明采用均相过渡金属钌离子催化剂活化高碘酸盐,既破坏了病毒的可培养性,也破坏了病毒体内编码蛋白质和RNA复制的核酸,同时影响病毒增殖时附着和注射入宿主体内的功能,实现病毒的彻底消杀。本方法适用范围广泛,无需额外能量和仪器设备,节约能源,操作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