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1384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0297569.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生成尖晶石基纳米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尖晶石基纳米催化剂分子式为M@AB2O4,所述A为Mg,Zn,Ni,Co,Ca或Cu;B为Al,Mn,Cr,Bi,Co,Fe或Ga,M为Fe,Co,Ni,Ru,Pt,Pd,Rh,Ir,Mo或稀土元素Ln中的至少一种。先将A和B两种可溶性盐溶解在溶剂中,充分搅拌,再加入活性组分M的可溶性盐类,继续搅拌至溶解完全,使混合物生成纳米凝胶前体;再进行前体分解和原位分散即可。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制备得到的是纳米尺寸的尖晶石催化剂,比表面大、活性高、稳定性好,克服了商业尖晶石产品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658260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611235614.3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效的系列尖晶石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涉及纳米结构材料。将A的可溶性盐和B的可溶性盐溶解在醇类溶剂中,搅拌后得混合溶液;所述A选自Mg,Zn,Ni,Co,Ca,Cu,稀土元素Ln中的一种;所述B选自Al,Si,Cr,Bi,Fe,Ga中的一种;所述可溶性盐采用硝酸盐或氯化物;将混合溶液转移到高压釜中反应,离心,得到前体生成物,煅烧后即得系列尖晶石纳米结构材料。在大批量低成本合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方法适用面广,产物纯度高、同一方法适用合成不同种类和形貌的尖晶石和类尖晶石纳米材料。采用低价安全的原料,简单的合成步骤,而且反应装置简单。反应溶剂可回收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320157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310121907.5
申请日:2003-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3C16/24
Abstract: 涉及一种集硅片加热沉积于一体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其步骤为:将硅片置于电极上,抽真空,启动硅片微区加热控制器电源,直接以硅片为加热装置,设定硅片温度,通入或加入反应物,反应物在硅片表面反应,生成产物;以硅片作为基底,使反应产物在硅片表面沉积。采用可程控硅片加热控制装置,克服了硅片作为加热器负载的缺点,采用硅片直接发热方式,不仅可操作温度范围宽(常温~1200℃)、温度控制灵活、温度变化迅速(大于200℃/S),温度控制准确(温度波动小于5℃),增强了可重复性。而且由于硅片体积小,不仅节约能源与实验空间,还可以在同一体系内放置多硅片并独立控制其各自温度,这就大大拓宽了CVD方法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55065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0509868.2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Pd/ZnAl2O4催化剂用于甲醇蒸汽重整制氢的方法,属于甲醇制氢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含贵金属Pd的前驱体盐加入至硝酸溶液中制得含贵金属Pd的硝酸溶液,然后将ZnAl2O4载体加入到含贵金属Pd的硝酸溶液中,制得Pd/ZnAl2O4催化剂,催化剂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Zn:31%~36%;Al:25~30%;O:30%~35%;Pd:0.1~5.0%;然后将Pd/ZnAl2O4催化剂用于甲醇蒸汽重整制氢。结果表明:采用Pd含量较低(0.5wt%)的PdZn/ZnAl2O4催化剂即可实现甲醇重整制氢,且副产物CO的选择性与其它Pd含量高(>5%)的PdZn基催化剂相一致,这样可极大节约经济成本,极具经济效益。此外,本发明的制氢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可实现便携式制氢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1384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97569.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生成尖晶石基纳米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尖晶石基纳米催化剂分子式为M@AB2O4,所述A为Mg,Zn,Ni,Co,Ca或Cu;B为Al,Mn,Cr,Bi,Co,Fe或Ga,M为Fe,Co,Ni,Ru,Pt,Pd,Rh,Ir,Mo或稀土元素Ln中的至少一种。先将A和B两种可溶性盐溶解在溶剂中,充分搅拌,再加入活性组分M的可溶性盐类,继续搅拌至溶解完全,使混合物生成纳米凝胶前体;再进行前体分解和原位分散即可。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制备得到的是纳米尺寸的尖晶石催化剂,比表面大、活性高、稳定性好,克服了商业尖晶石产品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728204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92178.6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23/78 , B01J37/08 , B01J37/02 , B01J37/18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C1/04 , C07C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0 , B01J23/005 , B01J23/78 , B01J37/0201 , B01J37/088 , B01J37/18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C1/0445 , C07C9/04
Abstract: 一种通过原子置换制备高稳定性纳米催化剂的方法,涉及纳米催化剂。将活性组分从复合氧化物纳米结构中置换;由得到的复合氧化物晶体结构用金属替换,得纳米催化剂。由于活性金属和载体具有相关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会比较强。催化表征结果证明,制备的纳米催化剂,较同类浸渍法催化剂稳定性更高、性质更加稳定。合成方法有望推广制备出一系列的高稳定性纳米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7282048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492178.6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23/78 , B01J37/08 , B01J37/02 , B01J37/18 , B82Y30/00 , B82Y40/00 , C07C1/04 , C07C9/04
Abstract: 一种通过原子置换制备高稳定性纳米催化剂的方法,涉及纳米催化剂。将活性组分从复合氧化物纳米结构中置换;由得到的复合氧化物晶体结构用金属替换,得纳米催化剂。由于活性金属和载体具有相关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会比较强。催化表征结果证明,制备的纳米催化剂,较同类浸渍法催化剂稳定性更高、性质更加稳定。合成方法有望推广制备出一系列的高稳定性纳米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85506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09868.2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Pd/ZnAl2O4催化剂用于甲醇蒸汽重整制氢的方法,属于甲醇制氢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含贵金属Pd的前驱体盐加入至硝酸溶液中制得含贵金属Pd的硝酸溶液,然后将ZnAl2O4载体加入到含贵金属Pd的硝酸溶液中,制得Pd/ZnAl2O4催化剂,催化剂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Zn:31%~36%;Al:25~30%;O:30%~35%;Pd:0.1~5.0%;然后将Pd/ZnAl2O4催化剂用于甲醇蒸汽重整制氢。结果表明:采用Pd含量较低(0.5wt%)的PdZn/ZnAl2O4催化剂即可实现甲醇重整制氢,且副产物CO的选择性与其它Pd含量高(>5%)的PdZn基催化剂相一致,这样可极大节约经济成本,极具经济效益。此外,本发明的制氢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可实现便携式制氢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826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35614.3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效的系列尖晶石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涉及纳米结构材料。将A的可溶性盐和B的可溶性盐溶解在醇类溶剂中,搅拌后得混合溶液;所述A选自Mg,Zn,Ni,Co,Ca,Cu,稀土元素Ln中的一种;所述B选自Al,Si,Cr,Bi,Fe,Ga中的一种;所述可溶性盐采用硝酸盐或氯化物;将混合溶液转移到高压釜中反应,离心,得到前体生成物,煅烧后即得系列尖晶石纳米结构材料。在大批量低成本合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方法适用面广,产物纯度高、同一方法适用合成不同种类和形貌的尖晶石和类尖晶石纳米材料。采用低价安全的原料,简单的合成步骤,而且反应装置简单。反应溶剂可回收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546723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21907.5
申请日:2003-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3C16/24
Abstract: 涉及一种集硅片加热沉积于一体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其步骤为:将硅片置于电极上,抽真空,启动硅片微区加热控制器电源,直接以硅片为加热装置,设定硅片温度,通入或加入反应物,反应物在硅片表面反应,生成产物;以硅片作为基底,使反应产物在硅片表面沉积。采用可程控硅片加热控制装置,克服了硅片作为加热器负载的缺点,采用硅片直接发热方式,不仅可操作温度范围宽(常温~1200℃)、温度控制灵活、温度变化迅速(大于200℃/S),温度控制准确(温度波动小于5℃),增强了可重复性。而且由于硅片体积小,不仅节约能源与实验空间,还可以在同一体系内放置多硅片并独立控制其各自温度,这就大大拓宽了CVD方法的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