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原子锑修饰和氮、氧共掺杂的多孔碳片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469585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0424739.X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单原子锑修饰和氮、氧共掺杂的多孔碳片复合材料,包括:多孔碳片基质材料,多孔碳片基质材料包括多个多孔碳片以形成层状材料,各个多孔碳片之间紧密连接;以及单原子锑修饰和氮、氧共掺杂结构,单原子锑与氮、氧原子形成氧锑氮(O‑Sb‑N)键,并结合于多孔碳片基质材料之中,以形成单原子锑和氮、氧共掺杂结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单原子锑修饰和氮、氧共掺杂的多孔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电池负极材料及电池。

    一种金属硫硒化物/碳复合中空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88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47830.7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金属硫硒化物/碳复合中空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金属硫硒化物/碳复合中空纳米球具有中空结构的纳米碳球,纳米碳球中掺杂有氮元素,纳米碳球的内表面具有金属硫硒化物。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硒纳米球模板;将硒纳米球模板进行聚多巴胺包覆反应后,利用水热反应制备金属硫硒化物/碳复合中空纳米球的前驱体,烧结碳化前驱体获得金属硫硒化物/碳复合中空纳米球。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制备周期短。氮、硒共掺杂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活性位点和导电性,独特的空腔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其该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时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一种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8483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0372862.2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硅化镁和前驱体相隔一段距离置于反应容器中,且硅化镁和前驱体沿反应容器的惰性气体进气气流方向排列;步骤2:往反应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同时对反应容器进行加热发生镁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得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粗产物;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多孔硅粗产物经酸洗、水洗和干燥后得多孔硅/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多孔硅或硅碳复合材料及其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用途。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孔硅或硅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同时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利于批量化制备等优点。

    一种控制碳纳米管直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266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72490.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碳纳米管直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溶剂中,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加热芯片上并加热烘干以使得所述清液中的溶剂挥发而残留下碳纳米管;(2)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所述加热芯片将碳纳米管加热至800℃以上,之后利用电子束对碳纳米管进行辐照,通过碳纳米管直径的无损可控连续缩减,使碳纳米管达到预期直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制备任意特定直径(小于初始直径)的碳纳米管,不仅可以对单根碳纳米管进行处理,还可以同时大批量处理多根碳纳米管,得到特定直径甚至最小直径的碳纳米管。

    一种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512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661300.8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涉及超级电容器。搭建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探针设备;组装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测试。从微观角度,借助特殊的微量电解液使得可以在扫描电子显微镜里组装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微型尺寸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充分接触的情况下其电化学性能,并观察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现象,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超级电容器高温安全性能的需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特点。制备出的微型超级电容器尺寸微小,可达1um3~10um3,在可穿戴设备和微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掺氮碳封装的片层堆叠微米棒状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616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73119.3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掺氮碳封装的片层堆叠微米棒状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微米棒状铋基质由多个夹心纳米片单元紧密堆叠而成,片层内部为金属铋,外部为氮掺杂碳壳;通过外部包覆多巴胺的含有片层堆叠结构的溴氧铋微米棒通过烧结碳化得到掺氮碳封装的片层堆叠微米棒状铋材料。本申请材料的纳米片单元堆叠形成微结构及外部氮掺杂碳的紧密封装,使得该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时,能够有效缩短钠离子的传输路径实现快速充放电,并且能够防止电解液与金属铋的直接接触以及充分缓解材料在嵌/脱钠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极大提升了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722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00860.5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材料技术领域,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KxMAn[Fe(CN)6]y·zH2O,其中,0≤x≤2,0<y≤1,0.5≤z≤2,M为过渡金属,M选用Fe、Ni、Co、Cu中的n种,n=3或4,A1+A2+…+An=1,A1=A2=…=An。本发明的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设计了一种简单、方便、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合成多组分普鲁士蓝类似物。基于不同的过渡元素组成,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以具有高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快速的充放电速率等电化学性能。

    一种控制碳纳米管直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266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0072490.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碳纳米管直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溶剂中,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加热芯片上并加热烘干以使得所述清液中的溶剂挥发而残留下碳纳米管;(2)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所述加热芯片将碳纳米管加热至800℃以上,之后利用电子束对碳纳米管进行辐照,通过碳纳米管直径的无损可控连续缩减,使碳纳米管达到预期直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制备任意特定直径(小于初始直径)的碳纳米管,不仅可以对单根碳纳米管进行处理,还可以同时大批量处理多根碳纳米管,得到特定直径甚至最小直径的碳纳米管。

    一种可控纳米裁剪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962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64688.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控纳米裁剪石墨烯的方法,涉及石墨烯。利用聚焦电子束在钨针尖的尖端沉积无定形碳纳米棒再晶化,或直接用钨针尖尖端粘附纳米碳葱或石墨片,制备纳米刀;再在钨针尖和金丝两端电极上施加恒定的偏压,并以纳米尺度的步长精确移动纳米刀,逐步对石墨烯的边缘进行任意精确的裁剪。通过这种裁剪技术,不仅可以得到任意想要的形状、尺寸和大小,裁剪的边缘也很平滑。通过拍摄石墨烯的电子衍射照片,可获得各个手性方向,进而去切出相应手性结构的边缘。可裁剪出任意形状图案的少层石墨烯,不像金属颗粒刻蚀那样只能获得固定角度的边缘形状。对裁剪边缘的晶体结构和手性进行可控裁剪。裁剪出来的边缘很精确、很平滑,粗糙度在1~2nm以下。

    一种无缝焊接碳纳米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116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43933.3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缝焊接碳纳米管的方法,涉及碳纳米管。选取一根碳纳米管并利用大电流将其烧成两段,或者任意选取两根不同的碳纳米管;利用聚焦电子束,在碳纳米管端口的空隙处沉积无定形碳以连接两段碳纳米管;利用焦耳加热对连接后的整个结构进行退火,得到高度晶化且管壁连续的碳纳米管结构,实现碳纳米管的无缝焊接。对于碳纳米管的管径方向、管壁数、管径和手性均无要求,除了可以对器件中烧断的同一根碳管进行原位焊接修复之外,还适用于具有不同管径方向、管壁数、管径和手性的任意两根或多根碳纳米管之间的无缝焊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