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875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64397.5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有Mn的红色发光材料,该荧光材料的化学组成为:Zr<1x‑≤xMn0.x1Sc。该材料以6O7F8,其中Mn,4+0为发光中心并产生红光发射。在蓝光450nm的激发下,该含有Mn的红色发光材料发射光谱的主峰位于~618nm、发射光谱主峰的半高宽<3nm,且合成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高毒性的HF,从而使该红色发光材料可应用于白光LED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39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636018.0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和受力示踪材料、弹道凝胶,本方案巧妙性将CsCl、InCl3和SbCl3进行受力混合,制得超宽带、发光强度高的无铅氯化物橙黄色发光材料;该光致发光材料在紫外光辐照后,可呈现肉眼可见的强橙黄色发光;而基于该光致发光材料,本方案还提供了光致发光材料及弹道凝胶,其充分利用了CsCl、InCl3和SbCl3在受力混合后,能形成紫外光下呈发光状态的应用产品,通过巧妙性将CsCl、InCl3和SbCl3进行分离负载,然后利用载体之间的受力变化,令CsCl、InCl3和SbCl3突破载体之间的界限进行游离,从而实现受力混合,即时性形成光致发光材料;本方案具有实施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且本方案的光致发光材料在受力示踪材料中的应用具有较为可观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777417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0230926.2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9K11/6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外类钙钛矿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红外类钙钛矿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油酸铯前驱体的制备:将油酸和Cs2CO3混匀,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00~130℃直至Cs2CO3完全反应,得到油酸铯前驱体溶液;(2)钙钛矿发光材料的制备:将PbBr2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微量的HBr,之后将所得混合物注入到油酸和正己烷的混合液中,加入BaBr2,之后再往所得混合溶液中注入步骤(1)所得的油酸铯前驱体溶液,在常温下搅拌反应,将所得反应产物进行离心分离,所得沉淀即为红外类钙钛矿发光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钙钛矿发光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和红外区域均能够观察到发射峰,从而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94567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196277.0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9K11/66 , C07C211/04 , C07C209/68 , C09K11/06 , B82Y2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铅碘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方法,涉及量子点合成。将Cs2CO3、甲胺和乙酸甲脒中的至少一种、油酸和十八烯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后,通入氮气,升温,随后冷却至室温备用;将PbO与油酸和十八烯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后,通入氮气,升温,直到PbO粉末溶解,冷却至室温备用;将得到的溶液预热后,分别与油胺和十八烯溶液混合,将混合溶液升温至50~300℃,再加入三甲基碘硅烷,反应后,用冰水浴冷却反应装置,所得溶液即为铅碘钙钛矿量子点。得到的铅碘钙钛矿量子点拥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稳定性。如此高性能和稳定的铅碘钙钛矿量子点有助于未来的显示和照明应用。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
-
公开(公告)号:CN1066349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4600.9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9K1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7706 , C09K11/0883 , C09K11/7774
Abstract: 一种橙红光长余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荧光粉。橙红光长余辉荧光粉结构式为:M1‑x‑yAlSi5O2N7:Ybx,Lny;其中,0.001≤x≤0.1,0≤y≤0.1;M至少包含Ba,以及Mg、Ca、Sr、Ba等中的至少一种;Ln是Pr、Nd、Sm、Gd、Tb、Dy、Ho、Er、Tm等中的至少一种。制备:将M前驱体、Yb前驱体、Ln前躯体、Al前驱体与Si前驱体在还原气氛中于1200~1800℃下煅烧;或先在还原气氛下烧结得到Yb2+和Ln3+掺杂的M金属的硅酸盐化合物,再与Si前驱体和Al前驱体在还原气氛下于1200~1800℃再次烧结。
-
-
公开(公告)号:CN117908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89912.4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分复用成像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和方法,该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包括收发装置、延时装置、探测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其中的延时装置包括输入光纤阵列和延时光纤阵列,对应于探测目标不同位置的回波信号被输入光纤阵列中不同的第一光纤接收,形成的像素信号经过延时光纤阵列在时域上分离,同时其中的探测装置采用单像素探测器。由此,该激光雷达探测系统能够通过单一波长激光、单像素探测器和单通道采集卡对获得的不同像素进行探测,从而实现非扫描情况下的目标成像,提高了激光雷达探测回波信号的信噪比,并降低了系统复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4917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08875.5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9K11/68
Abstract: 一种纳米尺寸近红外光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长余辉发光材料。将Na2CO3、Ga2O3和GeO2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研磨,煅烧,得Na2Ga2(1‑x‑y)GexO4‑x粉末,将其配制成悬浊液。将悬浊液与化学计量比的Zn(CH3COO)2和Cr(CH3COO)3混合进行离子交换,得到近红外光长余辉材料前驱体;将近红外光长余辉材料前驱体煅烧,或将得到的近红外光长余辉材料前驱体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后,离心,再用水和乙醇交替洗涤干燥,煅烧,即得纳米尺寸近红外光长余辉材料。合成方法制备简单且煅烧温度相对较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余辉性能良好,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8569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36320.1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肿瘤诊疗一体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基于长余辉纳米材料。所述肿瘤诊疗一体化纳米材料为核壳材料结构。通过离子交换结合水热的方式得到长余辉纳米颗粒,再煅烧;将煅烧后的长余辉纳米颗粒与二甲基咪唑溶液混合,超声分散后,加入Zn源;混合体系反应,反应后洗涤,离心分离,得白色粉末,干燥后即得肿瘤诊疗一体化纳米材料。能够以得到集高效长余辉发光性质的纳米材料和高效药物装载及外界刺激释放响应的金属有机框架的肿瘤诊疗一体化复合材料,并且该肿瘤诊疗一体化纳米材料还具有合成温度低的特性,为其大规模的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