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的三维石墨烯和纳米银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896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04024.1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海绵的三维石墨烯和纳米银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和硝酸银分别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氧化石墨烯和银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形成GO/Ag+分散液;通过简单的浸渍涂覆将氧化石墨烯和银离子较均匀地涂覆在海绵的多孔结构上;最后通过还原过程将石墨烯和纳米银组装在海绵上。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应用;制备的材料机械性能好,能够高效产生蒸汽,具有高的光热转换效率。

    基于压电传感涂层原位传感器和零群速导波的损伤监测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16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084369.6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损伤监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在待测结构上制备压电传感涂层;将压电传感涂层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脉冲超声信号源和计算机;计算机控制脉冲超声信号源发出激励信号至压电传感涂层,以激励产生超声导波;压电传感涂层接收超声导波并传输至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接收的超声导波进行处理,计算得到超声导波在时频域内的能量谱,提取超声导波的共振峰的频率;通过对比共振峰的频率与待测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零群速导波频率的值,判断待测结构的损伤情况。借此,压电传感涂层能够与复杂待测结构共形,与非接触式激光超声相比能够实现零群速导波的原位在线传感和多周期激励。

    基于压电传感涂层原位传感器和零群速导波的损伤监测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1608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1084369.6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电传感涂层原位传感器和零群速导波的损伤监测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其包括:在待测结构上制备压电传感涂层;将压电传感涂层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脉冲超声信号源和计算机;计算机控制脉冲超声信号源发出激励信号至压电传感涂层,以激励产生超声导波;压电传感涂层接收超声导波并传输至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接收的超声导波进行处理,计算得到超声导波在时频域内的能量谱,提取超声导波的共振峰的频率;通过对比共振峰的频率与待测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零群速导波频率的值,判断待测结构的损伤情况。借此,压电传感涂层能够与复杂待测结构共形,能够实现零群速导波的原位在线传感和多周期激励。

    一种埋入式碳纳米复合材料柔性压阻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04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55592.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埋入式碳纳米复合材料柔性压阻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碳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油墨、制备树脂绝缘膜、碳纳米复合材料传感薄膜喷涂成型、制作柔性压阻传感器、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及柔性压阻传感器的埋入。本发明采用碳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油墨制备柔性传感器,制作方便,易于成型,传感器油墨便于储存。本发明制作的碳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油墨由CNT、Graphene、PVP、SDBS混合,受到应变后电阻变化明显,响应速度快;本发明操作方式简单,采用埋入式集成的传感器布设方式,提升了结构的一体化程度,降低了外界环境对传感器监测的影响,提高了传感器灵敏度。

    基于各向异性反射型电磁超表面的宽带交叉极化转变器

    公开(公告)号:CN108134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386307.X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各向异性反射型电磁超表面的宽带交叉极化转变器,涉及交叉极化转变器。由3层光学材料组成,依次为一维金属光栅、印刷电路板和金属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入射波:频率在8.7~13.2GHz范围内的线极化波,正入射或斜入射到金属光栅上。(2)反射波:从交叉极化转变器的反射的波既是所需的反射极化波。基于各向异性反射型电磁超表面的宽带交叉极化转变器的各向异性反射在较高的入射角下也能产生,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几何尺寸进行调整。此外,所提出的交叉极化转变器在微波仪器,波前处理和偏振分量等许多潜在应用中具有带宽较宽、效率高等优点。

    带电流过零区域控制的死区时间可变逆变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2995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082202.4

    申请日:2016-0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带电流过零区域控制的死区时间可变逆变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系统设有逆变器主电路、等效负载、电流检测模块、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过零区域阀值设定模块、主控制器模块和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逆变器主电路的输出端与等效负载的前端相连;等效负载后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相连;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端与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和主控制器模块连接;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输出端接主控制器模块,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输入端与过零区域阀值设定模块相连;电流运算器输入端接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端,电流运算器输出端接电流阀值比较电路输入端,电流阀值比较电路输出端接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主控制器模块的算法运算器输出接逆变桥的驱动电路。

    带电流过零区域控制的死区时间可变逆变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2995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82202.4

    申请日:2016-02-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87 H02M1/38 H02M2001/385

    Abstract: 带电流过零区域控制的死区时间可变逆变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系统设有逆变器主电路、等效负载、电流检测模块、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过零区域阀值设定模块、主控制器模块和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逆变器主电路的输出端与等效负载的前端相连;等效负载后端与电流检测模块相连;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端与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和主控制器模块连接;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输出端接主控制器模块,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输入端与过零区域阀值设定模块相连;电流运算器输入端接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端,电流运算器输出端接电流阀值比较电路输入端,电流阀值比较电路输出端接电流过零区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主控制器模块的算法运算器输出接逆变桥的驱动电路。

    一种监测螺栓连接结构损伤的压阻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873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55596.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螺栓连接结构损伤的压阻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其中碳纳米复合材料压阻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碳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油墨、碳纳米复合材料压阻传感器喷涂成型:在CFRP螺栓连接结构螺栓接头周围用丙烯酸树脂对连接件表面进行绝缘处理,得到绝缘层,然后在绝缘层表面喷涂碳纳米复合材料油墨得到传感薄膜,即碳纳米油墨导电层;制作压阻传感器。本发明采用特制碳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油墨制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塑性强的优点;采用了针对不同损伤形式的电极布局,降低了垫片对传感器监测的影响。

    接触式高压电气温度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2804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21381.1

    申请日:2014-01-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接触式高压电气温度检测系统,涉及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测温模块设有温度传感器、波形发生器、电-光转换输入口和太阳能板;信号处理模块设有光-电转换输出口、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单片机、显示屏,能源光源模块设有抛物面镜、金卤灯、电源;温度传感器输出端接波形发生器输入端,波形发生器输出端与电-光转换输入口连接,太阳能板输出端接波形发生器,电-光转换输入口输出端通过光纤束接光-电转换输出口,光-电转换输出口输出端接运算放大器输入端,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接电压比较器输入端,电压比较器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口连接,单片机输出端口与显示屏输入端连接,电源接金卤灯,金卤灯经过抛物面镜形成的光纤束照射太阳能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