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21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95683.2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Cu(NH3))(CN)与ZnO纳米线堆叠的柔性光电探测器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在ZnO NWs结构上径向上堆叠(Cu(NH3))(CN),利用压电效应和电荷俘获效应的耦合,大幅降低ZnO NWs的暗电流,提高响应度,同时具有可调的阈值电压。并根据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物理加密协议,并构建了紫外通信系统和紫外显示系统。本发明由(Cu(NH3))(CN)堆叠的ZnO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的设计方法具有极好的应用可拓展性,可应用于加密光通信、柔性集成系统等领域。该光电探测器体积较小,同时满足柔性电子的要求,这表明基于该设计的光电探测器附着在衣物或身体上时不会导致布线过于复杂,可以实现实时电转换通信,在光通信与紫外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59405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0565755.6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位置监测功能的微镜系统,包括:微镜;芯片基底,芯片基底上形成有光源;至少一个驱动臂,至少一个驱动臂连接在微镜与芯片基底之间,以使得至少一个驱动臂能够被控制以对微镜进行驱动;以及光电探测器阵列,光电探测器阵列形成在微镜的背面,光电探测器阵列对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检测以对微镜的位置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00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200668.0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J37/244 , H01J37/26 , H01J37/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热微镜驱动器失配矫正系统,包括:光源,光源用于向设置在光源正上方的电热微镜发出光线,电热微镜对来自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形成反射光线;多个光电探测器均匀地设置在光源的周围,多个光电探测器分别对电热微镜形成的反射光线进行探测,生成多个电流信号;矫正电路同时接收多个电流信号,将多个电流信号转换为多个电压信号,获取多个电压信号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至少基于差值生成矫正电信号,矫正电信号能够被发送至电热微镜的至少一个驱动器,以对至少一个驱动器的驱动电压进行矫正。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热微镜驱动器失配矫正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08837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70854.9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B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02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位移监测的光电探测器位置布局,涉及光电探测器。所述用于大位移监测的光电探测器位置布局为:将两个正方形PD放在光源的同一侧,其边一侧靠近光源,光源被反射回来的光线照射在PD上。实现仅利用两个PD对物体位置的更大位移监控,输出的线性区间更大,可分段处理,为监测不同的位移范围提供便利;高分辨率,而且灵敏度相对更好,易于控制,结果处理简便、成本低,给流片加工带来极大方便;在处理外侧的PD对应的光强时,采用将其光强与内侧PD上的光强相比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降低照度对结果的影响;只需要模拟电路的设计便能实现多样的监测功能,输出数量少,不需要大规模的数字电路来处理阵列式的输出,节约芯片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8063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371165.X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1/66
Abstract: 一种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监测微镜的方法,涉及四象限光电探测器。整个监测系统由微镜、四象限光电探测器、光源构成一个闭环系统;根据需要,微镜受到驱动后产生一个位置变化,驱动过程受到扰动,得到微镜位置;得到的微镜位置跟实际需要的位置存在差距,当前的位置变化通过光线的反射使芯片上的四象限光电探测器产生四路输出电压,通过处理四象限光电探测器产生四路输出电压精确得到微镜的位置,与预期想要得到的位置进行对比,矫正微镜的驱动,即得到更加精确的位置。可实现利用FQPD对微镜的位移和偏转角度进行同时监测,使两者的输出的线性区间都尽可能最大,易于控制,结果处理简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004419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278265.2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J1/42
Abstract: 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光电传感集成芯片,涉及光电传感器。设有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缓冲电路;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输出端接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入端,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1差分输入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输出端接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入端,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2差分输入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接输出缓冲电路输入端,输出缓冲电路输出端接外部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分别通过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和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接限幅放大器的2个差分输入端。
-
公开(公告)号:CN10500441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278265.2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J1/42
Abstract: 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光电传感集成芯片,涉及光电传感器。设有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缓冲电路;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输出端接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入端,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1差分输入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输出端接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入端,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2差分输入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接输出缓冲电路输入端,输出缓冲电路输出端接外部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分别通过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和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接限幅放大器的2个差分输入端。
-
公开(公告)号:CN10397224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3806.9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7/144 , H01L31/103 , H01L31/0352 , H01L31/0216
Abstract: 用于自动电力抄表系统的硅基单片光电集成接收芯片,涉及光电集成电路。设有硅基光电探测器和硅基光电探测器跟随的放大集成电路;所述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纵向结构自下而上依次是低掺杂的P型硅衬底、N阱、N型重掺杂硅、P型重掺杂硅、金属铝、三层的SiO2绝缘介质层、Si3N4表面钝化层;硅基光电探测器跟随的放大集成电路设有互阻前置放大器、限幅放大器和差分输出缓冲电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接硅基光电探测器,互阻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输入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接差分输出缓冲电路输入端。可实现650nm±17.8nm光电探测器的放大集成电路的单片光电集成,可满足自动抄表系统100Mbps传输速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01614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5139.9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用于塑料光纤通信的光发射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发射芯片。芯片设有基底、光发射驱动电路和光源谐振腔光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设在基底上表面左半侧,在驱动电路左侧设有3个焊盘,在驱动电路右侧设有2个焊盘,在基底上表面右侧部分设有预留焊盘,右下焊盘与预留焊盘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二极管阴极端面通过银浆粘在预留焊盘上,阳极通过键合线与右上焊盘连接。在硅基底上左半侧形成光发射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上左侧形成3个焊盘;在驱动电路右侧形成2个焊盘;在基底上右侧部分进行淀积金属铝板形成预留焊盘;在右下焊盘和预留焊盘之间相连;在预留焊盘上点上银浆,将二极管阴极端面粘在焊盘上,将二极管阳极接驱动电路右上焊盘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