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5912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88931.8

    申请日:2004-11-09

    Inventor: 赖冠州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底板与扩散板间,以向上支撑住扩散板,该底板中并设置一固定孔及一扣合孔,用以固定该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一平板、一柱体、一卡合栓、及一固定扣。其中平板为平行于底板配置。柱体形成于平板的上表面,竖立于底板与扩散板之间,其顶端向上顶触扩散板下表面,用以支撑住扩散板。卡合栓连接于平板的下表面,穿过底板的固定孔,并凸出于该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扣设置于平板下表面且与卡合栓相距一距离,可穿过底板的扣合孔,且扣合于底板的下表面。其中,上述的固定孔包括一穿透区及一卡合区,卡合区的切面内径小于穿透区的切面内径。

    液晶显示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674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145520.0

    申请日:2009-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单元、背光模组、盖体以及壳体,其中壳体设置有一开口和一收容空间,液晶单元和背光模组直接干涉接触壳体并收容固定在收容空间内,盖体覆盖在开口上。由于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和背光模组外部省略设置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利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壳体直接收容并固定液晶单元和背光模组,零件少、结构简单、厚度和重量小并且生产成本低。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支撑柱

    公开(公告)号:CN1316302C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410045532.3

    申请日:2004-05-28

    Inventor: 赖清坤 赖冠州

    Abstract: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支撑柱,背光模组的支撑柱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底板与扩散板间,以向上支撑住扩散板,在底板中并设置一固定孔,用来固定该支撑柱。该支撑柱包括一锥柱、一锥盘、一固定栓以及一开口卡环。锥柱顶端顶触于该扩散板下表面,用以支撑扩散板;锥盘连接于锥柱下方,并贴覆于底板上。背光模组中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可在锥盘的斜面以及锥柱的斜面产生连续反射而射向锥盘的正上方。固定栓连接于锥盘下表面,并穿过底板的该固定孔而凸出于底板下表面。开口卡环设置于底板下表面,可由固定栓侧面卡入并夹持固定栓,其中锥盘与开口卡环可上下夹持住底板,支撑柱可稳固地与底板相结合,提供背光模组一稳固的支撑能力。

    背光模块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27782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005642.5

    申请日:2008-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含第一灯管,该第一灯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用以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源,且该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灯管的该第一端;第二灯管,该第二灯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用以提供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源,且该第二电压源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灯管的该第一端;第一外部电极,该第一外部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该第一外部电极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电压源;第二外部电极,该第二外部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该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压源,其中该第一电压信号和该第二电压信号为反相。本发明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漏电流以及亮度下降的缺陷。

    灯管夹持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6330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58922.4

    申请日:2004-07-21

    Abstract: 一种灯管夹持装置,使用于背光组件中。灯管夹持装置包括支撑部、固定部以及U型夹持部。支撑部用以将背光组件的扩散板与灯管隔开一固定距离,且支撑部包括一U型孔,用以夹持另一灯管,U型孔的开口宽度等于灯管的直径。固定部用以固定于背光组件的背板上。U型夹持部用以夹持灯管且U型夹持部的开口宽度等于灯管的直径。

    显示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36364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10185616.5

    申请日:2008-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塑胶后壳、显示面板、缓冲件与塑胶前壳。塑胶后壳包含多个支撑肋凸设在塑胶后壳的内表面上。塑胶后壳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容纳部,控制模块容置于容纳部中。显示面板包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对应塑胶后壳的内表面配置。缓冲件配置并承靠于第二表面上。塑胶前壳具有一显示开口暴露出部分的第二表面,且配置并承靠于缓冲件上。

    背光模块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27782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05642.5

    申请日:2008-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含第一灯管,该第一灯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用以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源,且该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灯管的该第一端;第二灯管,该第二灯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用以提供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源,且该第二电压源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灯管的该第一端;第一外部电极,该第一外部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该第一外部电极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电压源;第二外部电极,该第二外部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该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压源,其中该第一电压信号和该第二电压信号为反相。本发明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漏电流以及亮度下降的缺陷。

    直下式背光模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13871C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410088931.8

    申请日:2004-11-09

    Inventor: 赖冠州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底板与扩散板间,以向上支撑住扩散板,该底板中并设置一固定孔及一扣合孔,用以固定该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一平板、一柱体、一卡合栓、及一固定扣。其中平板为平行于底板配置。柱体形成于平板的上表面,竖立于底板与扩散板之间,其顶端向上顶触扩散板下表面,用以支撑住扩散板。卡合栓连接于平板的下表面,穿过底板的固定孔,并凸出于该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扣设置于平板下表面且与卡合栓相距一距离,可穿过底板的扣合孔,且扣合于底板的下表面。其中,上述的固定孔包括一穿透区及一卡合区,卡合区的切面内径小于穿透区的切面内径。

    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28649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54289.8

    申请日:2006-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用以搭配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于一背光模块之上,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驱动电路阵列、一液晶层以及一密封件,该驱动电路阵列、该液晶层以及该密封件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二透明基板对应该背光模块。该液晶面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框体以及一弹性体。该弹性体连接该框体,其中,该弹性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接触位置位于该密封件的上方,并位于该框体与该第一透明基板之间。

    显示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3636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85616.5

    申请日:2008-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塑胶后壳、显示面板、缓冲件与塑胶前壳。塑胶后壳包含多个支撑肋凸设在塑胶后壳的内表面上。塑胶后壳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容纳部,控制模块容置于容纳部中。显示面板包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对应塑胶后壳的内表面配置。缓冲件配置并承靠于第二表面上。塑胶前壳具有一显示开口暴露出部分的第二表面,且配置并承靠于缓冲件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