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部件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839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510193452.0

    申请日:2015-04-22

    Inventor: 温宗尧 赖柏宇

    Abstract: 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鳍部件,嵌入在设置在半导体衬底上方的隔离结构内,第一鳍部件具有第一侧壁和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从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的顶面。该器件也包括:第二鳍部件,设置在隔离结构上方并且具有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鳍部件的第一侧壁对准。该器件也包括:栅极介电层,直接设置在第一鳍部件的顶面上以及第二鳍部件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以及栅电极,设置在栅极介电层上方。本发明还涉及鳍部件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集成电路器件和形成集成电路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002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911128131.7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形成集成电路结构的方法包括:形成突出高于隔离区域的顶面的半导体鳍。半导体鳍的顶部由第一半导体材料形成。在半导体鳍的顶面和侧壁上沉积半导体覆盖层。半导体覆盖层由与第一半导体材料不同的第二半导体材料形成。该方法还包括在半导体覆盖层上形成栅极堆叠件,在栅极堆叠件的侧壁上形成栅极间隔件,蚀刻栅极堆叠件的侧上的半导体鳍的部分,以形成延伸至半导体鳍中的第一凹槽,使半导体覆盖层凹进,以形成位于栅极间隔件的部分正下方的第二凹槽,以及实施外延以生长延伸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外延区域。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集成电路器件。

    集成电路制造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57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894266.8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一种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元件结构包括基底,在基底上的源极/漏极部件,在基底上的栅极堆叠,于源极/漏极部件上方的接触孔,以及于源极/漏极部件上方并在栅极堆叠和接触孔之间的虚置部件。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接触孔中形成接触插塞,并电性耦合至源极/漏极部件,在形成接触插塞后,选择性移除虚置部件,以形成气隙延伸高于栅极堆叠顶面。制造方法还包括:于接触插塞上方形成密封层,并覆盖气隙。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10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891977.1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沟道层和牺牲层的堆叠件。沟道层和牺牲层具有不同的材料组分并且在垂直方向上交替设置。方法还包括:图案化堆叠件以形成半导体鳍;在半导体鳍的侧壁上形成隔离部件;使半导体鳍凹进,从而形成源极/漏极凹槽,从而使得半导体鳍的凹进顶面位于隔离部件的顶面下方;从半导体鳍的凹进顶面生长基底外延层;在源极/漏极凹槽中沉积绝缘层;以及在源极/漏极凹槽中形成外延部件,其中,外延部件位于绝缘层之上。绝缘层位于基底外延层之上并且位于最底部沟道层之上。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