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52067.3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轮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设计的涡轮发动机组件,包括涡轮壳体,所述涡轮壳体的一侧设有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成富氧燃气的燃气催化机构,涡轮壳体上设置有燃气驱动机构,燃气催化机构包括与涡轮壳体一体化设计的燃气发生器筒体,燃气发生器筒体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过氧化氢管道的密封法兰,燃气发生器筒体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催化床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燃气催化机构,通过镀银多孔底座和固定圆杆之间的相互配合,镀银多孔底座、镀银多孔结构以及分配孔板均通过固定圆杆串在一起,便于通过固定圆杆实现催化床组件的整体放入和取出,解决了一体化设计下催化床组件放入和取出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51568.X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箭喷注器技术领域,解决了调节喷孔开度的方式难以兼顾燃料宽工况范围高质量雾化和燃气高效混合的技术问题,尤其涉及一种引气充气雾化吸气式火箭喷注器,所述中心针栓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壁面周向均匀分布的气雾化喷孔,以及与引射气入口流道连通并通入引射气的引射气喷注汇流腔,燃料与引射气在燃气混合腔混合后,由气雾化喷孔向氧化剂环状流道中喷出形成横向射流,并与氧化剂气体来流混合。本发明无需改变喷孔截面积,采用引射充气雾化的方式,通过调节引射气流量,获得维持不同工况下燃料高质量雾化和燃气高效混合的气液质量比,从而兼顾燃料宽工况范围的高质量雾化和燃气高效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8228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12247.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气式火箭针栓喷注器及其喷注方法,涉及发动机推进剂喷注领域。包括壳体、针栓、针锥、弹性元件和端面法兰等结构,并对壳体采用拉瓦尔喷管结构,针栓设置于壳体中心,壳体与针栓外壁面之间形成环状且具有拉瓦尔喷管型线的气体流道,针栓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针栓内设有与喷孔连通的内流道和汇流腔,弹性元件安装于端面法兰和针锥之间,并预压缩安装在针栓中,针锥在弹性元件预紧力的作用下与针栓内流道壁面接触密封,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燃料流量变化时,燃料喷孔根据燃料压力变化自适应调节,维持燃料雾化质量和喷射压力稳定,同时控制氧化剂气体在喉道处发生壅塞,保证发动机稳定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87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12222.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氧燃气气雾化喷嘴,涉及宽域主动冷却发动机推进剂喷注领域。包括燃气接嘴、气液混合腔、燃料接嘴、燃料汇流腔、混合腔进液孔、喷嘴、音速流量计,所述燃料接嘴下游与呈环状且与气液混合腔同轴的燃料汇流腔连接,燃料汇流腔则通过混合腔进液孔与气液混合腔相通;气液混合腔的轴向长度和横截面积应确保燃气滞留时间小于10ms;所述混合腔进液孔的总面积应确保燃料通过混合腔进液孔的动量与气液混合腔内燃气的动量比小于0.1。针对固定截面积喷嘴的宽域主动冷却喷注器,在发动机启动阶段,可通过富氧燃气气雾化喷嘴,对尚处于低温液态的燃料进行气雾化,从而确保燃料雾化、混合质量,并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90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73380.3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物性拓扑优化方法,首先确定换热结构的物理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信息及材料物性参数变化信息;再建立变物性热传导的拓扑优化模型,推导出灵敏度公式以及伴随关系式;搭建数值求解器,分别求解状态变量和伴随变量,并计算对应的灵敏度、目标函数;在求解器中耦合优化算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更新,根据目标函数是否满足收敛要求确定进行下下一步骤;最终得到热传导结构的变物性拓扑优化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适应材料在不同热载荷下物性参数的变化,可进行换热结构的变物性拓扑优化设计,能够获得更加优良的换热效果,相比于常规结构能够带走更多热量,降低冷却结构的平均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56866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88944.9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F02K9/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冷却液膜成型结构,包括连接于推力室侧壁的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端部与位于推力室侧壁内的扩散腔相连通,扩散腔沿推力室的周向贯通,推力室的侧壁内设有沿其周向贯通的分配腔;所述扩散腔与分配腔之间隔置有中间隔板,且中间隔板上开设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连通孔,分配腔与推力室的内腔之间开设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分配孔。本发明可以保证各个分配管中的冷却剂流量偏差在3%的范围以内,有效保证冷却液膜在推力室壁面成型厚度的均匀性,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15361.4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涡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叶差异化设计的多管路局部进气涡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气支路一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气支路二以及用于适配较宽范围运行工况的涡轮组件,涡轮组件的涡轮级数包括但不限于三级,涡轮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进气支路一路径上的涡轮第一级静叶一,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进气支路二路径上的涡轮第一级静叶二。本发明可以在不同工况采用与当前工况气流角相匹配的静叶叶型,可大幅减小气流攻角,从而提高涡轮效率,可以适配更多运行工况,扩大进气涡轮的适用范围,避免现有的进气涡轮需要选取进气度来匹配涡轮流量而使得涡轮叶型无法适配较宽范围运行工况的情况,减少飞行器飞行周期燃料消耗,提升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2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512247.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气式火箭针栓喷注器及其喷注方法,涉及发动机推进剂喷注领域。包括壳体、针栓、针锥、弹性元件和端面法兰等结构,并对壳体采用拉瓦尔喷管结构,针栓设置于壳体中心,壳体与针栓外壁面之间形成环状且具有拉瓦尔喷管型线的气体流道,针栓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针栓内设有与喷孔连通的内流道和汇流腔,弹性元件安装于端面法兰和针锥之间,并预压缩安装在针栓中,针锥在弹性元件预紧力的作用下与针栓内流道壁面接触密封,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燃料流量变化时,燃料喷孔根据燃料压力变化自适应调节,维持燃料雾化质量和喷射压力稳定,同时控制氧化剂气体在喉道处发生壅塞,保证发动机稳定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2943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17266.4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发动机涡轮壳体结构,能够确保高温燃气顺利通过、轴承稳定运转以及涡轮壳体内腔压力有效调节,从而实现涡轮转子安全工作,所述涡轮壳体由涡轮侧壳体、压力机侧壳体以及用于连接涡轮侧壳体和压力机侧壳体的轴承安装座组成,还包括有布置在涡轮壳体内并互不干涉的燃气通道、冷却通道和压力平衡通道;所述燃气通道包括位于一体成型在涡轮壳体外侧壁上并延伸入涡轮壳体的高温燃气流道,且高温燃气流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高温燃气进口和高温燃气出口,高温燃气出口开设在涡轮侧壳体的内壁上。本发明实现了涡轮壳体的导流、冷却、平衡压力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7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51696.4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合肥中科重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轮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大范围可调的燃气发生器涡轮动力装置,包括储罐以及分别安装在储罐两侧的燃气发生器一和燃气发生器二,燃气发生器一和燃气发生器二之后设置有涡轮动力机构,涡轮动力机构包括设置于燃气发生器一和燃气发生器二之后的涡轮导叶及涡轮动叶,固定设置于燃气发生器一输出端的第一出口管,以及固定设置于燃气发生器二输出端的第二出口管。本发明使得在不同工况下涡轮局部进气通流面积可调范围更广,有效拓宽涡轮工作的流量范围,更好地适用更多的运行工况,提升相同质量燃料下的巡航时长,提升发生器燃料的经济性,避免传统设计通常涡轮所有工况采用同一个通流面积不变而影响涡轮流量调节范围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