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燃烧室抽气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96645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73939.6

    申请日:2025-02-18

    Inventor: 卢驭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燃烧室抽气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涡轮泵、电动泵;所述推力室由内壁和外壁构成,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空腔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设有温差发电片。本发明利用液氧与高温推力室之间极大的温差,使温差发电片为电动泵提供持久的电能,实现了废热的有效回收再利用,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涡轮泵、电动泵以及温差发电片之间形成了高效的能量交互循环,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需求,降低了火箭的整体质量,提高了发动机系统的紧凑性和可靠性,实现了轻量化、高可靠性系统设计。

    一种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煤油再生冷却通道泄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8949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1460460.8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煤油再生冷却通道泄压系统,包括发动机系统、供油系统、孔板泄压系统和测量系统,孔板泄压系统包括并联设置于冷却煤油出口管路和冷凝器之间的常开管路、第一泄压管路和第二泄压管路;孔板泄压系统用于将根据测量系统检测到的煤油压力与压力阈值做比较:当超过压力阈值时,打开第一泄压管路上的高温电磁开关阀和泄压孔板来进行泄压,或当压力急剧升高时,打开第二泄压管路上的爆破阀进行泄压。其解决了现有RBCC发动机再生冷却通道内随着煤油温度升高,冷却通道内压力不断升高的问题,可维持再生冷却系统内压力超过燃料临界压力,且在发动机安全压力范围之内。

    一种周期性微通道的回流式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6539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07407.9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一种周期性微通道的回流式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间构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由TPMS晶胞以共形映射的晶胞排布方式构成,且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子域和第二子域,第一子域包括若干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子域包括若干相互连通的第二流道,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互间隔分布;还包括设于外壳体的进液口,进液口连通于各第一流道的进口端,第一流道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流道的出口端,各第二流道出口端连通出液口。基于共形映射的晶胞排布方式使TPMS结构特点高效发挥,同时具有TPMS特点的回流式冷却流道延长了冷却液流动路径,简化冷却液的收集和管理系统。

    一种低温推进剂在轨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37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21574.4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推进剂在轨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低温推进剂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液氧内罐和液氧外罐。本发明利用液氧推进剂的顺磁性设计了磁泵单元,对液氧推进剂进行增压输送,通过节流产生冷量,在无运动部件的前提下冷却系统内部的液氧推进剂。通过磁分离器进行节流后液氧和低温氧气的分离,利用低温氧气通入液氧储罐气相区,维持内部压力,有效解决微重力环境下的气液混合问题,可以随时向发动机供应无气体掺混的液氧推进剂。分离后的部分低温氧气可以通入冷屏,减少外部热量输入,进一步延长低温推进剂的贮存时间。采用永磁体作为系统运行的主要动力来源,可以大幅降低系统运动能耗,同时提升安全性,适用于空间环境。

    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身部结构、制造方法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565378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1344816.7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身部结构、制造方法及发动机,包括冷却剂进口、冷却剂进口流量分配槽、轴向直槽、周向流量分配槽以及燃烧室段螺旋槽,冷却剂进口与冷却剂进口流量分配槽固定设置在轴向直槽上,周向流量分配槽设置在轴向直槽上方,燃烧室段螺旋槽设置在周向流量分配槽上方。本发明通过在身部入口处设置冷却剂进口流量分配槽,保证从身部入口处进入各槽道的流量一致,大幅度提高身部流量分配均匀性,保证身部各个部位流动和换热情况一致,从而提高身部温度均匀性,身部各部位换热均匀,冷却效果一致,避免恶劣工况下局部换热恶化,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身部发生烧坏,提高发动机的工况适应性。

    一种过氧化氢推力室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876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0281767.0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过氧化氢推力室和发动机,涉及航天发动机技术领域,过氧化氢推力室包括沿预设方向顺次密封连接的分解器、分配均流器、气液喷注器和燃烧器,分配均流器具有中心区域和环绕在中心区域外的环形区域,在中心区域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在环形区域环形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通气孔;气液喷注器具有燃料通道、燃烧通道和节流通道,节流通道围绕在燃烧通道四周,燃料通道与燃烧通道连通;燃烧器包括套叠在一起的内衬和外壳,内衬的内部为燃烧内腔,内衬和外壳之间具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分布的螺旋通道;多个第一通气孔、燃烧通道和燃烧内腔顺次连通,环形区域与气液喷注器之间形成有环形腔,环形腔、节流通道和多个螺旋通道顺次连通。

    一种高温高压航空煤油流动传热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30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0867866.2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高温高压航空煤油流动传热试验装置,包括煤油供应单元,还包括煤油加热单元、废气液处理单元、安全防护单元和测控单元,煤油供应单元、煤油加热单元和废气液处理单元之间通过输送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煤油供应单元包括储油箱和电机泵组,储油箱通过输送管路与电机泵组连接;煤油加热单元是在封闭试验舱内依次连接有预热段、测量段和试验段,所述煤油供应单元末端通过输送管路与预热段连通。本发明的一种高温高压航空煤油流动传热试验装置,主要用于研究航空煤油等碳氢燃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传热和结焦特性,为航空煤油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主动再生冷却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