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358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66009.6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IPC: F02C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仿鸟类翼羽膜瓣结构的放气活门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壳体、活塞、左端仿生放气活门、中部仿生放气活门、右端仿生放气活门,所述壳体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排气口、进气口。仿生放气活门装置由左端仿生放气活门、右端仿生放气活门与中部仿生放气活门由活塞和连接柱连接,活塞可以在活塞销座中滑动,实现放气活门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本发明所述的放气活门装置是受鸟类翼羽膜瓣结构启发,放气活门两侧存在压差,导致膜瓣结构发生弯曲,当压差超过临界值,膜瓣长短瓣发生分离形成气道,促使气体排出,达到保护飞机发动机的效果。本发明的放气活门装置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56148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055097.7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蛛网结构的MEMS仿生加速度传感器,包括边框,边框具有空腔;质量块,质量块设于空腔内并位于空腔的中心;多个变截面悬臂梁,多个变截面悬臂梁设于空腔内并围设于质量块的四周;变截面悬臂梁的中部为无应力区,变截面悬臂梁的两端为应力区,每一变截面悬臂梁两端的应力区分别与质量块和边框连接,变截面悬臂梁两端的应力区布置压电薄膜,压电薄膜上设有叉指电极;多个连接梁,多个连接梁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每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变截面悬臂梁的无应力区连接。本发明提高了电荷灵敏度,降低了噪音,还最大限度的抑制横轴串扰,降低了加速度传感器的横轴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8135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810522033.0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蔬采摘手部装置,包括一个采摘手和一个设置在采摘手后部的切割机构,采摘手包括一个手掌,手掌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一个滑槽,两个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手指的后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两个手指通过指间滑移机构连接使两个手指可以沿滑槽做向内收紧和向外伸张的动作,两个手指之间有指间支撑面,切割机构通过切割机构支架设置在手掌的上端面上,切割机构中的摆动微电机带动圆形刀具向两个手指之间落下或向上抬起,切割机构中的切割微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圆形刀具转动以完成切割动作;本发明可适应不同大小目标的抓取,可实现可靠的抓取和切割动作,结构简单紧凑,对果蔬主体部分没有伤害,提高了抓取和切割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1025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052983.3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32B9/00 , B32B9/04 , B32B17/04 , B32B17/12 , B32B27/02 , B32B27/34 , B32B27/12 , B32B5/12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螺旋铺排仿生抗冲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若干纤维铺层组,每个纤维铺层组均包括若干纤维层,若干纤维铺层组沿铺层方向呈周期性螺旋铺排,相邻纤维铺层组间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螺旋转角,同一纤维铺层组中各个纤维层间具预设角度差异。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于相邻纤维铺层组以及同一纤维铺层组内纤维层间的铺层角度差异,当复合材料受到外界冲击载荷时,纤维铺层组的旋转,同一纤维铺层组内纤维滑移、纤维桥接、纤维拉伸吸收了冲击能量,有效阻止了裂纹在纤维层间的扩展,同时纤维铺层组周期性变化的螺旋转角,满足了纤维铺层设计中的对称性准则,有效解决了传统纤维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单一,层间抗冲击韧性不足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1763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72313.6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变截面仿生减阻机翼翼型的参数化建模设计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基础机翼的外形信息;外形信息包括:翼根轮廓,翼尖轮廓,机翼前缘线以及机翼后缘线;确定基础机翼的若干个机翼轮廓;对机翼轮廓进行尺寸缩放,得到仿生轮廓;相邻两个机翼轮廓中分别进行尺寸放大和尺寸缩小;根据翼根轮廓,翼尖轮廓和仿生轮廓,得到仿生减阻机翼。由于仿生轮廓进行了缩放,与之前的机翼轮廓相比,放大的仿生轮廓处形成波浪状结构的波峰,缩小的仿生轮廓处形成波浪状结构的波谷。与基础机翼相比,由于流体在经过仿生减阻机翼的波谷时,会形成局部湍流,并形成负压区域,从而减小了机翼与流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767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40769.8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32B9/00 , B32B9/04 , B32B17/02 , B32B15/18 , B32B15/14 , B32B27/02 , B32B27/34 , B32B7/12 , B32B37/12 , E04C3/04 , B62D21/00 , B63B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鸟类羽轴纤维排布的工字梁及其制备方法,仿鸟类羽轴纤维排布的工字梁包括:工字梁本体;纤维层,所述纤维层包覆在所述工字梁本体外,并与所述工字梁本体连接;所述纤维层采用仿羽轴纤维排布的纤维层。本发明将具有仿羽轴纤维排布的纤维层连接在工字梁的表面,充分发挥不同角度纤维层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在增强工字梁抗弯扭变形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少工字梁的用量,实现了工字梁的大幅减重。
-
公开(公告)号:CN1129712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76145.4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志武 , 张爽 , 张俊秋 , 李因武 , 韩奇钢 , 牛士超 , 穆正知 , 李博 , 张斌杰 , 秦晓静 , 杨敬德 , 张芷嫣 , 王宇飞 , 宋文达 , 李健豪 , 刘莉莉 , 葛俊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振吸能效果的仿生防护头盔内衬,包括:吸能层以及至少两个减振层,吸能层位于两个减振层之间;减振层采用仿啄木鸟头骨的减振层结构;减振层包括:硬质矩形框架,硬质矩形框架内形成若干个矩形孔;粘弹性填充件,粘弹性填充件与矩形孔的内壁连接;粘弹性填充件发生粘弹性变形以减小振动,硬质结构提供结构强度,吸能层用于吸能。在头盔内衬中的两个减振层之间设置吸能层,减振层采用硬质矩形框架和粘弹性填充件,头盔内衬受外力时,由于粘弹性填充件可发生粘弹性变形,从而通过衰减应力波来减小振动。在减振层的基础上,通过吸能层吸收振动的能量,通过减振层和吸能层配合实现吸能减振效果,确保头盔内衬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29628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67504.3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敏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敏柔性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底层以及柔性压敏层;所述柔性基底层具有导电性,用于传输压力响应信号;所述柔性压敏层用于放大并传输所述压力响应信号;所述柔性压敏层包括微纳结构阵列,所述柔性基底层叠设在所述微纳结构阵列上。通过在柔性基底层和柔性压敏层之间设置微纳阵列结构,利用微纳结构具有微小压力下易变形的特点,柔性基底层和柔性压敏层在压力作用下的接触面积显著增加,降低了接触电阻,从而获得较大电阻变化率,从而使得超敏柔性传感器的灵敏度较高,具有较短的响应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59097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0493620.9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复合材料的仿生耐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纤维复合材料的仿生耐磨结构包括纤维树脂层和设置在纤维树脂层上的仿生硬质层;所述仿生硬质层的表面设置有凹槽阵列;其中,所述凹槽阵列中的凹槽为仿生凹槽。本发明的仿生硬质层表面的仿生凹槽阵列能够减小表面受到摩擦磨损时的接触面积,以及抵抗由摩擦磨损带来的剪切应力,从而可提高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耐磨性和机械稳定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在较软的纤维树脂层上设置仿生硬质层,提高了纤维复合材料的仿生耐磨结构的韧性,改善了仿生硬质层接触使用时的舒适度,此外,这种刚柔耦合的结构能够在保留纤维树脂层的轻质、高强特性的同时改善结构的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1630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01400.9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32B5/02 , B32B5/26 , B32B9/00 , B32B9/04 , B32B27/02 , B32B27/12 , B32B27/30 , B32B27/40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生吸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具有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和吸收振动能量特点的轻质吸振填料填充在具有均化应力和传递载荷的网格状芯体的空腔中,用加固纤维连续穿插在填充有轻质吸振填料的所述网格状芯体中形成结构稳定的吸振芯体,并在其上、下表面铺覆具有优异的抗弯和抗拉伸特性的单向纤维布层形成的仿生吸振复合材料兼具吸振、质轻、高强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吸振工程材料质量大、吸振效果差或寿命短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