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02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831157.8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该装置由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工质涡轮增压系统并联而成,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作为辅助系统在高速工况时蓄存能量,在低速和加速工况时介入工作。发动机高速工况时,在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控制单元将多余的废气引入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中的蓄热器,蓄热器内的工质吸收废气热量蒸发,且压力逐步升高至某一目标值后稳定;当转入低速工况时,仅靠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不能满足进气要求,此时蓄热器内的高压气态工质排出并冲击工质涡轮,从而带动工质涡轮旋转压气,以此增加进气量;加速工况时,控制单元控制工质涡轮立即介入工作,快速增加进气量,从而提高瞬态响应性。

    一种车用余热回收与空调制冷复合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558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80485.9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余热回收与空调制冷复合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工作过程中工质在工质泵中增压,吸收尾气能量并膨胀做功以提高发动机效率,膨胀后的被冷凝的工质经过膨胀阀降压,在低压状态下蒸发并对空气进行冷却,经过冷却的空气通入车厢中调节车厢温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利用相似性质工质的余热回收系统与车载空调系统相结合,并且可根据尾气状态与乘客需要使系统在复合循环、单独空调工作、单独余热回收系统工作三个状态间切换,减少了系统部件,在行驶经济性、驾驶舒适性、降低整车排放、发动机功率拓展、系统小型化整车轻量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改装的复杂程度较小。

    用于二级增压内燃机的可调高/低压EGR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04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33711.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级增压内燃机的可调高/低压EGR系统及控制方法,为克服目前增压发动机难以全工况实现EGR及满足大EGR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动集成式EGR阀实现高/低压EGR系统切换;EGR废气从高压级涡轮机前进气口A引入,在小负荷工况连通高压EGR管路,使废气不通过高、低压级压气机,响应速度快,并在该管路安装文丘里管,进一步加大EGR容忍度,实现相对较大的EGR率;在中、大负荷工况连通低压EGR管路,获得较大压差,实现大EGR率;通过电机旋转阀杆带动曲柄连杆机构改变EGR阀中阀块水平移动位置,调节通过管路中废气的流通面积,实现EGR率的连续调节;该系统不仅能够降低NOx排放,而且两个管路共用一个EGR阀和进气冷却器,结构简单、制造及维修成本低。

    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0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31157.8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该装置由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工质涡轮增压系统并联而成,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作为辅助系统在高速工况时蓄存能量,在低速和加速工况时介入工作。发动机高速工况时,在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控制单元将多余的废气引入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中的蓄热器,蓄热器内的工质吸收废气热量蒸发,且压力逐步升高至某一目标值后稳定;当转入低速工况时,仅靠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不能满足进气要求,此时蓄热器内的高压气态工质排出并冲击工质涡轮,从而带动工质涡轮旋转压气,以此增加进气量;加速工况时,控制单元控制工质涡轮立即介入工作,快速增加进气量,从而提高瞬态响应性。

    植物叶绿素测量仪及叶绿素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13893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051478.1

    申请日:2008-11-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叶绿素测量仪及叶绿素测量方法。旨在克服费时、破坏植物活体等问题。植物叶绿素测量仪由计算机、光纤光谱仪和测量探头组成。计算机与光纤光谱仪电连接,光纤光谱仪与测量探头光纤和电连接。叶绿素测量方法:1)启动计算机,先对设备测试,如果正常,光纤光谱仪给激光发生装置发出开启激光二极管的信号,同时光纤光谱仪开始采集被激光激发出来的荧光;2)激光发生装置的激光二极管发出激光直接照射到植物叶片,激发出的荧光被荧光接收探头接收并传入光纤光谱仪进行处理后传入计算机;3)计算机对传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计算机对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判断、显示和保存符合实际的处理结果。其适用于具有厚、薄叶片的植物。

    用于二级增压内燃机的可调高/低压EGR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043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1611233711.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级增压内燃机的可调高/低压EGR系统及控制方法,为克服目前增压发动机难以全工况实现EGR及满足大EGR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动集成式EGR阀实现高/低压EGR系统切换;EGR废气从高压级涡轮机前进气口A引入,在小负荷工况连通高压EGR管路,使废气不通过高、低压级压气机,响应速度快,并在该管路安装文丘里管,进一步加大EGR容忍度,实现相对较大的EGR率;在中、大负荷工况连通低压EGR管路,获得较大压差,实现大EGR率;通过电机旋转阀杆带动曲柄连杆机构改变EGR阀中阀块水平移动位置,调节通过管路中废气的流通面积,实现EGR率的连续调节;该系统不仅能够降低NOx排放,而且两个管路共用一个EGR阀和进气冷却器,结构简单、制造及维修成本低。

    蓄压式隐性膨胀低品质能源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300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32955.X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压式隐性膨胀低品质能源利用系统。在集成式隐性膨胀单元内进行工质的蓄压蒸发、膨胀及冷凝过程,吸热蒸发的过热气态工质膨胀推动过冷液态工质在风冷式散热器内降温后进入液压马达,实现无膨胀机的隐性膨胀做功,做功后的工质进入冷凝腔对膨胀后的乏汽进行冷凝降压,冷凝支管单向阀开启,冷凝总管内的液态工质被吸入膨胀支管内进行工质补充;由换热腔阀门及调压阀的控制共同实现膨胀比可变,组合多个集成式隐性膨胀单元按一定相位做功,并在调压阀作用下保持液压马达连续工作。本发明与传统有机朗肯循环相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无需考虑工质泄露问题且热功转换过程无机械膨胀部件。

    空间回热有机朗肯循环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0706092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710130054.3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回热有机朗肯循环余能回收系统及控制策略,主要由可变膨胀比热功转换子系统、空间回热子系统和控制单元组成;本系统引入可变膨胀比的旋转叶片式膨胀机,通过膨胀比调节器调节旋转叶片式膨胀机的膨胀比,使变工况状态下的高温高压有机工质均能够在旋转叶片式膨胀机中充分膨胀,输出最大功率;通过引入空间换热器来实现对乏气热能的回收,旋转叶片式膨胀机排出的乏气和经过冷凝器的冷工质在空间回热器内充分接触换热,乏气急闪冷凝而液化,从而实现对乏气热能最大程度回收;本发明所述系统结构简单,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车用内燃机余能的回收效率。

    一种车用余热回收与空调制冷复合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5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710980485.9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余热回收与空调制冷复合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工作过程中工质在工质泵中增压,吸收尾气能量并膨胀做功以提高发动机效率,膨胀后的被冷凝的工质经过膨胀阀降压,在低压状态下蒸发并对空气进行冷却,经过冷却的空气通入车厢中调节车厢温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利用相似性质工质的余热回收系统与车载空调系统相结合,并且可根据尾气状态与乘客需要使系统在复合循环、单独空调工作、单独余热回收系统工作三个状态间切换,减少了系统部件,在行驶经济性、驾驶舒适性、降低整车排放、发动机功率拓展、系统小型化整车轻量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改装的复杂程度较小。

    一种带空间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动力输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65685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537875.9

    申请日:2017-07-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7/36 F01C1/126 F01C1/34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空间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动力输出装置,工作过程中将气动马达膨胀后的乏气与液态冷工质进行充分混合,对乏气的能量进行回收,混合后的液态工质通入工质泵中增压,随后排出工质泵继续吸收能量,进行下一次循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中膨胀机、回热器、冷凝器、工质泵串联的布置方式改进为膨胀机、空间回热、工质泵的连接方式,并且将膨胀机与工质泵的转子同轴,如此可以回收乏气能量提升循环效率,使蒸发器、冷凝器的布置更加自由,工况调节的自由度更多,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增加了部件的紧凑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